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成为一流匠人的12条工作哲学](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83/32486683/b_32486683.jpg)
2.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我们都知道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它出自于《易经》里的两句话: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另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当时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他曾引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的学生,希望清华的莘莘学子能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而发扬光大。后来这8个字也就写进了清华大学的校规,进而又演变成了清华的校训。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的“载”是承载、承受之意,“物”是物质、事物,也就是人们所拥有的或所享受的物质和荣耀等。“德”是功德之意,也就说只有行善积德才配得到你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你拥有越多的物质和荣耀,那么你就需要更多地积功累德,要不然德不配位,早晚就得遭殃。
就好比能力与位置不匹配,你从事某项工作,你的才能还未达到从事这项工作的要求,那么你可能会在工作中出现一些差错,引来一些祸患。又如,有的人以非法的手段去做一些伤害别人的事情,他这不就是在给自己惹祸吗?现实生活因此坐牢判刑的例子不少,他们的德行往往与他们的待遇、收益不相称才把自己引向了不归之路。还有的人疯狂地追名逐利,为了出名不惜一切代价,为了挣钱不惜一切手段。如果大家都这样做,这个世界会变成怎样呢?
有的孩子,明知道家里经济状况不好,还总要和别的同学比名牌,吃要吃最好的,穿要穿最好的,他现在一分钱都挣不了,还要享受最好的,是不是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呢?
老祖宗讲究“福报”。一个人享福太多,按过去的说法,这会“折福折寿”,也并不是没有道理。有的人看着别人坐着好车,住着豪宅,就想着这些老板这么有钱,就想从他们那里夺过来;看着别人拿高薪,就各种嫉妒、刁难。试想,他们吃苦、勤奋的时候,你在哪里?他们行善的时候,你在哪里?人们常说: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就会收割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就会收割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割一定的命运。“闻鸡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不劳而获只会是天方夜谭。
有的人晋升提拔靠吹牛拍马,苦心钻营人情世故。而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你的聪明才智用在“谋人”方面多了,自然在事业能力方面就差了很多。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总要偏向哪一方面,很难两全其美。
在古代,有的人可能靠出色的口才,钻营到个位置,也不过是服务皇帝,处理好皇家事宜。如今,社会不一样,一个企业内部事务繁杂,竞争激烈,不仅需要你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还需要你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才能,如果你靠钻营坐到了某个位置,有位而无为,其结果可想而知。只有“德”与“位”匹配协调,一个人才能更好地成长、进步。
其实对于一个团队,对于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一个人想办一个企业,希望这个企业能带动周围的人都富裕起来。不过他选址有个要求,就是这里的人们必须是善良淳朴的。于是他去挑选地方,他先到了一个村庄,那里的人们很冷漠,并不欢迎他。于是他就离开了,又去了另一个地方,发现那里的人们很刁钻,他又离开了。再找了几个地方,他都不是很满意。他没有放弃,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地方,感受到了当地人们的纯朴善良,于是他所以决定把企业设在那里,并且就在这个村子上招聘员工。最终,这个企业发展得很好,也让这里的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地人们的生活水准因这个企业而大为改善。
这样奇妙的事情不是总会有的,它的发生很偶然,就像我们遇见贵人的际遇一样。大千世界有很多神奇的事物,它们掩映在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之中,遇见它们很偶然,但即便是偶然,它们也只等待有品质的有缘人,就像机会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只有美好的生命才配得上享受美好的事物。而美好的事物,人们只有付出相应的劳动和汗水,才能懂得它们的来之不易。
真正的智慧总是与谦虚相连,真正的收获总是与品行相连,真正的优雅必然像大海一样宽厚。那些嫉恨、浅薄、无知、愚昧、懒惰等,都是不尊重劳动的表现。他们也必然得不到应有的福报和尊重。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依然屹立在世界东方,这是中国人一代代上下求索、弃恶扬善的必然结果。孔子和孟子的仁德思想,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无不劝诫人们从善。
“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善事,日积月累,就像滴水汇成江河,终会升华为高尚的美德;而恶事做多了的人,终会遭到应有的恶果。千万别等到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再后悔莫及。时刻提醒自己,不论是个人,还是团队,恪守道德准则会与时俱进,健康稳定发展,否则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也日新月异,但从善之心亘古不变。儒家的“厚德载物”思想,对于我们现在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