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医案二:湿毒为患,祛邪为第一要义
【基本资料】
刘某,女,43岁。既往体健。
【发病过程】
患者于2020年1月21日开始出现咳嗽,干咳,伴周身肌肉酸痛,活动后胸闷气短,纳差,无胸痛,无腹胀腹痛腹泻,至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偏低(具体不详),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1月25日胸部CT示右肺上叶阴影,自服左氧氟沙星片(可乐必妥)0.5g(1次/d)、阿比多尔 2片(3次 /d)、连花清瘟颗粒1袋(3次/d),症状未见明显减轻,于1月28日收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入院后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3.44×10 9/L,淋巴细胞绝对值1.26×10 9/L;胸部CT示右肺上叶后段渗出(图 2-3-5)。

图2-3-5 2020年1月25日胸部CT
【首诊证候】 1月29日(入院后第2天)首诊:
患者神清,面色偏黄、少华,倦怠,咳嗽,干咳为主,周身酸痛乏力,无发热畏寒,间有汗出,活动后气短,纳差,无腹胀腹痛,睡眠欠佳,小便正常,大便偏烂。舌紫暗,苔薄腻(图2-3-6),脉沉弦略数。
【辨证论治】 病机诊断:
湿毒郁肺,枢机不利。
治则治法:
解表达邪,宣肺祛湿。
处方:
神术散加减。
荆芥 10g,炒苍术 10g,麻黄 10g,藁本 10g,苦杏仁 10g,佩兰 10g(后下),葛根15g,红曲(小包)2包,炒六神曲15g,羌活6g,薏苡仁20g,炙甘草6g。
服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随诊过程】 1月30日二诊:
患者出现心慌,无胸闷痛,仍有干咳,活动后气短,倦怠,乏力,纳眠差。舌暗、尖稍红,苔腻微黄(图2-3-7),脉弦略数。

图2-3-6 首诊舌象

图2-3-7 二诊舌象
处理:
考虑邪伏膜原,“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此时当辟秽化浊,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方予达原饮加减。
处方:
槟榔 15g,厚朴 15g,草果仁 10g,知母 10g,白芍 15g,黄芩 15g,甘草10g,麻黄 10g,石膏 30g。
服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2月2日五诊:
患者咳嗽、气短减轻,无痰,无发热,仍觉乏力,纳差,四肢肌肉酸痛,伴有头痛,小便正常,大便偏稀烂,舌尖红减轻,舌苔较前厚腻,脉弦滑。
处理:
热象减轻,湿邪仍盛,阻遏中焦气机,在前方基础上去麻黄、石膏,加薏苡仁30g、佩兰15g以加强化湿健脾之力。
2月4日七诊:
精神状态好转,昨日夜间自觉身热,测体温37.3℃,无畏寒,活动后有心慌不适,食欲仍差,不欲饮食,肢体困倦,舌尖不红,舌苔变薄、变白,脉濡缓。
处理:
湿象仍重,表里俱病,治当芳香化浊、行气渗湿,方予藿朴夏苓汤加减。
处方:
厚朴 10g,苦杏仁 15g,通草 10g,法半夏 15g,淡竹叶 10g,滑石粉10g(包煎),豆蔻 10g(后下),薏苡仁 30g,紫苏梗 10g,广藿香 10g(后下)。
2月7日十诊:
患者精神可,活动后偶有心慌不适,无胸闷气短,偶有干咳,无发热,仍觉乏力,胃纳较前改善,食少,二便正常。舌淡红,苔白稍腻,脉弦细。
处理:
正气耗伤,余邪未解,蒙扰三焦。在前方基础上去法半夏、紫苏梗、滑石粉,加太子参20g、白术10g、砂仁5g,以加强理气健脾祛湿之功。
患者整体病情好转,连续2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复查胸部CT示双肺多发片状磨玻璃影,较前吸收(图2-3-8)。于2月7日带药出院。

图2-3-8 2020年2月6日胸部CT
【按语】 (1)证候特点:
本案例患者发病过程中无明显发热畏寒等表现,呼吸道症状以干咳、痰少、活动后气短为主,倦怠乏力明显,肢体困倦,伴有纳差、大便稀溏等消化道症状,舌质暗、边尖稍红,苔腻,脉弦数。
(2)病机分析:
患者为中年女性,平素体质偏虚,本次不慎受疫戾邪气侵袭而染病。湿毒戾气从口鼻而入,其所犯,犯于肺,伤及脾,导致卫气郁闭不通,气机升降失常。肺气失宣,故见活动后气短;湿邪袭肺,多见干咳、少痰;湿毒重着,易困脾阳,则见肢体困重、倦怠乏力、纳差、大便稀溏;舌质暗、边尖稍红,苔腻,脉弦数,符合湿毒盘踞膜原之象。
(3)治疗思路:
叶天士《温热论》强调通过“透”“泄”等法阻止病邪内陷,并给邪气以出路。本病初期湿毒盘踞膜原,枢机不利,故选达原饮以开达膜原、辟秽化浊、宣肺降气,遏阻疫戾之邪进一步入侵脏腑,并驱使其外出机体。
(4)临证启发:
“湿毒”是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理核心,易阻遏气机,困脾闭肺。如不积极治疗,极易湿毒化热,传入阳明,湿毒瘀热内闭,热深厥深。所以,本病早期应在辨治规律基础上,注重湿邪的祛除,芳香化浊避秽,透表散邪,升降脾胃,给邪以出路,且宣肺祛湿透邪要贯穿治疗始终。
(周耿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