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拥抱光辉岁月
西安市鄠邑区第一中学高三(13)班 裴辰瑜
亲爱的曼德拉:
展信悦!
其实我早就知晓这封信的结局,或许会像凡卡写给乡下爷爷的那封信一样,永远抵达不了目的地,飘落在悲伤的人世中得不到回答,但我依旧希望借这封信,来表达对你的敬仰之情。
时隔101年,你的存在恍若初生。在1990年,你终于走出了囚禁了你27年的监狱,在此之后的六个月,香港音乐人黄家驹写下了《光辉岁月》,作为与你精神产生共鸣的见证。“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歌词写出的是沉重的抗争和抗争中的希望。
我不确定你是否听到过这首歌,即便是否定的回答,我也同样认为相距的长短并不能成为阻隔两颗心灵交流的屏障。跨越了空间,如你和黄家驹;打破了时间,如你和我。
第一次听到有关你的信息是在英语课本必修一第5单元中,Nelson Mandela是整个单元的精神核心,是你。同样,那篇文章亲切地称你为ModernHero,对于你的存在,我认为这不仅是南非的幸运,更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
种族歧视直至今日都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可令我讶异的是,你人生中两段光辉又伟大的时光都与其有关。因反对种族隔离而坐了27年牢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这已足够令人动容,常人在经历了超越生理极限和物质限度的磨难后往往很难再获得较高成就,就如同我国古代的流放,同样也是一种对文明的摧残。米歇尔·福柯将监禁视为精神的刑罚,其作用主要在于压制,在于摧毁人的意志。在此意义上,你是值得被肯定的,监禁对人的伤害似乎比流放更胜一筹,可你不仅没有被驯服,反而在27年后破茧而出。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说:“部分人之所以能在(流放中的)苦难中显现人性,创造文明,本源在于他们心中的高贵。”我想,你就是秋雨先生口中所述的这类人。你或许对“人生本善”的观点持有独特的见解,对此我也十分认同。你说过没有一个人天生由于他的肤色、背景或宗教信仰而仇恨另一个人,既然恨是后天学来的,那么爱一定也可以后天习得,而且爱在人类心中比恨来得更加自然。这样睿智的平等观在今天的中国乃至全世界同样适用,值得人类好好反省。
回顾人类历史上的无数事业,你所做到的是真正伟大的革命,这并不在于是否摆脱了身上的枷锁,翻身做主人,而关键在于是否能让这个国家不再产生奴隶。
你是一个传说,属于现世,也属于未来。我们总是盼望着自由来临的时刻,将迎来光辉岁月,其实光辉岁月并非只在将来,更在我们承受并拒绝苦难之时。
一名中国的中学生
2018年9月6日
指导老师:贺诗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