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研究:于海江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事物运动的直线性与曲线性[1]

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尽管复杂多样,千变万化,但是它们前进路线的基本特征只有两种:其一是直线;其二是曲线。曲线与直线交织混杂、相间并处,构成了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征。任何事物的发展路线不可能只是曲线,也不可能尽是直线,而必定是曲中有直、直中有曲、曲直相统一的辩证路线。

对于事物前进路线的曲线性特征,列宁曾用螺旋式来概括,而毛泽东除了继续沿用列宁的螺旋式提法之外,则更多使用波浪式进行表述。无论是螺旋式,还是波浪式,就其反映的内容都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就其概括的对象都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路线的曲折性,两个提法都是科学的正确的。

所谓波浪式前进,就是讲事物的运动忽高忽低、一起一伏、上下浮动地进行。蛇虫的爬行就是如此。它向前移动时,身体必须忽伸忽缩,左右扭曲,上下蠕动,不断起波,才能向前爬动。江河湖海的波涛更是形象。何谓螺旋式上升?这是说事物的发展过程近似于圆圈的“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一个接着一个的没有闭合的圆圈,构成了螺旋形状。

以往人们对列宁关于事物前进过程曲折性的螺旋式提法和毛泽东的波浪式用语,多半不加区别,以为二者都是对事物发展迂回、曲折的一种表述,因此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细致推敲,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螺旋式与波浪式虽然都属曲线,都是对事物迂回前进、曲折上升的形象描述,但是二者又不是完全的一回事。

那么螺旋式与波浪式到底有什么不同?二者的区别大致有以下两点:第一,曲折程度不同。螺旋式的曲折以360°一周为限,如车轮的转动和树木的年轮都以360°为一周圈;而波浪式的曲折则以不超过180°半圆为限,心脉的跳动,走路的迈步,均属此类。第二,二者前进、发展的方式不同。螺旋式是以上下、左右、前后的翻滚为自己开拓前进道路的。如飞机马达的轰鸣,自行车的转动,子弹从枪膛射出时的呼啸,都是螺旋式的翻滚前进。而波浪式则多半以上下起伏、后推前涌的方式前进。如江河的波涛,血液的流动,蛇虫的爬行,就是以升降起伏、后推前涌的波浪式前进的。

波浪式是事物前进曲折性的外表特征或表面现象,而螺旋式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里特征或本质特征。波浪式是曲折、迂回的表面现象层次,螺旋式则是曲折、迂回的内里本质层次。波浪式的形式反映着螺旋式,而螺旋式的积累与重叠又必定是波浪式。二者组成了事物运动迂回、曲折特点的两个不同环节。一个是外,一个是内;一个为表,一个为里;一个是末,一个是本。二者的相互结合构成了事物完整的曲折性运动形式。

为什么说波浪式是事物迂回、曲折的表面层次,而螺旋式则是事物曲折、迂回的内里层次呢?这个道理要用事实来证明。先拿人的走步为例。我们走路,不是两个脚同时走,总是参差不齐的。第一步,这个脚向前,那个脚在后;第二步,那个脚又向前,这个脚在后。走起步来,一高一低,好似起伏的水波一样。只要我们对走路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细致的分析,就会发现走路并非是简单、纯粹的一高一低的波浪式,而是包含着螺旋形的波浪式。走步的螺旋式特征具体地反映在脚尖与脚跟的登地处和大小腿相关联的膝盖处,就连大髋骨的髋肘处也有表现。先看脚的登地处,人脚落地,一般是先脚跟后脚尖的着地。脚跟首先给地面一个向下的压力,于是地面也给脚跟一个向上的反弹力,接着是脚尖又给地面一个向下的压力,而地面再给脚尖一个向上的回弹力。脚与地面的这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动作,必然造成脚尖和脚跟的落地处有两个半圆形的小凹兜(这在沙滩上最为明显),而这正是两个圆圈、周期螺旋的一部分。那么这两个圆圈周期的另一部分哪去了呢?它是在脚离地时,被脚尖和脚跟从地面凌空带起来了。这个被脚尖与脚跟带到地面上空的两个半圆,和脚尖与脚跟留给地面上的那两个半圆加起来,正好是两个螺旋的圆圈周期。如果将走步变成跑步,那么走路时被脚留在地面的不明显的半圆就会被奔跑起来的脚步明显地带到地面的上空。这时人的跑步路线就不再是走步时所明显呈现的一高一低的波浪式与隐现着的螺旋式,而是表现为明显的圆周形的螺旋式与隐现了的波浪式图像了。这是步行时留在地面的比较隐现的半圆被跑步时明显地带到地上的结果。人在走路或奔跑时,不单脚部在作螺旋形的波浪式前进,而且与大小腿相关联的膝盖处以及大髋骨的髋肘处,也在作螺旋形的波浪式前进。走路、跑步,不仅下身的腿脚等处在作螺旋形的波浪式前进,而且上身的胳膊、手也是作螺旋式的波浪动作的。只要认真体察一下走路、跑步时的情景,就会不难感觉,上身的肩胛处、胳膊肘处和手腕处都有配合下身腿脚在作螺旋形的波浪式前进动作。河水流动时的起波运动,看上去,纯属波浪式,但实质也有螺旋式。只不过螺旋以隐现的形式埋藏在波浪的波峰与波谷之中,而当狂风巨浪时,水流内里的螺旋形就从波浪式中明显地表现出来。这就好像人们走步时,螺旋有一半留在下边(地面),而奔跑起来,就被明显地带到空中一样。如果留心注意一下烧火做饭时房屋顶上冒烟的烟囱,也会看到,袅袅的青烟在作波浪式上升时,实质上也是滚动着从烟囱中冒出来的。这就说明,连烟火的运动也是以内里的螺旋形加外表的波浪式相结合的曲线形式前进的。以上事实充分证明了:波浪式与螺旋式都是事物曲折性的两种兼收并蓄的基本形式。

