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路径及财税制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创新要素分析

一 国家创新发展战略

(一)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主要包括创新主体、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和外界互动等要素,《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指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并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它以政府为主导、并使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目前,我国现有的创新体系主要包括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四个方面。我国科技体系改革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以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为重点,把科技与经济深深融合起来,这是一个重要突破和进展。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运用,对于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推动力,也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起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总之,要想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丰富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目前,世界各国都把发展目光投放在提升综合国力上。实际上,综合国力竞争就是各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因为科学技术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有着无法估量的巨大作用,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已经从产品竞争和生产要素的竞争,转移到科学技术的竞争,特别是国家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

(二)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中成败的主导因素

从科技创新的角度看,综合国力竞争导致政府的职能发生了两方面的变化。一是竞争升级。由科研机构和企业一级上升到国家一级,是一种更为复杂宏观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科技创新就变成政府和科研机构及企业共同的事业,而不仅仅是科研机构和企业自身的事情。所以,政府应当从宏观上对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扩散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规划和引导,以保证对全局的把握,从而参与科技创新的全过程。二是在国际经济关系层面上,政府要把握好科学技术民族保护与全球共享的和谐关系,要在科学技术的合理输出与最大输入之间寻求一个平衡。

进入21世纪以来,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可持续提升国家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的提升又离不开科技创新,原本当代科学技术作为生产控制力体系中的直接因素,现在已经成为主导因素,而资源、生态环境同科技都存在一种制约和互动关系,科技既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同时又能够有效改变资源的利用方式,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显而易见,科技竞争力已经成为保证一个国家或地区立于未来世界竞争格局中不败之地的决定因素,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这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增进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所在。

(三)构建国家创新体系

一是要明确核心问题,就是要构建出的国家创新体系能够将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并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加入WTO后,需要面对更加复杂激烈的科技创新国际竞争环境;既要在制度、体制、机制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又要注重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思想产生的环境和条件,注重创新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不完善。只有从整体上推进,才能使我国在现有体制和基础上,构建起功能齐全、符合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创新体系。二是要站在新世纪国家创新发展的战略高度,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不断调整国家创新体系。我们应当看到,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

因此,我们应当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宏观框架下,进一步从国家层面上对科技创新体系进行组织、管理和调控,并且要注意要在资金、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强化,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