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锅底人](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33/38499633/b_38499633.jpg)
第124章 采药发现了盐
锅底人的物质生活非常富裕,粮库里有三年的存粮,家家户户的衣柜衣箱里装满了不同季节换洗的衣物。
锅底人告别了草鞋和木履。女人们将旧衣服拆成片片做鞋底、鞋垫,用新麻布做鞋帮,用兽皮做雨鞋。
生活生产物资除了盐和铁扇外有的这里基本上都有,他们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少了。
距上次出山差不多十年了,够回来的盐所剩无几。
在这节骨眼上他们发现了一种产盐的植物——盐肤木,
锅底人体格健壮与他们的饮食分不开,吃饱穿暖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他们注重用药材调理身体。
这山里生长着各种治病保健药材。他们懂得一些消食化气、祛瘀止血、解热镇痛、解毒消炎的一些草药,每天都熬制各种保健汤药供不同年龄段的人服用。
因而一年四季他们都不停止采集药材。
这年九月,秋收差不多结束,王子有一行六人出洞采药。
他们每人挂一杆土统,背一个大背篓。带土统不是打猎是防身,哪时跟猛兽相遇无法预料。
还带了三条赶山狗,狗子不仅充当护卫还可精准导航。山高林密、古木参天、遮天蔽日,人进去了极易迷路,一旦迷路可就陷入危险境地。
而赶山狗就不会,不管走多远都能找到回家的路。它们沿路撒尿做标记,凭着灵敏的嗅觉找到自己的气味圈。
王子有一行翻过几座山梁忽然听见鹿鸣,赶山狗听了异常亢奋,哼着粗气朝声音的方向追了过去。
大家紧跟着狗子在密林中穿梭,远远看见一处树木稀山坡上有一群鹿,大大小小七只。
鹿们放着身边的树皮不啃嘴边的草不吃急匆匆地赶着路,像是有猛兽在追逐。
大家停下脚步小声喝住狗子隐藏在树后,潜伏了一会儿没有等到猛兽出现,继续循着鹿们的足迹追了过去。
他们来到一条冲里,只见鹿们竖起耳朵伸出红舌头舔一种植物的种子。接着陆陆续续来了一些鹿子,麂子,它们都是来舔食这种种子的。
锅底人认识这种植物叫肤仁木,学名盐肤木,一种常见的植物。
盐肤木属落叶乔木,到了六月开花,九月结果,果皮成红色,成熟后表面结白白的晶体。
这条冲的山坡上,沟壑边都长满了盐肤木。
这里充满了血腥味,鹿们的到来不仅引来的人类还引来了老虎、熊、狼,于是上演着拼命逃亡与死命追捕的场景。
一阵追逐老弱食草动物成了虎狼的口中食。
人类没有锄强扶弱,选择袖手旁观。在人的思维中草食动物生下来就是喂肉食动物的,救了蛤蟆饿死了蛇。
肤仁木的种子上抹了蜜吗,让这些鹿子不顾生命安危拖家带小到这里舔食?锅底很好奇。
待战场平息下来王子有摘了一粒盐肤木种子放在嘴里咸咸的酸酸的,啊,原来鹿们奋不顾身是为了吸食上面的盐分。
“肤仁木籽是咸的。我们找到了盐。”王子有兴奋说。
其他人也舔了一下都说有咸味。
“这下好了,我们不愁盐吃了!”李高全说。
在场的人无不欣喜雀跃。
这是一项重大发现,解决了锅底人吃盐问题。锅底人缺的就是盐,为了盐他们长途跋涉、风餐露宿可谓历尽了千辛万苦。
王子有让大家不再采药就采盐肤木穗,一株盐肤木梢上长着四五根盐肤木穗。
不一会他们满载而归。
家里人见他们每人背了堆尖一背篓药材回来还说他们挖到药王菩萨的药铺里了,及到看清卸下来药材傻眼了。
“这不是肤仁木籽吗?肤仁木的嫩茎叶可用来喂猪,这八十岁的‘老阿婆’猪们可咬不动了。”王小毛说。
“这籽粒能磨粉做粑坨吃还是能榨油炒菜呢?”解树花问。
“对我们来说这是宝贝!这籽粒上巴着盐,解决了我们吃盐难得问题。”王子有说。
听这么一说,在场的人摘了一粒放嘴里都说好咸好酸。
“哦,我们不愁没盐下锅了。”树叶着。
“我们的男人不用吃苦受累去外面买盐了。”王小毛说。
“哎呀,上天早就为我们准备好了盐材料只是我们认识晚了。”树叶说。
“这颗粒上只是巴着一层薄盐,里面的籽硬邦邦滑溜溜的没有盐味,”解树花说。
“煮菜时多放几粒就是了,来呀,大家都动手把籽粒捋下来,赶太阳晒干。”刘秀儿说。
六大筐肤仁穗捋下籽来不过一筐。
“肤仁粒没有盐粒杀水,煮一锅菜得放几大把,这么一筐也吃不过两个月。”江喜妹说。
“那我们产十个这么多就可吃上一年了。”王子有说。
“只是往菜里放几大把肤仁籽相当于放了几大把石粒可把大家的牙齿磕坏了。”刘秀儿说。
“那就用水把盐巴洗出来再放。”解树花说。
“餐餐洗够麻烦,不如一套手脚把籽全洗了学着熬薯糖的法子把盐熬出来。”王大毛说。
这是个好法子,大家放下手里的肤仁穗不捋了,搬来两个大木桶,将肤仁穗倒了进去,往桶里加水直到浸没了种子。
用棍子搅拌,然后捞出肤仁穗,又用滤布滤出水中渣子,再将盐水舀到锅里熬制。
六篓子肤仁穗洗了两桶水用了三口大锅熬了大半天熬出半斗橙色的晶体来。
第二天全洞总动员,男女老少只要能肩挑背驮的都去抢摘肤仁籽,不知道老天那时变天下场雨把盐收了去。
从此这种橙色晶体混合物代替盐和醋上了锅底人的菜桌。
锅底洞附近的山峦上零星散落着盐肤木的身影,只有他们昨天采摘的那个山谷里长着密集的盐肤木。
盐的发现还要归功于野鹿,后来锅底人叫这地方鹿鸣冲,这条冲成了盐肤木种植园。他们清除了园子里的杂树杂草,在盐肤木稀疏的地方栽种从别处挖来的盐肤木。
他们守着盐肤木成熟、用两三天工夫采够吃一年的肤仁籽。
后来他们还摸索出提高盐的纯度的提炼方法,吃上了精制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