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善如登[1]
刘海林[2]
曾经是英俊潇洒、儒雅倜傥又平易近人、笑容谦和的朱善利同学,正当英年华发之际突然离开了我们,使我们愕然,让我们痛心。他的音容笑貌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他的优秀品行更让我们不能忘怀。古人对哲人、圣贤行为的要求准则,表达为“从善如登”(出自《国语·周语下》)。这句话,就是对朱善利同学一生作为的最好总结。
我们都曾为北京大学经济系1977级的学生。作为“文化大革命”十年后第一批考入中国最高学府的青年学子,都具有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但善利表现出了他在学术上不断追求和完善自我的更高境界。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从美国回来,有一天,大概晚上八九点钟,我打电话到善利家里,是他太太接的电话,告诉我说善利不在,去上课了。我原以为是给学生讲课去了。后来,善利回电告诉我,他是去听计算机课了。这给我心里产生了不小的撞击。当时正值“全民经商”的浪潮滚滚,不但像我这样的海外学子已投身到了金融投资的实业中去,很多在大学教书的教授也不时地搏击于商海之中。善利作为经济学教授,不为商利所动,还在学术上不断完善自己,不舍追求,攀登不已。所以,他赢得了学生的敬仰与同行的尊敬。
善利的“从善”是不惜以血与生命为代价的。我记得大概是我们在学校做学生时,四月份左右的天气已不是很冷了,但我见善利穿了一件棉大衣,而且脸色发黄发黑,我问他是不是病了,他淡然地说:“没什么,我参加义务献血了。”停顿了一下,他又轻声地说:“现在有时候感到腰酸腰疼。”那时经济条件很差,食堂的伙食也不好,一般同学每周能吃两三次肉菜已是很奢侈了。在这种生活条件下,能保证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已经是不容易了。学校组织义务献血,善利作为班里的学习委员积极响应。他不但在学习上带头,在为大家服务上做贡献,还不顾自己的身体条件和紧张的学习任务参加献血,确实在各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在20世纪80年代末那场风波中,学生的爱国热情激昂,善利作为学生爱戴的老师,给予同学最大的同情与爱护。事后,他自己在物质待遇上受到了严重损失,在学术研究上也被设置了障碍,生活都一度困难。当时我们在美国留学的同学得知后,大家都拿出自己微薄的生活费,凑在一起捐助给善利,表达我们对他的同情与支持。但善利对他个人的境遇始终无悔,从未抱怨,泰然处之。他只为自己作为师长没有辜负学生对自己的期望与信任而感到欣慰,而把自己个人的名利得失完全置之度外。
善利同学,我们要像你那样,一辈子做善事,一辈子在攀登。
2016年2月19日
(附:刘海林手稿)
▲ 刘海林手稿
▲ 刘海林手稿
[1] 本文系根据作者手稿编辑整理。
[2] 北京大学经济系1977级,江山集团董事局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