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石鼓因抗日战争的一次大迁徙
1931年“九·一八”,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北京已处于战火前沿。为了保护文物,石鼓同其他存放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等处的珍宝文物进行了一次大迁徙。
1.由北京迁往南京
民国22年(1933)石鼓随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地的文物奉命南迁。由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负责此项工作。庄严(故宫工作人员)接到院长命令,负责对石鼓进行妥善包装。由于石鼓年久剥蚀,刻字的表层极易受损坏,包装要确保石鼓不损伤,难度很大。庄严专门向人求教后,采用了特殊的包装方式。先将极柔软的薄绵纸浸湿后,用镊子一点点地填入字阴中,然后用纸糊好,再用麻辫缠紧,外边再用厚棉被包裹,每鼓装一大木箱,空隙处用稻草、棉花塞紧。仅这项工作就花了一个月时间。装运时,每辆卡车仅装一鼓。后来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护理措施,起到了切实的保护作用。
石鼓南运,由北平(北京)前门外西车站装入火车,经平汉路运到郑州,转陇海路运到徐州,再转津浦路运到浦口,在浦口改用轮船运载,顺长江而下,运到上海,存放在上海法租界天主堂的仓库里。1936年8月,故宫博物院之南京朝天宫库房落成,当年底,石鼓随其他南运文物一同从上海经京沪铁路运至南京,存放于朝天宫库房。
2.北运辗转至峨眉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上海、南京成为与日军对峙的前沿。为确保南运故宫文物的安全,又再次奉命搬迁。共一万六千多箱文物,拟分南、北、中三路疏散安置。石鼓与另七千多箱文物由北路转运。参加北路转运的人员有马彦祥(马衡之子)、王志鸿、吴玉璋、蒋鼎文、那志良、黄贵生、梁匡忠等。转运工作,先由浦口用火车经津浦路运至徐州,转经陇海路运到宝鸡,存放于宝鸡关帝庙和城隍庙。石鼓存放在城隍庙。
这批文物原计划存放于宝鸡,不再远徙。西安行营安排,专门在宝鸡县城附近开凿了十几个山洞,预备必要时于洞中存放文物。但到1938年初,战争一度向潼关逼近,日本飞机已轰炸西安、宝鸡,原准备存放文物的山洞,有的也被炸塌,宝鸡已非安全之地了。故决定在西安行营协助下,征用汽车,将石鼓等文物运往汉中。当时宝鸡到汉中仅有一条新的公路,汽车在这条公路上分批往返运送,共28批,历时48天,从2月22日起,至4月11日才运完。石鼓于4月份运到汉中南郑县,存放于文庙。
石鼓在汉中停放未稳。汉中机场就遭到敌机轰炸。故宫文物又奉命运往成都。据参加运送工作的那志良回忆:“汉中到成都有五百多公里,全靠汽车运输。途中有五个渡口,没有桥梁,必须用木船载汽车过河。汽车上船后,用人力把木船向上游拉一段路程,再放了绳索,任其顺流而下,借水势拢到对岸。”文物全部运离汉中12天后,原存放文物的南郑县文庙即遭敌机投掷炸弹炸毁。
石鼓等文物运到成都,存放于东门里的大慈寺。这时,又传来重庆遭轰炸、成都也不安全的消息,于是文物又被运往峨眉。1939年6月,石鼓全部运至峨眉,存放于东门外的大佛寺。1942年10月,石鼓又被搬到峨眉西门外的武庙,一直存放到抗战胜利。
3.复员南京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故宫文物又奉令复员南京。复员是分两个阶段完成的。第一阶段是由峨眉到重庆。用汽车载运,经乐山、荣县、内江,循成渝公路至1946年10月运达重庆,放在南岸海棠溪向家坡原资源委员会地址。第二阶段,其他一万六千箱文物,都是由重庆装上轮船,沿长江而下直接运往南京,唯石鼓因考虑到在重庆码头上起运不便,为慎重计,专门租了十辆汽车,计划循川湘公路及京赣公路,经沅陵、长沙、南昌运至南京。当时,南昌至南京的公路正在修垫,非常难走,运石鼓的汽车极其艰难地行至南昌。这时,南昌至南京的公路被水冲毁,不能通行,只好改走九江。在九江候船月余,由“执信轮”沿长江水路运至南京,放回朝天宫库房贮存。运回南京的时间是1947年7月。
据那志良回忆,石鼓在这段迁运过程中,遭遇一次大的危险。那是在黔江至龙潭的一段下坡山路上,一辆运石鼓的汽车,司机为了节省油,关掉了油门,让车靠惯性往下冲。不料,在一个转弯处突然对面有一辆汽车开来,司机赶紧转方向盘,车碰上山头,他赶忙再向反方向转动方向盘,车到崖边翻下山涧。所幸,司机在车掉崖前已跳了出来;更幸者,由于石鼓在运送中不绑于车厢上,所以汽车翻第一个身时,石鼓已从车厢中落到了地上,车子继续往山下翻,但石鼓却在落地后停于原处,得免损毁。这,一是运气,二也说明迁运人员事前考虑细致周到,防护措施得力。
石鼓从1933年运离,到1947年重回南京,经过了14个年头。这期间,石鼓及迁护人员行程上万公里,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躲过了敌机的多次轰炸,安然无恙地得到保存,创造了在战争中保护文物的世界奇迹。
4.回北京故宫
194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胜局已定,蒋家王朝大厦将倾。国民党决定将迁往南京的文物运往台湾。石鼓本在运台的最后一批文物单中,仅因为石鼓实在太重,不便装船,而留在了南京的码头上。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石鼓终于回到北京。1956年石鼓开箱,完好无损,陈列于故宫博物院。
由于宝鸡陈仓是石鼓的始在地。宝鸡博物馆选择贞石,按原大复制了整套石鼓,陈列于宝鸡市石鼓山青铜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