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补阳、补虚祛寒不生病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滋补阴阳,就要优化我们的“动和静”

动和静,是物质运动的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也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为了保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功能,人体的生命运动,就是一个动静结合的过程,始终保持着动静和谐的状态,维持着动静对立统一的整体性。《周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者,立本者也”。动和静,是阴和阳的一个具体体现。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阴阳相互对应的作用,在这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中,阴退阳进,阳隐阴显,相互作用,相反相成,生化不息。王夫之《周易外传》说:“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一切事物,不可能只是阴或阳单独存在,所以,阴阳互涵互根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法则,也是生命活动的要谛。《思问录》谓:“太极动而生阳,动之动也;静而生阴,动之静也”,“方动即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静者静动,非不动也”。人体的生命运动也是如此,动静结合,相互作用,人体的生命活动才会得以平衡发展。

动静相对互立,而又相互依存,只承认一方面而否认另一方面,把运动和静止割裂开来,都是违反事物运动变化的本质的。朱熹亦明确指出:“静者,养动之根,动者所以行其静。”动与静互为其根,无静不能动,无动不能静,动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古代哲学认为,既没有绝对的静,也没有绝对的动,“动静”即言运动,但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互为用,才促进了生命体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

生命体的发展变化,始终处在一个动静相对平衡的自身更新状态中。事物在平衡、安静状态下,其内部运动变化并未停止。正如人体,即使机体在休息,但是,人体内的一切机体活动并未静止,五脏六腑在相互作用,血液在流动,人体的新陈代谢正在悄然完成。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平衡就要破坏而呈现出新的生灭变化。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言,升降出入是宇宙万物自身变化的普遍规律。人体生命活动也正是合理地顺应万物的自然之性。周述官说:“人身,阴阳也;阴阳,动静也。动静合一,气血和畅,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所以,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预防保健、诊断治疗等,都可以用生命体的动静对立统一观点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指导实践。

从生理而言,阴主静,是人体的营养物质的根源;阳化气主动,是人体的运动原动力。形属阴主静,代表物质结构,是生命的基础;气属阳主动,代表生理功能,是生命力的反映。人体的五脏六腑也是如此,例如心属火,主动;肾属水,主静。只有“水火既济”“心肾相交”,阴阳平衡,动静结合,才能保持正常生理状态。如果机体各项功能完全静止或运动,人体的生命也即将结束。实际上,人体有关饮食的吸收、运化、气血的循环贯注、水液的环流代谢、化物的传导排泄,其物质和功能的相互转化等,都是在机体内脏功能动静协调之下完成的。因此,保持适当的动静协调状态,才能促进和提高机体内部的“吐故纳新”的活动,使各器官充满活力,从而推迟各器官的衰老改变。

对于人体内部机体而言如此,对于外在也是如此。生活中,人们参加体育锻炼,加强肢体、心肺等各个器官的能力,但人的肢体也需要一个静止休息的状态来恢复体力,以更好地促进人体的生命活动。所以,动静结合不仅仅表现在机体内部,也同样体现在机体的外部。

从病理而讲,人体升降出入的运动形式发生障碍,动静结合规律打破,阴阳协调功能不平衡,阴阳动静失去了相对平衡协调,出现了阴阳的偏盛偏衰的结果,就会再现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无论是“六淫”所伤,还是“七情”所致的病理变化都是如此。因此,优化机体动静,是滋阴补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