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养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五脏六腑

脏腑理论,亦称藏象学说。古代医家根据“脏居于内,形见于外”的思维方法,对人体脏腑活动所表现于外的现象进行了长期细致的观察,逐渐积累了有关脏腑活动规律的知识,从而把这些生理、病理知识加以综合分析,将整个人体的功能活动按五行学说归纳为心、肺、肝、脾、肾五大系统,结合脏腑与形体、诸窍的关系,以及脏腑和自然界关系,以研究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为中心,形成了特有的藏象学说。

脏,古作“臟”,又作“藏”。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藏于体内的脏器,二是指五脏主贮藏精气。腑,古作府,有府库之意。腑多为中空器官,多与饮食物的贮藏消化有关。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按照脏腑生理功能的特点,可以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大类。五脏即心、肺、脾、肝、肾;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五脏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人体的各种精微物质如精、气、血、津液等,均由五脏化生并贮藏于五脏,并且越充满越好,不能过度耗散;故称“藏而不泻”“满而不实”,是指五脏内充满精气,但不能传化水谷。六腑的功能特点是受承和传化水谷,泻而不藏。人体摄入饮食物,在吸收水谷精微后,糟粕排泄到人体外,称为泻而不藏。六腑在进食后局部被水谷充实,但应及时传化,虚实更替,不能全部被充塞滞满,故称“实而不满”。奇恒之腑在形态上、生理功能上均有异于“六腑”,虽是中空器官,但不与水谷直接接触,并且还具有类似于脏的藏精气的作用,“藏而不泻”,即形态似腑,功能似脏,因而称为“奇恒之腑”。

1.五脏

五脏的“脏”古作“藏”,有“贮藏”的意思,就是贮藏人体的各种精气,用来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五脏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与人的精神情志密切相关。《素问·宣明五气》曰:“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1)心为君主之官 心脏如同国家的最高领导者,主宰全身,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是由心脏发生。如果心脏的功能失常,则其他脏腑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形体就会受到严重的损害。《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脏的功能正常,则其他脏腑就会正常发挥各自的作用。

心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心主血脉是指血液的运行和脉络的通畅与心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常说的“心情舒畅”“操心”等,都是心主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的表现。

(2)肺为相傅之官 肺脏如同国家的总理,辅佐君主,主管一身之气并调节着全身的活动。肺主呼吸,肺的宣发肃降功能调节着全身的水液代谢,治理和调节全身的气机,辅佐心脏调节全身的血液运行。《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脏的功能异常常表现为与呼吸水液代谢异常相关的证候,如咳嗽、哮喘、咳痰、肺心病等。

(3)肝为将军之官 肝脏如同国家的最高军事领导者,勇武而能出谋划策。肝脏的主要功能是主藏血,主疏泄。《灵枢·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肝脏的藏血功能正常则可以舍魂,若肝血亏虚易导致魂不守舍,常表现为多梦、失眠、幻觉等;肝还主管疏泄,调节和畅达全身的气机,使人的气血运行畅通,情志舒畅,有助脾胃的消化,腑气的通利。肝的疏泄气机作用可以影响到心脏的主神明的作用,肝气调和则心情舒畅,肝气不舒则心情烦躁、抑郁寡欢。《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4)脾为谏议之官、仓廪之官 《素问·刺法论》说:“脾主谏议之官,知周出焉。”《黄帝内经》中也多处强调“脾病则五脏不安”,指出“脾病”可以波及全身。“脾主谏议之官”说明脾能够监督并纠正身体的各种异常情况,可以发现脾的这种功能和现代意义上的免疫功能类似。

脾胃如同国家主管后勤粮草的最高官员,饮食五味靠它进行消化吸收,并运送到全身。脾脏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脾脏是人的后天根本,主管对食物和水液的运输和吸收转化,并把精微物质输布到全身,中医叫作“脾主运化”。脾的运化失常则表现为腹胀、便溏、消瘦等。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以降为和,胃的功能异常会出现胃胀、胃痛、反酸等表现。脾胃是向全身输送营养物质的“仓廪”,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脏还有提升中焦之气的作用。凡内脏脱出(子宫脱出、疝气)或下垂多是脾气下陷所致,即脾的升清功能出现了异常。脾脏主管人体肌肉、四肢的正常发育成长和正常活动。脾脏统摄血液在血管中正常的运行而不外溢,就是“脾统血”的功能。脾不统血时会出现一系列出血的症状,如便血、尿血、崩漏。

(5)肾为作强之官 肾脏有发挥强力的作用,主人的体力。《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脏是人的先天根本、真火(即元阴、元阳)的所在地,决定人的生老病衰亡的全过程。还主管着生殖机能和全身水液代谢及大小便的排泄。肾还主管着脑、髓和骨骼及牙齿的发育生长,决定着人的精力、智慧与才干。肾藏精和调节水液的功能异常会影响人的生长生殖和发育能力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出现病症如遗精、小便清长、眩晕、耳鸣耳聋等。所以古人认为,保养肾精是健康长寿的根本。