以前人们在认识事物发展的曲线性时,不是把曲线只理解成螺旋式或只理解成波浪式的单一形式,因而将二者分割开来;就是把螺旋式与波浪式完全等同起来,当成没有丝毫区别的一回事。总之,都是把曲折性简单化、片面化了,这种看法应该有所改变。

那么事物发展运动的路线何以作波浪式与螺旋式相结合的曲折性呢?要想揭开这个谜底,还必须求助于对立统一规律。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运动都是由于矛盾的对立双方互相斗争,既互相排斥又互相吸引、既互相分离又互相结合的结果。由于矛盾的排斥与吸引,一个是扩张、鼓动的动作,另一个是收缩、吸收的动作,因而当二者相互作用后,事物必然表现出一上一下、一起一伏的搏动性。这种搏动性动作不仅会表现出上下起伏的波浪式,而且还会表现为迂回曲折的螺旋式。所以如此,这是因为排斥和吸引是一个向外,一个向内的正好相反的作用性造成的。由于排斥与吸引的作用方向正好相反,因此当二者相互作用后,除了能够表现出上下起伏的波浪式特征之外,还会促使原来的一个向外、一个向内的直线性作用力发生扭曲,使向外不能尽外,向内不能全内,这种里外互相拉扯、牵连的结果,就造成了事物只能走圆圈式的曲折迂回路线。这是事物前进过程中出现的波浪式与螺旋式相结合的曲折性和迂回性的真正原因之所在。以树木的生长过程为例,看它的外表有高低不平的起伏性,这可以叫波浪式。而它的内里又有年轮性,这年轮一方面表示着树木的年龄,另一方面又表示着树木生长期间的周期性和螺旋式途径。树木的生长之所以表现出外皮的波浪式和内里的螺旋式相结合的曲折迂回的上升路线,就是由于树木内部矛盾基因互相作用的结果。这种基因是生物学的奥秘,我们现在虽然还不清楚,但是它一定是两个差异着的方面互相斗争,即互相排斥与吸引、互相扩散与收缩造成的。因为有一方面的排斥、扩张作用,所以树木就有向外和向上开放前进上升的表现,又由于有另一方面的吸引、收缩作用,所以树木又有向内向下的闭合、退后、下降的表现。这两个矛盾方面的互相作用的结果就造成了扩中有缩,进中有退,升中有降的螺旋式前进图像。这种年轮的内里积累与叠加表现在树木的外皮上,反又呈现出高低起伏的波浪式。当树木内部基因所表现的外向排斥一方的力量大于内部基因所表现的内向吸引一方时,树木就继续加粗长高,而当二者的力量势均力敌时,树木就暂时处于平衡的稳定状态。这种状态不会长久,很快就会转向吸引一方的力量大于排斥一方的力量,于是事物就向成熟、衰老、死亡的方向转化。当吸引的方面大到了极点,而排斥的力量小到了极点,再也没有一点力量对吸引、收缩的方面进行延伸、扩张的时候,这就到了生命完结的时刻,也即树木衰老死亡的时刻。

