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半部论语品一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他十五岁立志研究世间大学问,三十岁学有所成,四十岁不再迷惑,五十岁知道有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一曰领悟到上天赋予自己的使命,须尽力而为),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年少宏图远,小人志气高”,青春年少易心高气傲,敢想敢闯,但多是浅尝辄止、说了就忘,付之行动并持之以恒者少。有研究表明,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一万小时相对不间断、专心致志、全身心的投入。抛开节假日和事务性工作,一年按二百五十个工作日、每天投入四小时计,一万小时就是十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亦称十年法则,难怪古人说“板凳要坐十年冷”。而要成为这个领域的大师级人物,专注时间肯定远多于一万小时!十五岁的孔子确立了远大志向(“十有五而志于学”非言孔子十五岁才开始读书识字,指始立志研究处世治世之大道,即《大学》所言的“大学之道”),并持之以恒,难能可贵,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经过十五年的苦读,三十岁建立起了自己的学问学术体系,自成一体、自成一家。人到四十,做人做事不再迷茫,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什么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什么都要做好做精,因为你是为自己做事,不是为别人做事。年过半百,知道世事艰难,再怎么付出,也因为众多小环境与大环境的影响,不可能时时处处随心所愿,尤其是个人之于家国,能力有限得很。人到六十,已过一个花甲子的轮回,阅人无数、阅事无数,什么样的人与事都见过,当然也就看得开、放得下了。“人生七十古来稀”,此时仁义道德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会肆意妄为,理应德高望重。如果到了这个年龄,言行还不合规矩,违背仁义礼智信,甚至离经叛道,那大体就可以归类于“老而不死,是为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