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汉魏之际学术思想发生巨变,儒学出现危机,名法思潮兴起。在此时代背景下,司马氏与礼法之士的家族文化的共同特点,是坚持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并兼综名法。这一共同的思想基础使他们在政治生活中走到一起,在司马师掌权后形成了较为稳固的利益集团,并成为魏晋之际的政治当权派。他们的政治思想对魏晋之际官方儒学产生了直接影响。因此,系统研究司马氏与礼法之士的政治思想,或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官方儒学在这一时期的理论特点、演变过程与历史意义。
本书从思想理念、制度建设及政治斗争三个层面分析该利益集团的政治思想。第一,在著述与政论层面上,表现出杂家化新儒家的思想特征:一方面,他们反复强调儒学治国的核心地位,批判过度崇尚法家学说;同时总结并发展汉魏以来名法、儒学合流的倾向,用“礼”调和儒法,主张礼法结合、以礼仪精神为法律原则,形成了礼法之治理论,较为成功地调和了名法与儒学的矛盾。另一方面,他们的法律观、君臣观、人才观都在儒家思想中不同程度杂糅了法、道、墨等子学。第二,制度建设层面上,在定礼制法时表现出两个特征:一方面,强化儒家的主导地位,规定禁妾媵为妻、禁并后匹嫡两条礼仪以维护丧服制度的稳固与嫡庶之别;将结合丧服思想的宗族观念渗入法律法规之中,首次规定了“犯大逆者不诛及已出女”以及“准五服以制罪”的法律原则;另一方面,受到玄学影响,通过重新诠释儒家经典,首次确定了新心丧,实践了内在自然情感重于外在礼仪规范的思想理念。第三,在政治斗争层面上,表现出重权术的名法派特征,使儒家的道德理想主义特点逐步丧失,向政治权术化的方向发展。总体而言,杂糅道、法之学的儒学思想主导了他们在政治实践中的思想特征:在应用并改造传统儒学以求儒学治国的同时,表现出了名法倾向并受到玄学影响。
司马氏与礼法之士在古代儒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他们不仅进一步去除儒学神学化色彩,而且延续了儒学治国的政治传统。但其政治思想中的道家因子,使这些家族的后代到西晋元康时期融入了玄学思潮,而儒家思想则在士族社会中逐渐边缘化。
关键词:司马氏;礼法之士;儒学;政治思想;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