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集成创新路径分析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创新路径含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成创新路径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主体通过集成和整合现有的各种技术、知识和工具等创新要素和资源,发挥其创新协同效应,进而建立创新竞争优势的过程。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来讲,其面临重大科技成果、重大技术发明较为稀缺,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培育周期较长的困境。为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创新挑战,选择集成创新是加快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有利路径,有可能成为实现技术赶超和技术跨越的突破口。实施和推进集成创新已成为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工具。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创新路径模型构建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创新路径模型构建如图3-3所示,从该模型可知以下几个方面。
(1)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创新的动力主要来源于用户、社会和市场需求。根据用户和市场需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通过外部创新资源和内部创新资源的整合,进行集成式研发和创新,进而获得创新成果,向市场提供功能新颖、创新性程度较高的新产品和新服务。
(2)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成创新不是封闭式创新,而是开放式创新,将内部所拥有的创新资源和外部所拥有的创新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协同和集成创新,以实现创新要素的最佳匹配和优化,充分发挥1+1>2的集成效应,推动创新系统的整体功能发生质的改变和提升,进而较快地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增强竞争优势。
(3)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集成创新取得的成果,往往可以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其通过向社会提供新产品和新服务获得商业收益,而这种收益的增强将进一步影响内部和外部创新资源的变动和整合,进而推动下一轮集成创新活动。
(4)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成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集成和融合过程。各种创新要素和资源不仅仅是简单相加,而是经过企业主动地设计、优化和选择后,运用创造性思维,将各个要素和资源融合、匹配,形成优势互补、有机结合的一个有机系统,这一有机系统的能力要远远大于系统各局部的简单相加。

图3-3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创新路径模型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创新的特征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创新具有用户至上性、多元交叉性、创造性和网络性四大特征。
(1)用户至上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成创新更加注重用户在创新过程中的参与。用户的需求是集成创新的重要动力。从用户处所收集的市场需求信息、产品的功能、质量和创新性设计等也是集成创新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性创新活动中更加注重用户的参与和互动交流,让用户参与创新,开发出适应用户和市场需求的产品。
(2)多元交叉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成创新本质上是内部创新资源和外部创新资源的融合和交叉。创新还涉及知识和技术、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多方面的协同。集成创新在内容上呈现多元发展趋势,包括知识、技术、人才、能力、文化、资源等多个方面,并注重要素间的紧密配合和相互协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创新的主体呈现多元性,涵盖人才、团队、职能部门、企业自身、高校、科研院所、竞争对手、用户、供应商等多元化创新主体,并强调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和配合。
(3)创造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成创新并不仅仅是将现有内部创新资源和要素、外部创新资源和要素进行简单相加,而是将各种创新要素和资源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优化设计选择进行集成创新,从而使各创新资源和要素既能发挥各自的最大优势,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让整个创新系统具备新的特性和功能,形成新的创新能力。
(4)网络性。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成创新来说,单个企业难以独立完成集成创新所需的全部活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成创新涉及多个创新主体,需要整合分布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创新资源,因此就必须建立企业与企业、用户、高校、科研院所、竞争对手、政府部门等创新主体之间的网络联系,建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网络化合作关系。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成创新来讲,其已从简单的线性创新过程模型转向网络化创新过程模型。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创新的优劣势分析
1.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创新的优势
一是研发周期较短。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原始创新相比,集成创新并不是创造一个全新的产品或服务,而是通过对现有的创新资源和要素进行集成和融合,创造出具有新的功能和特性的产品。从创新程度来讲,创新程度远远没有原始创新高,研发周期相对较短。
二是创新风险较小。与原始创新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创新资金投入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创新的组织与管理,创新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其不像原始创新重点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投资周期长,资金多。
三是创新效率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成创新,是一种典型的“拿来主义”,通过对现有的技术和资源的集成和整合进行创新,周期较短,成功率较高,通常能使企业在短时期内获得经济效益。
2.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创新的劣势
一是组织管理较为困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创新通常由企业、竞争对手、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联合进行创新。这些多元主体之间通常通过合同或契约进行约束和管理,是一种松散型的合作组织。一旦某个创新主体出现自利主义倾向或存在失信行为,这种松散型的合作组织就有可能解体,从而导致创新活动无法顺利进行,进而增加创新的风险。此外,多元创新主体在沟通和管理上也面临一定困难。
二是有可能侵犯知识产权。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创新所产生的创新成果是由多元创新主体和多方创新资源联合取得的,这往往会导致知识产权分割不清、保护不力。主导企业在集成创新资源时多利用已有的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还会主动或被动地模仿或侵犯其他企业的自主产权,从而有可能被侵权企业起诉,面临巨大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