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将专利作为考核指标 破解“两张皮”顽疾
2019年,深圳先进院专利申请总数量达到1516件,知识产权投资实现股权转让的收益为4.66亿元。截至2020年4月8日,深圳先进院累计申请专利8905件,累计授权专利3627件,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数366件,专利转化率达到24%。在成果转化上构建了新起点、新高度,真正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意义上的闭环。
在2020年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前夕,深圳先进院公布了其在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方面工作的最新进展。樊建平说:“从专利申请的领域看,深圳先进院的专利集中于知识产权密集型的前沿科技领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领域覆盖面广、交叉性强等特点。深圳先进院以年孵化企业个数作为建立新工业的主要手段,10多年的企业培育进入了回报期。”
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深圳先进院结合新型科研机构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台了《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激励科研及管理人员参与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工作,并设立专门部门,围绕科技成果开展知识产权申请管理服务及运营变现服务。此外,深圳先进院还积极促进知识产权专业机构与科研团队深度融合,主动挖掘创新点进行培育,协助促进产学研合作,探索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价值运营的良性循环方式。
图2-5 2018年9月15日,深圳先进院与上海联影合作研发的国产首台3.0T磁共振系统创新成果通过鉴定
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深圳先进院与上海联影医疗公司的合作可称作一段佳话。自2010年以来,深圳先进院医学影像中心团队与上海联影医疗公司开展战略合作,研发出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T磁共振成像设备。深圳先进院以3项磁共振成像核心技术专利作价1240万元入股上海联影医疗公司,后又持续注入一批专利技术进行应用,到2019年实现股权转让额4.37亿元,股权增值35倍。深圳先进院与上海联影将在5T、7T磁共振,PET-MR等新技术研发方面继续保持深入合作。
专利转化率较高,从侧面反映了深圳先进院坚持科研与产业化并重的思路,一方面强调面向工业社会的需求牵引,另一方面强调面向重大前沿技术的探索。在前沿技术研究方面,深圳先进院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特色,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进入国家研究所的先进行列。
2019年,深圳先进院新增纵向项目682项、科研项目经费(不含人才项目经费)12.8亿元,深圳先进院与产业界合作项目金额达6.95亿元。从项目总数和科研经费看,深圳先进院已跨入全国研究院所先进行列。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科技与经济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一边是企业自主创新困难,一边是高校科研成果闲置和科技资源浪费等现象严重,有的科研工作者由于脱离产业需求,逐渐失去了从实践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近平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期待广大科技工作者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由此,一语点破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关键所在。只有大力倡导科研与实践需求紧密结合,科技创新才能获得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
图2-6 深圳先进院在成果转化上构建新起点、新高度,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真正意义上的闭环(图为深圳先进院专利墙)
深圳先进院用10多年的时间走出一条科研与产业并重之路,将专利作为科研人员考核的核心指标,很好地破解“两张皮”的难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2014年,广东泰宝医疗集团与深圳先进院刘嘉研究员联系,手术后的病人血液回流不畅,静脉容易形成血栓,想委托深圳先进院开发一种治疗静脉血栓的血流动力学治疗仪器。调查发现,国外已有同类产品,刘嘉团队必须使用全新的方法绕过外国品牌的专利壁垒。实验证实,采用刘嘉团队的方案可将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从30厘米/秒增至80厘米/秒,有效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从而减少卧床患者肺栓塞的概率。该产品已通过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检测,完成专利2项,2015年获广东省医疗器械注册,已可正式应用于临床。同年12月,泰宝医疗集团正式挂牌新三板。
刘嘉说:“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来到深圳先进院既可以追踪科技前沿做学术研究,又可以结合产业需求做产业实践;既可以与医生打交道,了解医生要什么,病人要什么,还能与企业家打交道,了解企业要什么,哪些是市场所需要的,站在各个维度来审视自己的科研工作,让科研工作变得更有味道,这让科研人员的人生显得特别充实。”在刘嘉看来,深圳的优势在于民营经济特别发达,产业配套完善,深圳先进院的“工业研究院”定位非常正确,适合深圳这块土壤,而研究员也要读懂这块土地,明确自己的定位,将个人发展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才可以在深圳先进院平台上做出一番有意义的事业。
