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古代开始人就充满偏见
下面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其一是在《高卢战记》中记载的故事。公元前58年至公元前51年在高卢(相当于现在法国、比利时和瑞士一带)发生的古罗马与高卢、日耳曼之间的战争,史称高卢战争。顺便提一下,《高卢战记》是古罗马军队的指挥官尤利乌斯·恺撒撰写的。
据《高卢战记》记载,为了打破战争的胶着状态,副将萨比努斯向敌军派去了奸细,奸细在敌军阵营里散布流言,“罗马军队害怕了”“指挥官恺撒正在苦苦支撑,萨比努斯正派军队前往支援”。敌军正好处于粮草难以为继的境况之中,于是就简单地相信了对他们自己来说非常有利的流言,对萨比努斯的军队发动奇袭,结果被早已做好充分迎战准备的萨比努斯彻底击垮。
捷报传来之后,恺撒在《高卢战记》里写下这样一句话:“人们都从自己的角度相信自己想相信和自己希望发生的事情。”
另外,这里介绍一个关于巴西的日裔移民的悲剧。巴西方面希望缓解劳动力短缺的局面,日本方面希望缓解人口过剩的局面,双方一拍即合,从1908年开始,很多日本人移民到了巴西。到了巴西的日本人虽深受迫害,但也抱着怀念祖国的信念顽强地活了下来,其中也有一些日本人取得了成功。
1945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承认战败。但是,巴西移民中有一部分人不接受日本战败的事实,认定日本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盟军部队,并称自己为“战胜帮”,同时把接受战败事实的人蔑称为“战败帮”。这就是如今日本还在使用的“战胜帮”和“战败帮”两个词汇的来源。
双方的对立日益激化,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事情的“战胜帮”于1946年对“战败帮”发起了恐怖行动,进而爆发了日本人和巴西人之间的大规模暴动。眼看事态不断加重,各国政府在“战败帮”的协助下,把在日本国内发行的报纸及来自“战胜帮”的亲友的信件送到“战胜帮”手中,千方百计让他们接受日本已经战败的事实。这个过程就用了十多年的时间。
顺便提一下,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末期的1973年,从巴西回到日本的“战胜帮”中的一个人说了这样一句话:“有着如此气派辉煌的机场和摩天大楼的日本绝对不可能战败了。”
最后介绍的是我们大家仍然记忆犹新的、由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辐射事故。为什么会发生那场核事故?怎样做才能防止那场核事故?政府、国会和百姓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成立了调查取证委员会。其中,政府设立的事故调查委员会(东京电力福岛核电站调查取证委员会)在历经一年零一个月的调查、取证之后,拿出了报告。
该报告在其结尾处写下了担任委员长的畑中先生的感想:“应发生的事情发生了,认为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也发生了。”“不想看见的看不见,想看见的看见了。”
“海啸即使发生,照理来说也不会到达这里”“长时间全部停电,照理来说不可能发生”,在这些假设前提下建设并运营的核电站,却遭受了海啸的冲击,并导致全国大范围的停电。
人们都按照自己的思路想:“即使发生了也不至于出现令人讨厌的状况吧。”但如果出于安全考虑采取一些对策,就会被以下这些话说服了:“这难道不是真的要发生吗?你想让当地居民每天都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吗?”可他们并没有。那些被人们认定的无数想法积累起来,只因一点点的偶然事件就引发了那场重大事故。
正是由于如上所述的认知偏见,致使人们生活在难忍的痛苦之中。同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尽管做出判断并依此行动的当事人很认真,但他们是否相信自己做出了不正确的选择呢?显然没有。所以,要想掌握读取数据的正确方法,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怀疑自己的判断和行动。
“我是不会被认知偏见之类的事情牵着走的。”如果你也曾经这样想过,那么,我在这里随意拿出一个数据给大家介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