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游IT世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思苦憶甜初創時

回歸前,我耗盡所有積蓄創業。

首先我在上環租了一個200呎的小小辦公室,方便繼續在港大兼任教職,由於辦公室對面是棺材店和鹹魚欄,所以租金特別廉宜。公司開業初期,甚麼都「一腳踢」,髹油、拉電線自己動手;傢具、電話都是二三手的;為了節省開支,電話線只有一條,和傳真機共用。每天回公司會第一時間煲水,因為蒸餾水太貴。記得有一次正在煲水的時候,客戶來電,問的盡是複雜難纏的技術問題,當我眼角一邊瞟著快要水滾的熱水,一邊絞盡腦汁找資料回應問題的狼狽時刻,偏偏有人敲門要來收支票……每天就是這樣左支右絀地度過。

安頓之後,我立即飛往美國拜會最大的GlS軟件開發公司Esri(全名Environmental Systems Research Institute),爭取軟件的推廣和專屬的合作計劃。大學時代,我曾經獲得Esri在亞洲區的首個獎學金,有機會到美國總公司實習,跟Esri的人員早已認識,但這次是以公司的名義去商談。我先後跟他們見面6次,第一次只見到對方的律師,接著跟採購部、會計部等逐個部門開會才傾妥條件。由於是第一次正式合作,他們要求我多入貨,為了省下郵費,我用兩個大紙箱把宣傳資料裝載好,自己搬到機場寄運回港。

回來後自然到處叩門。以往好歹是大學講師,現在人家只當你是一般推銷員,創業初期吃的閉門羹真的多不勝數。記得有一個客戶,第一次見面,說「你不過是來賣嘢啫……現在用手畫地圖也很好呀」;第二次見面,說「你賣軟件,但我們沒有電腦硬碟啊」,本來我已經打算把一部以雙核心(Dual-Core)處理器運行的電腦拿給他們免費試用,但他說不行,「我要用四核心(Quad-Core)處理器電腦的」!那時四核心的電腦好貴——要知道在1990年代,電腦硬碟價格高昂,例如1GB的儲存空間,今天只需3美仙(大約兩毫港元),當年卻要萬多美元(大約10萬港元),20年間價格相差近50萬倍;而「隨機存取記憶體」(RAM)現在不用1美仙1MB,當年卻要花上100多美元(大約700港元)……但我二話不說,便把裝了GIS軟件的Digital電腦硬碟放下。到第三次見面,對方又說同事不懂得用,要我逐個提供訓練;到第四次見面,對方更要求送贈這方面的書籍,但始終沒有光顧過一毛錢……

創業初期的感覺是在黑漆漆的隧道內,不見盡頭——誰人創業是一帆風順?但只有堅持才有機會成功。

每天我只睡4小時,常常通宵達旦寫銷售書,日間抱著又大又重的電腦隻身穿梭辦公室與客戶公司卻全無收入。那時感覺是在黑漆漆的隧道內,不見盡頭——誰人創業是一開始便一帆風順?但只有堅持才有機會成功。而我生性「硬頸」,所以只知勇往直前,完全沒有想過退路。

幸好,我的盡心盡力最終打動了客戶,後來彼此建立了互信之餘,更結成了好友。創業11個月後,終於迎來公司的第一張訂單。

我以為漸入佳境,公司終於可以聘請同事幫忙了,由於GIS是專門的知識,那時香港沒相關的課程,於是我只好咬著牙關送那位同事到美國留學。但是,天意弄人,到她學成回來後數個月,卻不幸癌病復發離世……

那位同事從美國帶回來的一本書Building a Successful Software Business,多年來我一直帶在身邊,我隱隱覺得那位去世的同事一直在守護著我。而託她的鴻福,也憑著客戶間的口碑,創業3年,業務逐漸上了軌道,公私營機構的客戶增加至200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