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行业情况
农业产业链的电子商务发展空间很大。农业生产组织与其上下游之间的业务链在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这些提升空间会创造很多商业机会,如农资产销的B2B电子商务,农机产、销、租赁服务的电子商务,农业生产组织与农产品消费对象之间的电子商务等。从电子商务运用来看,还处于行业发育的早期。
“互联网小镇是城镇互联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互联网+’具体、有效、特色的手段。”海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晓桥说,实施互联网农业小镇的2项主要工作:一是通过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从生产到市场,每个环节都要提升产出和价值,最终目标是农民致富奔小康,依靠农民群众、服务农民群众;二是通过四项主要工作做好“互联网+”。第一要发挥电商的销售优势,打造品牌,以销促产,带动农业结构调优和产品质量提升,大力发展集约规模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第二要做好产品深加工,大力挖掘产品附加值;第三要农业和旅游休闲等产业融合。着力发展互联网民宿工程;第四要带动互联网“三农”服务业,如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农技服务、农业作业服务和金融保险服务等分工深化、细化。
“我们建设‘互联网农业小镇’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和三农两者相叠加,而是希望能够实现深度的融合。”为此,在刚刚开始启动“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时,海南省农业厅不仅邀请了海南电信这样的电信运营商参与,还邀请了海南银行、平安保险、广发证券、南国食品、海南正业等金融、保险、网络以及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其中。政府部门希望随着“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建设推进,网络金融、农技、代购代销代办服务能够逐步进村入户,让广大农民享受到“互联网+”的各项便捷服务,实现“互联网+三农”的无限可能。
截至目前,海南省农业厅已经分别在海口市石山镇、文昌市会文镇、琼海市大路镇、澄迈福山镇和儋州市木棠镇、陵水县英州镇等地实施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在启动前后,他们实地考察各镇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互联网技术应用情况,并召开“互联网农业小镇启动研讨会”,明确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以石山铁皮石斛、会文佛珠、福山咖啡、大路热带水果与休闲旅游、木棠黄花梨加工、英州种业“硅谷”等产业为发展重点,促进农民增收,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
(一)农业产业创造的历史机遇
当前正处于国内农业产业升级和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新局面,孕育了大量且成规模的商业机会,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农业产业信息化、特色化、品牌化对信息化营销推广的巨大需求。
二是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对农业经营实体的经营管理能力以及农业产业链整合的巨大需求。
三是农业产业设施化、机械化、科技化、标准化对专业技术服务以及过程监控跟踪的巨大需求。
四是农业产业生态化、多样化对专业服务和商务拓展创新的巨大需求。
(二)泛农村人口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转型带来的巨大商业机遇
农村和小城镇的供电、交通、通信和传媒等基础设施多年的建设成效,推进了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泛农村人口消费能力正在加速释放。
一是泛农村人口消费规模巨大:2011年全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为2.4万亿元,从目前的增长速度来看,2015年有望突破4万亿元。
二是泛农村人口消费由生活保障消费向生活品质消费转型,转型消费的环境下适合开展电子商务,消费对象包括居住、家电、衣着、交通、通信、文教、娱乐等。
(三)通过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等组织能够有效覆盖农户,到达农村消费人群
迄今为止,全国农业专业合作社有80多万家,入社农户达8000多万户,家庭农场主800多万户,依据目前的增长速度来看,产业化农业企业将近20万家。
预计2015年末,合作社将达92.6万家,入社农户1.08亿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45%以上。
以合作社、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为载体,下游能够辐射亿级实名农户,上游可以将金融机构、农业担保公司、生产资料供应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家电生产企业、日用品生产企业等有机衔接起来,形成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有机整合和可持续发展业务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