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文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做实“四个切实”扶贫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百年目标”,其中第一个百年目标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阳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同时,明确提出“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的具体要求。2015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并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吹响了攻坚拔寨的集结号及冲锋号,脱贫攻坚正式进入冲刺肉搏阶段。能否打赢、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时间成为全社会乃至海内外高度关注的热点与焦点。

切实落实领导责任,才能确保扶贫规划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只有各级领导真正把扶贫工作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扶贫规划才能持之以恒地得到落实。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切实强化扶贫开发领导责任制,坚持上下同心同力同向,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等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做到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明确、帮扶措施明确。特别是要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履行好扶贫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通过“硬”指标,形成“硬”约束,确保扶贫规划顺利实施。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关键词是“领导责任”。初衷是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好对待攻坚“当不当真”的问题。要领是高度重视并坚决压实领导责任。实践证明,无论难易、大小,任何事情的成败、事业的兴衰,概莫能外,一律取决于当事人的态度和责任。具体就一个地方的脱贫攻坚工作而言,推不推得动、搞不搞得好,主要取决于当地主要领导重不重视、当不当真。诚然,脱贫的确是一个具有历史沉重感的棘手难题,但是,只要上面下了“死命令”,领导下了“死决心”,并非解不开的“死疙瘩”。这就是“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的道理,同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级书记一起抓,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原因。层层签责任书、立军令状,加强考核、督查与问责是压实领导责任的有效举措。尤其是为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对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片区重点县及所属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保持相对稳定做出新部署这一招,的确牵住了这项工作的“牛鼻子”,抓住了部分领导的“命根子”,使他们不得不“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重新再做“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考虑和打算。

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才能确保扶贫工作事半功倍。新时期扶贫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只有打好组合拳,才能打好攻坚战。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抓扶贫应摸清底数、找准“穷根”、明确靶向,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只有这样,才能使扶贫工作彻底解决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等问题,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关键词是“精准”。初衷是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好攻坚方法“得不得当”的问题。要领是高度重视并扎实推动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6月在贵阳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四个实质性问题,以及“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等“五个一批”脱贫路径。无论是意义,还是方法,习近平总书记都阐述得非常深刻而具体,一定要举一反三,联系实际抓好落实。

切实强化社会合力,才能确保扶贫工作整体推进。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因此,要理顺管理体制,科学划分各级各部门事权,明确部门职责分工,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特别是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真正形成全社会扶贫“大合唱”的局面。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关键词是“社会合力”。初衷是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好推动攻坚“齐不齐心”的问题。要领是高度重视并不断强化社会合力。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面对脱贫攻坚这一举世公认的棘手难题更应当如此。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贵阳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健全东西部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要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坚持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投放,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要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资金。这为我们广泛动员、凝心聚力,不断强化社会合力提供了基本依据和有力武器。

切实加强基层组织,才能使扶贫工作稳步发展。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因此,要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落实好向贫困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实施好向贫困地区选派扶贫工作队举措,把我们党的基层组织优势变成扶贫优势、组织活力化为攻坚动力。特别是要不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深入转变工作作风,把服务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工作做实做细。只有这样,才能使基层组织建设更受群众欢迎、更能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发挥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关键词是“基层组织”,初衷是要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好基层组织在攻坚过程中“给不给力”的问题。要领是高度重视并日益加强基层组织。我们经常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选派扶贫工作队是加强基层扶贫工作的有效组织措施,要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工作队和驻村干部要一心扑在扶贫开发工作上,有效发挥作用。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要千方百计不断强化基层干部的机遇意识、自强意识和创新意识,着力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干部的带头作用和“班长”的引领作用,有效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引导扶贫对象主要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图3-3为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岩冲村驻村扶贫干部访谈贫困户,聚焦困难、商议办法。

图3-3 湖南省里耶镇岩冲村驻村扶贫干部访谈贫困户

“四个切实”的战术要领

“四个切实”是在聚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既定目标,着眼于我国未来5年乃至更长远的发展,深刻把握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向新态势,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新任务,深刻把握我们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背景下与基础上提出来的,充分体现了深谋远虑、深思熟虑的思想智慧和决策艺术。“四个切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打破“年年扶贫年年贫”僵局,尽快补齐扶贫短板,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四个切实”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核心内容,是“大扶贫”和“组合拳”的现实载体,是“五大发展理念”在扶贫开发方面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我们务必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并贯彻落实。

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涵盖各行各业,必须逐一消除各种致贫及制约发展因素,不可能一招制胜、一蹴而就。因此,只有倡导“大扶贫”,打好“组合拳”,广泛动员各类社会资源,凝心聚力,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才能彻底拔掉穷根、消灭贫困。“四个切实”是在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它触及“麻木不仁”的神经,突破“头痛医头”的局囿,改变“各自为政”的陋习,全面系统地解决了扶贫开发工作中长期面临的组织领导不力、方法路径不当、凝心聚力不易、内生动力不足等一系列“老大难”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是中华民族反贫困智慧的结晶,是新中国反贫困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人类反贫困事业的重大贡献。它既突出了前瞻性和引领性,也体现了系统性和科学性;既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是一套完善的工作模块;既是行动纲领,也是工作指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行性,对有力有序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