像刘嘉这样的科研人员,在深圳先进院不在少数。深圳先进院何凯研究员团队开发的多款机器人已经获得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以自动喷涂机器人为例,过去的喷涂技术以粗放型的生产过程为主,传统设备可控制性差,需要人工操作,环境污染严重,对人体危害大。“我们研发的喷涂机器人,可实现大型构件表面自动喷漆,提高喷漆效率。”而用于三峡水电站的液压启闭机锈蚀检测机器人是团队成果的另一成功应用。根据防汛、发电、通航需求,三峡大坝的闸门需要定期打开和关闭,而液压启闭机就是控制闸门的“开关”。对液压启闭机进行定期的锈蚀检测十分必要。传统检测方法需要通过人工搭设脚手架检测活塞杆,安全风险大、工期长、成本高,且脚手架搭建困难。使用锈蚀检测机器人后,以上问题都迎刃而解。“我们研发的检测机器人搭载了2D线阵相机和3D激光相机,可同时检测缺陷的大小和深度信息。”这项技术已于2019年10月成功应用于三峡水电站,单次检测时间从传统搭脚手架的20天缩短到2小时内。
处于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社会,热切企盼科研机构多涌现像刘嘉、何凯这样的科研人员。深圳这座崇尚创新的移民城市从不吝于对英雄的褒奖。2020年1月召开的深圳市科技奖励大会上,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医工所所长郑海荣获得2018年度市长奖,深圳先进院也是第一个两次获得市长奖的单位。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的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几乎被跨国企业的产品垄断。高场磁共振影像技术与装备是重大疾病诊断的核心设备依靠,却是我国医疗产业的薄弱环节,关键核心部件遭受“卡脖子”境遇。所以郑海荣团队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中国企业打入高场磁共振设备市场,把洋品牌从高价位上拉下来。
郑海荣团队与企业合作研发高场磁共振成像技术和设备。如今,近800台国产高场磁共振设备已经被包括北京301医院在内的一批知名医院使用,并走出国门出口美国,突破了高端医学影像设备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改变了世界高端影像产业格局。团队还开展超声无创深脑神经调控技术与仪器研制,获得国家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项目支持,也是广东省和深圳市首次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获得资助8077万元;郑海荣主持攻关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是深圳市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首次摘得的国家技术发明奖。
郑海荣在获奖后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深圳迎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创新是我们的最硬核驱动力,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青年科研人员应该燃起激情投身新时代的伟大创新事业中,做出新的业绩。”
经广东省工信厅批准,由深圳先进院、深圳迈瑞牵头,联合上海联影、先健科技与哈工大等龙头企业及高校研究院所组建的“广东省高性能医疗器械制造业创新中心”于2018年成立。4月22日,国家工信部组织召开“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建设方案论证会,论证方案获得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广东省高性能医疗器械制造业创新中心”正式升级为“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核心成员增加至10个。“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及任务十分明确,将有效解决核心技术短板,实现关键医疗器械自主可控,使我国医疗器械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开发能够同时成功,那是因为深圳先进院没有明显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创新阶段区分,没有人为限制科技人员在创新链条中的角色定位,项目选择以可预见的应用和重大效益前景为标准。科研人员有选择研究方向和项目的自由,那些醉心于学术研究的人可以在前沿技术领域耕耘,而偏重于应用科研的人才可以与产业界紧密结合,做出科研成果后能够迅速产业化。”樊建平心直口快地道出成功法门。
谁说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不能同时成功?那是因为没有掌握科研活动的规律,或者说没有给科研人员选择和研究的自由。如果科研平台足够包容,环境足够宽松,是健康、有生气的,科学家可以自由地追求真理,那么就能不断地产生新的科研成果,进而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需求。
樊建平的一席话点破了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开发能同时成功的秘密:“过去比较长周期的发明,如蒸汽机、电气的发明,到最后大规模应用的时候有三五十年的时间。在那个时代,可以把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区分成两个阶段,而如今科学的周期越来越短,科研机构在一个领域里面能待的时间越来越短,比如深圳先进院最早还做工业机器人,慢慢就做服务机器人,现在连服务机器人领域也有很多企业跟上来,我们就开始研究医疗康复机器人,以后还要上马特殊的机器人,比如海洋机器人、外空间机器人。现在变成每个研究领域有很多学科交叉,时间又非常短,深圳先进院一开始就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学术和产业都要干。即使我们定位做产业化,但至少得懂前沿科学方向。如果连学术前沿都不懂,又怎么能正确判断产业化的方向,怎么能做好产业化呢?现在企业家主体在干产业化,已经在全球招聘人才,如果科研机构不专业,没有超前的眼光,那就用不着科研机构了。科研单位现在越来越往源头这个方向走,深圳先进院本部的发展方向就是往技术源头走,我们孵化出的专业研究所和育成中心就可以作为产业化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