当然,波浪式与螺旋式的本末、里表关系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二者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互相转化的。比如说,从内外关系的角度看,波浪式是外表,螺旋式是内里。但从因果关系的角度看,波浪式(即排斥与吸引相互作用后的搏动性表现)又是螺旋式的根据和原因,而螺旋式反倒成为波浪式(搏动性的表现)的结果。即使从它们自身前进的逻辑顺序上看,二者的关系和地位也是互相转化的。首先是波动转化为螺旋,然后是螺旋的积累与叠加又形成波浪。这种往返回复的现象没有休止,事物也就永无停息地运动下去。

一切事物运动过程的曲折性皆包括波浪式和螺旋式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互相包含,交替作用,构成了事物前进路线中迂回曲折的全面性。虽然两者的里外、明隐、主次地位和作用可以互相转化交替,但却绝对不存在只有螺旋式没有波浪式或只有波浪式没有螺旋式的单项曲折性。

事物由发生到发展,再由发展到死亡的过程,即是周期性的波浪式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同时又是由质变到量变,再由量变到质变的质量互变过程。由发生到发展,这在事物运动路线的图像上看,是个半圆,即一个波浪;但从事物发展的过程性上看,则是事物由质变到量变的阶段。事物由发展到衰亡的运动,这在事物前进路线的图像上,是又一个半圆,也即又一个波浪,而从事物发展的过程性上看,却属事物由量变回到质变的阶段。事物由发生到发展的半圆(一个波浪)图像加上从发展到灭亡的半圆(又一个波浪)的图像,就构成了事物前进过程的一个完整的周期,即肯定否定或否定之否定的周期。这个完整周期的两个半圆(波浪)同时又与事物质变量、量变质的两个不同阶段相一致、相符合。所以我们说,否定之否定规律与质量互变规律并不是彼此独立、相互背离的规律,而是两个互补的密切相关、紧紧相连的规律。从这里我们也可以领会到这两个规律都根源于并决定于对立统一规律的道理。因为事物之所以要作波浪式的起伏和螺旋式周期性运动的原因,就是由于矛盾对立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吸引的结果。无论是波浪式的起伏,还是螺旋式的迂回,都不过是矛盾的排斥与吸引的扩张和收缩相互作用后,所呈现出来的运动图像(路线)或留下的轨迹而已。至于说质量互变规律,那也只是矛盾的排斥与吸引的展开和接收回去的两个不同环节的表现或进行的阶段罢了。毛泽东说过,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只有一条:那就是对立统一规律。通过对事物发展路线曲折性的揭示,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毛泽东的这个论断是深刻的精辟的。一般讲来,都说辩证法的规律有三条: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这样的讲法体现了辩证法的全面性,固然不错,但是要想深刻彻底地了解和掌握辩证法,还必须进一步认识到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基本规律。

事物的发展运动路线不仅呈现着曲折性特征,而且具有直线性特征。直线和曲线皆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两种同时并存的基本方面。那么直线性是怎样体现的呢?所谓直线性就是直接性或径直性。如花草树木的生长,禽兽的飞翔与奔跑,鱼鳖虾蟹的游动,除有波浪式、螺旋式的曲线性特征之外,均有直线性特征。再如火箭的升空,炮弹的飞行,子弹的呼啸,刺刀的拼搏,都有直线的特征。日、月、星辰的运行也缺少不了直线性,因为它们的绕转和自转的曲线运动,正是各星体之间以它们的核心为轴,并以其半径为距离,作直线运动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说,事物的运动发展,不仅是往返曲折的,而且也是径情直遂的。曲折性和直线性是事物前进路线上的两个基本特征,二者缺一不成。曲直相混,并存共处,这乃是事物前进路线图中应有之义。

事物的前进运动除了具有曲线性特征之外,为什么还有直线性特征呢?在寻找事物的曲折性运动原因时,我们曾经说道,矛盾的排斥与吸引的相互作用造成了事物的曲线性运动,并且提出,矛盾的排斥与吸引本身都是一种作用相反的直线性倾向。这种互相反对的直线性倾向不仅能为我们的感官感受,而且可以作个实验加以证明。如果拿两块形状相同、大小相当的磁铁做一下实验,我们一定会看到:当磁铁的异名极相遇时,两块磁铁就能紧紧相连,合并成一个整体,这是异性相吸的结果。当两块磁铁的同名极相碰时,它们便在一条直线上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磁极同性相斥的原因。但是,无论是同名极相遇,还是异名极相碰,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并感觉到,磁极之间的作用中有直线性特征。因为不管二者处于合并在一起,还是处于中间保持一定距离的状态下,均可以看到,两块磁铁保持在同一个笔直的水平线上。这是它们之间具有直线性作用力的最好证明。这个实验证明了,事物内部的原始作用力,最初都是以直线性形态出现的。而事物运动的外部路线图像呈现的曲线性状态,只不过是事物内部两种相反的直线性倾向相互作用后的一种扭曲现象。这种扭曲现象的根源就是方向正好相反的两种直线性的作用力。由于事物发展运动的曲线性根据和来源是直线性,所以在事物展开曲线性运动路线时,就不能不仍然保留和含有直接性的特征。如黄河九曲万千浪,可谓是曲折迂回地前进,但它仍然摆脱不了飞流直下三千尺,东去大海不复返的直线性特征。君不见大海狂涛巨浪平地起,可是后来还得乖乖地躺在海面的水平线上;在商品的流通领域中,价格的升降浮动,是曲折性运动,但是促使价格上下浮动的根据,却只能是价值这杆天平称;人性,按其本质来说也是正直的,虽然遭到历史的磨难后,也会扭曲变形,但是支配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仍然是那些正直向上的人类天性。

