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案例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存在问题

一 企业创新梯队薄弱

2014年数据显示,龙岗区有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84 家,绝大部分集中在50亿元以内,50亿元以上的3家,分别为华为、神州、比亚迪精密制造,千亿元以上的仅有华为1家。对于一个区域而言,良好的企业梯队应是金字塔结构,但龙岗区产值在100 亿元—1000 亿元的企业存在“真空”,缺乏如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一些专业细分领域的领军者和大量“瞪羚企业”。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研发投入水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龙岗区研发经费投入达到250 亿元,R&D强度(全社会投入研发占GDP的比重)为10.6%,高于全国的2.1%、北京的6.03%、深圳的4.02%、上海的3.6%(《硅谷指数2004》显示,硅谷2003年R&D强度为12%)。但与上述地区相比,龙岗区研发投入的支撑力量不平衡,主要依赖华为,华为近10年的研发投入接近2000亿元。龙岗区95%以上的企业为中小微企业,相对于华为对创新的重视和投入,中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仍有很大的挖潜空间。

二 创新资源耦合不足

聚集资源重要,比聚集更重要的是资源间具有极高的耦合度、创新要素处于激活状态。龙岗区作为后发的传统产业大区,科技创新资源存在“先天不足”,科技创新积累相对薄弱,源头创新、原创技术、新型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比较欠缺,龙岗区的创新资源并未完全融入本地的创新体系。如高校起步晚,短期内难以发挥创新引领和知识溢出的效果;创新平台主要依托企业设立,开放度、共享度不高。如不能对引进的创新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更加注重于本地产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增加社会成本,导致“高端不引领,创新不驱动”。与中关村、上海、硅谷等国内外创新先进区域相比,龙岗区的科技服务业相对滞后和薄弱,科技服务机构数量过少,尤其是缺乏国际国内知名的投资、咨询、法务、会计等科技服务机构,以及科技团体、行业协会、创新联盟等科技类社会组织。

三 城市综合配套不够完善

城市综合配套是吸引优质人才与优质企业聚集龙岗区的关键环境因素。受到“二线关”等历史因素的影响,龙岗区的基础设施、生活配套城市化水平与原特区内还有不小差距,城市公共服务仍然难以支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难以满足居民需求,特别是中高端人才的需求。

第一,教育方面,全区现有各类教育设施共471所,其中幼儿园331所,小学69所,普通中学69所,中专2所。主要集中在布吉、横岗、龙城、龙岗区等人口密集的街道,全市排名前40名的中学中,除深外布吉校区(面向全市招考的中学)外,龙岗区没有1 所中学入围。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缺乏,制约了高端创新人才对龙岗区的选择。第二,卫生方面,龙岗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正面临着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高端医疗资源缺乏、医疗装备缺口大、中高层次卫生人才相对缺乏、原街道医院档次不高、华为片区缺乏公立医院等问题。医疗机构数、床位数和医疗技术人员等教育和医疗的几个重要指标中,总体上弱于深圳其他地区。第三,交通方面,龙岗区地理位置偏僻,路网、轨道交通及公交车等交通系统不发达。交通道路建成率与深圳其他地区相比极低,次干道规模仅为深圳市中心区的一半,次干道规划建成率仅为22%左右。龙岗区目前已建成的轨道交通路线仅有2条,且公交专用道设置较少。餐饮、商务、娱乐等基础配套相比于深圳南山区、福田区等发达地区缺乏竞争力。虽然深圳已全面实行特区一体化,但人们对龙岗区是“关外”的心理认知还依然存在,导致吸引各类创新性人才、集聚创新型企业、机构和平台面临一定的困境。

除了城市综合配套制约了人才对龙岗区的选择以外,龙岗区的高房价也让想来此发展的人才望而止步。除了居高不下的房价,高地价对其他行业,尤其是制造业也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将来深圳西部区域的填海工程以及周边的东莞、惠州等地拥有土地和低成本的优势,不但会与龙岗区争夺优势产业资源,还有可能使得龙岗区本身所具有的优质产业资源外流至这些区域。事实上,龙岗区优质的产业资源和先进产能外迁周边地区的现象已经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