中国语音学报·第13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数据与方法

2.1 本研究采用的韵律层级模型

本研究采用了基于C-ToBI标注系统的韵律层级模型,具体包括“音节(Syllable)——韵律词(PW,Prosodic Word)——韵律短语(PP,Prosodic Phrase)——语调短语(IP,Intonational Phrase)——语句(U,Utterance)”等层级结构。韵律层级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韵律层级结构示意图

图1方框里小括号中的字母代表了该韵律单元在上一级韵律单元中的位置,L代表在开始位置,M代表在中间位置,R代表在末尾位置,W代表本韵律单元是上级韵律单元的唯一组成单元。

在该韵律层级模型中,我们有如下观点:

(1)韵律结构可看作是一个“金字塔”式层级系统。每个韵律层级由下层语音单元构成,并对其有管辖和制约作用。例如,语句是由语调短语构成的,语调短语是由韵律短语构成的,韵律短语由韵律词构成,而韵律词由音节构成。

(2)每一韵律层级有自己的规律和效应。例如韵律词(PW)边界有特有效应E(PW),韵律短语(PP)边界又有不同于韵律词边界的特征E(PP),语调短语(IP)、语句(U)等边界处亦有自己独特的韵律效应E(IP),E(U)。

(3)韵律边界最后呈现的韵律特征是各层韵律效应叠加的结果。例如韵律短语PP1是由两个韵律词PW1、PW2构成。则PP1后边的韵律边界,由于既是韵律词PW2的词边界,又是整个韵律短语PP1的短语边界,所以该边界处综合特征C综合(PP)应该是韵律词边界特征C综合(PW)和韵律短语边界效应E(PP)叠加的结果,即C综合(PP)=C综合(PW)+E(PP)。

同时,也可推出E(PP)=C综合(PP)-C综合(PW)。就是用最后叠加后的韵律短语边界综合特征C综合(PP),去掉韵律词边界特征C综合(PW),可反推出韵律短语的边界效应E(PP)来。

(4)上面方法依此类推,可以得到各层边界叠加效应的表达式(见下)。在整个韵律层级模型中,效应叠加公式从底层到高层形成递归。实质上,每一层韵律边界处的综合特征,可以看作该位置各底层效应叠加后的综合表现。下面公式中S、PW、PP、IP、U分别表示音节、韵律词、韵律短语、语调短语和语句层级。C综合(X)代表第X层韵律边界处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效应叠加后特征)。E(X)表示第X层韵律边界处,在排除其他层叠加效应后,该层特有的效应。

1)C综合(PW)=C综合(S)+E(PW)(韵律词边界特征是末尾音节边界特征和韵律词边界效应的叠加)

2)C综合(PP)=C综合(PW)+E(PP)(韵律短语边界特征是末尾韵律词边界特征和韵律短语边界效应的叠加)

3)C综合(IP)=C综合(PP)+E(IP)(语调短语边界特征是末尾韵律短语边界特征和语调短语边界效应的叠加)

4)C综合(U)=C综合(IP)+E(U)(语句边界特征是末尾语调短语边界特征和语句边界效应的叠加)

2.2 实验材料

本研究使用的语音数据来自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发布的汉语普通话朗读语篇语料库ASCCD(Annotated Speech Corpus of Chinese Discourse),其内容由语音数据、语音学标注和语篇文本等资料组成。

该语料库的内容包括记叙、议论、通讯、散文等多种题材的18篇文章。18篇文章字数合计约9850字。语音数据由10位(男女各5人)普通话标准的北京地区发音人朗读。发音人年龄在30—50岁。

语音数据采用16KHz、16位、WAV双声道格式在专业录音室录制。本数据库由于收集了语音和声门两种信号,所以左声道存储的为语音信号(话筒型号CONDENSER CR1-4),右声道则是喉头仪信号(设备型号KAY Laryngograph Model 6094)。

语音学标注信息采用人工标注方法完成,标注软件为Praat,标注符号采用C-ToBI标注系统,标注内容包括拼音(PY)、声韵母(DE)、韵律层级(BI)、重音级别(ST)等信息。下面是一个标注的样本截图。

图2 标注例子

该句内容为“搞社会科学研究,一条重要的学术规律即是先设定简明的几个前提,然后逐步引入多个变量,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析”(来自F001语料)。该句韵律层级结构可划分如图3所示:

图3 例句层次分析图

在C-ToBI标注系统中,韵律边界级别是使用间断指数(Break Index)来表示的。间断指数是一个心理感知量,代表的是对韵律单元之间间断程度的感知水平。

(1)间断指数0代表无明显间断感,对应同一个韵律词内的音节间边界。

(2)间断指数1代表有轻微间断感,对应韵律词之间的边界。

(3)间断指数2代表中等级别的间断感,对应韵律短语之间的边界。

(4)间断指数3代表较高级别的间断感,对应语调短语之间的边界。

(5)间断指数4代表高级别的间断感,对应语句之间的边界。

在上述体系中,间断感是随着韵律层级的升高而逐渐加大的。

2.3 研究方法

如果说,“间断感”表示的是某个韵律单元与前后单元的疏离感,那么与之相对,语言韵律中也应存在一种“连续感”,用来表示各韵律单元之间的连接程度。

以往的研究关注的基本都是间断问题,而没有考虑语流中的连续问题。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尝试从间断效应和连接效应两个维度对韵律边界处的结合关系进行研究,分析这两种效应是如何配合形成不同的韵律边界层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