以上这些例证说明一个道理:曲线与直线,是事物发展过程路线中的一对形影不离的孪生兄弟。哪里有曲线,哪里势必就有直线,反之亦然。这种情况反映在电磁观象中尤为明显生动。在物理学中,人们发现磁电现象有其相似之处,磁电之间可以互相感应。在做这种磁电感应的实验时,可以明显地发现电磁运动中的曲线性与直线性特征。比如我们将一个螺旋形的导电金属曲线圈通电后,就会发现通电的螺旋形金属圆线圈中含有直线性的磁性,它的作用好比条形磁铁一样;如果我们把通电的螺旋形的导电金属曲线圈换成直线的导电金属丝,就会发现通电的导电直线金属丝周围有螺旋式的曲线磁场出现。这就证明,通电导电直线金属丝的周围有磁性的曲线运动。这两个例子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发展过程路线中的曲直并处,互相包含,相依为命的辩证关系。又如军事上实行的战略包围和战役上的攻击,也是曲线和直线并存共用的关系在战争中的表现。先用曲线把敌人包围起来,这是战略上的迂回曲折运动,然后对包围之敌实行全面或重点攻击,这是战役上的直线运动。在军事上只有把这两种不同的线性运动运用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也是曲线和直线交叉并存的统一体。如有轨磨电的行驶就是车轮在下面的曲线滚动与其在上面的电线的直线运动相结合;吊车的起动也是滑轮的转动(曲线)与杠杆的上下(直线)运动相配合,事物运动的这种路线的直曲并存共居现象,有的表现明显,有的表现隐蔽,但隐蔽不等于不存在,只是人们一时尚未注意或尚未发现而已。

直线性和曲线性不但具有同时性、并存性的特点,而且具有互相转化的特点。我们在分析直线和曲线的关系时,已经说道,曲线是由直线派生出来的。这就说明,直线可以转化为曲线。科学家们正是利用直线与直线相互作用后可以转化为曲线的道理,发明了直流电动机。由于人们知道了磁铁的磁性不仅具有直线性本质特征,同时又能衍伸出曲线性特征,于是就在一块马蹄形磁铁之间放一个导电的金属线匝,当导电的金属线匝被通电后,它会立刻磁化。这样通电的金属线匝所含的磁性就会与马蹄形磁铁的磁性发生直接作用,这种相互间的直线性作用,能导致金属线匝作圆周性的曲线转动。这就是通电的导电线匝在与磁铁相互作用后,由直线运动转变为曲线运动的例证,同时也是直流电动机得以发明创造的原因和根由。此外,曲线运动也可以转化为直线运动。如飞机上发动机的曲线转动可以变成飞机的直线飞行;火车内燃机车车轮的转动能够变成铁轨上的直线行驶;飞鸟翅膀的曲线扇动能驱使其作直线性飞翔;海洋中的狂涛巨浪转变为风平浪静,也是海水由曲线运动转化为直线的运动;自行车轮子的转动本是曲线,但这种曲线的叠加又反成直线,所以自行车轮子的不断转动就构成了它的直线行走。

在事物发展运动路线的曲直关系中,我们应当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曲线和直线都是事物发展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两种基本特征。二者同时并存,互为条件,缺一不可;第二,在二者的相互关系中,直线是基础和前提,而曲线则是直线作用后的产物和表现;第三,直线与曲线是互相转化的。直线能够转化为曲线,曲线也能返回直线。以上三点就是事物发展运动路线中的曲直辩证法。

过去我们在讲事物运动和发展的路径时,往往只讲曲线性,不讲直线性,这也是一种片面性。事实上,事物的发展运动路线绝不单单只是曲线性,而且还有直线性。曲线性和直线性,作为任何事物前进路线中的两个基本方面,永远是同时并在的,密不可分的。承认这一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本文发表于《学术论坛》198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