2.六腑

六腑的“腑”,有“府舍”的意思,是空腔的器官,主要作用是输送营养和排泄糟粕,参与水液代谢等。《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与五脏“藏精气”的作用不同。如:胆主管输泻胆汁,胃主管接受和容纳食物,大肠接受小肠中传下的东西,再回收水分,变成大便排出体外。例如:胃的正常功能失常会出现胃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大肠功能失常会出现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等病证。

(1)胆为中正之官 所谓“中正之官”,即决断者、裁判官。胆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决断能力,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如惊恐)的不良影响,维持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确保脏器相互间的协调关系有重要作用,故比喻为中正之官。汉语中有“胆大”“胆小”的说法,实际上说的就是胆的功能。胆功能良好时,人做事果断干脆;胆功能不好时,就会表现为胆小、没主见。

汉语中有“肝胆相照”的说法,指的就是肝胆不仅位置上相互依附,功能上胆的功能会受到肝脏疏泄气机的影响,肝主谋虑,胆主决断,二者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着精神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从而维持各腑脏之间的平衡关系,并保障气血的正常运行。

胆通过贮藏和排泄胆汁来协助完成饮食物的消化,一般来说,胆气旺,胆汁分泌就会旺盛,脾胃升降就会循而有序,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就会强健,人体各腑脏的运行便会相互平衡,人体的气血也就会调和。

(2)胃为仓廪之官、水谷之海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胃相互表里,脾胃像粮仓的管理员,“水谷皆入于胃”,经过胃的腐熟,水谷游溢出精微物质,人的气血才能充盛,脏腑组织才能得以充养而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故又称胃为“水谷之海”。

(3)小肠为受盛之官 小肠的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将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分为两部分,即精微部分和糟粕部分。小肠吸收其中的精微部分进一步消化,将糟粕部分输送给大肠。故《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的受盛化物功能异常时,会出现腹胀、腹痛、泄泻。

(4)大肠为传导之官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即传接小肠泌别清浊后的糟粕,吸收水液后转化成粪便排出体外。大肠的功能异常时会便秘、腹泻、痢疾等。由于大肠与肺在经脉上互为表里,故大肠传导功能异常时亦会导致肺系病变,如咳嗽。《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5)膀胱为州都之官 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贮存尿液和排出尿液。膀胱与肾在经脉上互为表里,津液在肾的气化作用下形成尿液,贮存在膀胱。膀胱功能异常时会出现尿频、尿急、遗尿等。《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6)三焦为决渎之官 三焦是上焦(心、肺、头面)、中焦(脾、胃)、下焦(肝、肾、大肠、小肠、膀胱)的合称。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持诸气,通行水道。决,指疏通;渎,指沟渠。三焦是元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的功能异常时,会出现与气机失常和水液代谢异常相关的表现。

3.脏腑的阴阳五行属性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阴阳学说在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时,认为人体的一切组织结构都有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属性主要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就人体部位来说,躯壳为阳,内脏为阴;上半身为阳,下半身属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体表的背部属阳,腹部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就脏腑功能特点而言,脏为阳,腑为阴,即心、肺、脾、肝、肾五脏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为阳。五脏之中,心、肺为阳,因为其位于身体的上部胸腔之中;肝、脾、肾为阴,因其位于身体的腹腔。心肺之中,心为阳,肺为阴;肝、脾、肾之间,肝为阳,脾、肾为阴。此外,每一脏之中又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胃有胃阴、胃阳等。可见,人体上下、内外、表里、前后各组织结构之间,以及每一组织结构自身各部分之间的复杂关系,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

中医以阴阳平衡理论解释生命与疾病,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或人与宇宙间的平衡被破坏就会发生疾病。中医防治的宗旨是维系生命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脏与腑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阴阳表里关系。由于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里一表相互配合,并有经脉相互络属,从而构成了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为临床治疗打下了理论基础——治疗时要脏腑互相兼顾。

中医学在五脏配五行的基础上,以比类的方法,根据脏腑组织的性能特点,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以五脏为中心,与六腑相配合,联系五脏支配的五体、所主的五官,以及外荣于体表的特定组织,即五华等,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结构系统,从而奠定了藏象学说的理论基础。

五行学说的归类理论,不但将人体的脏腑组织分属于五大系

表2-1 五行属性归类表

978751323788801010001-Chapter02-8.jpg

统之中,同时还将人体与自然界的相关事物或现象进行了五行的属性归类,如把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分别与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味、五色等事物横向联系。这就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较合理的解释,反映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性。例如春应东方,风气主令,故气候温和,万物滋生,生机勃勃,人体的肝气与之相应,故肝气旺于春;这就把人体肝系统与自然界的春生风木之气统一了起来,从而反映了人体内外环境统一的、动态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