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企业文化是终结者
或许还有人心存疑问:对于企业,企业文化真的那么重要吗?对于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的力量真有那么强大吗?我们先来探讨下管理的本质问题。
法约尔将管理定义为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包括五个要素: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指挥。法约尔对管理的看法形成了管理过程学派,并且影响深远。“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则认为:管理是一种工作,管理是一种器官。而管理学界也普遍认同“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也是一门艺术”的说法。
无论如何,管理都是一种增强组织效能的实践应用。管理的实践应用则受到各种情景变量的影响,互相制约并发展。在管理的丛林法则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从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的表现来看,管理模式正在以下五种层面上进化和迭代。
1.制度化管理
制度化管理模式从泰勒的科学管理时代就开始了。实际上,制度天生就对组织有协调控制的基因。所谓“无制度、不管理”。所以我们前面也谈到制度化管理是企业文化的源头。制度化管理的一个直接好处,就是能给企业带来一种管理保障。在现实中,无论何种概念的企业管理模式,仍然不能脱离制度化管理。
2.精细化管理
泰勒的科学管理实践中,逐步提出了更加高效的要求,如在单位时间内增加产成品数量,这体现了精细化管理思想。20世纪初的美国,大规模的生产流水线就是精细化生产的初级阶段。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考察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为了顺应“多品种、小批量”的工业生产方式,逐步创造出精益生产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通过生产过程整体优化,消除无效的劳动与浪费,有效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改善质量,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在中国,这种精益管理思想和生产管控模式,仍然有相当普遍的实践应用。
3.柔性化管理
从制度化管理到精细化管理,这里面存在一个“刚性问题”,就是“为了管理而管理”,这是一种线性思维。到了20世纪末,日本及西方国家开始实施柔性管理系统,这是一种非线性思维。因此,柔性管理的本质,是一种“人性化管理”,主要体现在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等。目前,柔性管理模式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深入,已逐步蔓延到企业的组织战略、市场影响、企业文化等各个管理领域。比如,对人的激励问题,特别是对90后的激励,单单靠传统的制度、薪酬这些刚性管理手段是无法实现的,需要给予及时的沟通、关爱,以及各种人性化、个性化的“柔性管理”,如弹性福利政策等。柔性管理的本质不是妥协于原则,而是刚柔相济。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提出的“灰度管理”思想,也是对这种柔性管理的深层次探索应用。
4.组织生态管理
管理模式的演变和进化,意味着管理思维方式的演变和进化。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从表面的混沌复杂到内在的规律有序,管理思维也呈现出回归自然、回归根元的生态性。美国的迈克尔·哈南与约翰·弗里曼在1977年曾提出组织生态学理论,指出组织的形式是组织特定的技术、结构、产品、目标和人员,并可由环境进行选择和淘汰。稻盛和夫首创的“阿米巴经营”就是一种生物生态经营管理模式。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也屡屡提到“优化集团内生态系统”的组织战略理念。还有腾讯公司的组织重构及产品组合策略,以及海尔公司的“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互联网转型战略,都体现出了组织生态管理模式的理念和智慧。在当下的企业转型周期内,尤其是集团化企业,组织生态管理模式将是一个普遍命题。
5.企业文化管理
这个概念已经普遍存在。这里指的企业文化管理,隐含了企业文化建设本身,是指以构建完善企业文化体系为导向的企业管理实践模式。通俗点讲,类似个人的“自我修养”“身心灵修”的自我管理方式。企业在超越了制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柔性化管理、组织生态管理之后,将更加深化对“人”的管理,这恰恰是以企业文化为核心导向的管理模式。当然,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仍然存在“传统管理”,但已经和企业文化融为一体。正如舞剑高手,手中有剑,心中也有剑,最高境界是双剑合一。这似乎又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正如中国经典文化思想“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
应该说,充分实践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企业,不必基业长青,也将必名垂青史,给世人留下管理思想和文化果实。在企业管理的生态圈中,企业文化管理处于顶端层次,只要企业这种组织形态存在,只要有员工存在,企业文化管理将是最高级别的管理形态。从这种意义来讲,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将是管理的终结者。这也是企业未来发展周期内,以企业家为核心,企业管理模式所能达到的最大边界(见图1-7)。
图1-7 企业管理模式进化“洋葱模型”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文化不是孤立存在于最高层次。它一开始就已存在,只是并未均匀广泛地分布。如果切开上面那个企业管理模式进化“洋葱模型”,你会发现,一个企业的“管理切面”是多种管理模式的组合。企业不同,管理模式分布的面积也不同。但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将是最外面、最顶层、表面积最大的那一部分。
在中国,已有一批敢于用企业文化管理模式驱动的典范企业,我们将在本书中进行扫描或聚焦。它们或许不是什么世界五百强,但它们却拥有了无限美好的未来。我们相信,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未来已经到来,只是还未均匀地分布(见图1-8)。
图1-8 企业管理实践模式分布趋势图
【管理心得】集团化企业的企业文化风险
有一个事实趋势,中国的企业正在向集团化企业形态快速进化。
这里的集团化企业,我们理解为两个类型。一个类型是相关多元化,这些企业拥有多家子公司,但主营业务生态是高度相关的。比如,海尔、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型企业,以及产业链高度整合的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另外一个类型是非相关多元化,拥有众多子公司,往往涉及不相关的产业和业务生态。当然,目前相当多的集团化企业,正在逐步模糊这个边界。
问题来了,集团化企业的企业文化正面临风险考验。在我看来,集团化企业要持续经营和发展,必须解决集团化管控模式,说到底,就是要打造一种强势可控的企业文化体系。否则,集团化规模越大,管理内耗越大,文化冲突越大,反而不利于企业盈利和发展。
以下几点是集团化企业应该重视的:
1.多元化之前和多元化之后,其实是两家不同的公司。并购之前和并购之后,也是两家不同的公司。母公司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体系的一致性。
2.母公司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平台,以及可循环的业务管理系统,才可能保证子公司落实集团总部的战略,并且让不同子公司能够产生交流和协同。
3.更多的制度、管理系统可能产生更多的管控漏洞,这就需要更加强势可控的企业文化去弥补,母公司必须统一导入强势的企业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