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太极李二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4章 天涯阁

过了虎头门,天涯阁就在眼前了。

刚要上行,忽听背后吱呀吱呀的,回头一看,虎头门已经关闭。

四处一瞅,竟然没看到一个人。

李二海和林娟都是一惊,难道这次见面是鸿门宴?

如果真是这样,此次还真是自投罗网,肯定是有去无回了。

假如是李二海一人,这个虎头门还是关不住他的,但现在有个林娟,自己就如同虎断四肢鹰折双翅。

反正已经进来了,多想也无用。

前行了四五分钟,便有一叉道口,一下子窜出八九个白衣人,迅速控制了林娟。

其中一领头人挥手示意李二海继续前行。

李二海知道林娟无险,对方只是不想让她知道有关事情。

向林娟点了点头,便迅速上行。

很快来到了远处望见的那个亭子。

亭子是个八角亭,上悬一匾,“望京亭”。

不是天涯阁。

亭中一石桌,上压一纸。李二海伸手取过一看,上书“右行三里”。

仔细一看,原来进了亭子,右边就有了一条向下之路。

这里的树木更是繁密,加上山路弯弯,几乎十步就不见路。

就是李二海这个艺高胆大之人,现在心里也有些惴惴不安。

这里也是石阶路,都是青石凿成,打扫得一尘不染。

这里到底是些什么人呢?占据着这里,与世隔绝,却又把这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终于到了一座楼阁,建成悬崖绝壁之上。

抬头便看到了“天涯阁”三个大字。

门前有两位手持拂尘的白衣老人,分立两旁。

见到李二海的到来,他们如同石人一般,没有任何反应。

抬步跨过很高的门槛,进入了门内。

可能是因为这楼阁窗户少,里面有点黑暗。虽然视力极好,李二海进来后,也觉得看不清,似乎前面有个白发白须老者端坐着。

稍定,看清了,正墙那里有一个大条台,上面有一香炉,里面正焚着佛香,烟雾缭绕的。

条台前面左右有两把太师椅,左边空着,右边椅子上端坐一鹤发童颜老者。

“你来了。”

“是,我来了,先生。”

“你可以叫我胡先生。”

“胡先生好。”

“敢问李先生昨日来此何干?”

“不瞒先生,县里想在此搞个景区,我是来探路的。”

“景区,什么叫景区?”

“就是把这里整理整理,搞得漂亮一些,让外地的人到这里来玩。”

“我等在此生活了六百多年,没有听说过景区这玩意儿。搞这个有什么用呢?”

一听说对方在这里生活了六百多年,李二海马上就印证了自己昨天的想法,他们这些人的装束就是明代的款式。

在这里生活了六百多年,村里人却基本不知道,这藏得可够深的。

真是没想到,自己为了建个景区,竟然石破天惊地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一旦曝光,将是个天大的新闻。

但从此也就打破了他们生活的平静,到底是对呢,还是错呢?

“胡先生久居于此,乃仙人也。”

“李先生好口才,仙人不仙人的,我等不在乎,只是遵守先人遗训,守山而已。”

“敢问胡先生,你们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吗?”

“非也。”

“昨天听你们口音,似乎不是本地人,你们的人所言,我基本听不懂。不过,先生的话倒是和我们相近。”

“李先生,之所以让你一个人进来,就是想和你开诚布公地聊聊。说来话长,也不知从何说起。”

“胡先生,既然您都说了开诚布公,那我也会知无不言。”

“好好好,老夫没有看错人,当初也没有选错人。”

“当初没有选错人,请问什么意思?”

“此事老夫暂时还不能说,日后一定如实奉告。”

“既然不便,我不强求。”

“其实,你李先生和我们渊源很深,以后你便知晓。今天我们先来谈谈你的那个景区之事。”

“我等久居山林,与世隔绝,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我等却知之甚微,虽然我们也会打探,终因不敢走远,对外面还是不甚了解。”

“世道轮回,总有些事让人猝不及防,没曾想最终是你打破了此山的宁静,现在真不知当初我这所为是福还是祸。”

李二海越听越糊涂,不知此翁到底是啥意思。但听来听去,好像总是与自己有关。

难道我的身世还是个谜?

“我知道你现在心里有很多疑问,在回答你的疑惑之前,老夫有个不情之请,你一定要答应!”

“胡老先生,请讲。”

“我等也知道,在此山中闭关了几百年,一定比外面落后了很多,迟早会受到冲击,甚至会被毫不留情地消灭。”

“既然是你来搞这个事情,看来你能做主,我只提一个条件,就是不管你们做什么,不能伤害我的族人。”

李二海认真地点了点头,说:“我保证!”

老人微微点了点头,用手捋了捋长长的白胡子,说:“我信你!”

“我等祖上本山西人,后迁于此,此事说来话长。”

“六百多年前,大明朝建文帝听信谗言,进行削蕃。开国祖朱元璋共二十六儿,我等侍王为代王朱桂,是建文帝的十三叔,封大同。”

“没想到,建文帝突降一旨,削掉了代王的爵位。”

“削了爵位,就表明建文帝对其十三叔非常不满,这样一来,肯定会有杀身之祸。”

“仓促之间,代王决定携族人及亲信臣工数百人化装为百姓出走。”

“漫无目的地一路而行,就到了此山。军师一看,隐蔽性极强,是块避难宝地。”

“当时,你们丰南村还没有,这里方圆几十里荒无人烟。代王也无他法,便同意在此驻足。”

“尽管周围没人,但为了防止朝廷耳目打探,便在此修建寺庙,分一拨人假扮僧人,掩人耳目。”

“跟着代王的这些人等,除了代王族人朱姓,基本为普米族,老夫亦然。”

“我们普米人,对王忠诚,可以为王而战,至死不屈。这也是代王带着我们的原因。”

“我们普米人自古崇尚白色,以白色象征吉利,故你所见此处人皆白衣白帽。”

李二海这才明白,原来如此。

昨天乍一见,还以为他们是在装神弄鬼的呢。

李二海问:“这都几百年过去了,你们世代相传仍然躲在这里,为什么不想着出去呢?”

“你不了解我们普米人,我们普米人是最讲诚信的,当初答应守在代王的身边,就会一直守下去,哪怕他已经升天。人在守人,人无守墓。”

“胡老先生的意思,你们普米人一直在这儿为代王守墓?”

“是的,在你们看起来可能好笑,但我等却是执着的,哪怕用命,我们也要护着这片土地。”

李二海心中升起一片敬佩,虽然他们是愚忠,但这种精神却是让人敬仰的。

“你们现在还有多少人?”

“现在尚存一百二十多人。据族谱记载,当初跟代王来此有四百余众,但山里生活艰苦,加上几次瘟疫,族人是越来越少。”

“为什么不出去呢?”

.“我们守在这里,一方面是出于对代王之忠心,二来,外面早已改朝换代,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我们也不知道。你也听出来了,我们的口音跟你们差异很大,很难和外人沟通。”

“不用说和你们沟通了,就是让我们现在回到原籍,恐怕和老家的人也语言不通了,年代太久了,大家都会有变化的。”

“那胡先生您怎么会说我们当地话呢?”

“实不相瞒,早年我们抓了你们村里几个进入这里的猎户,为了不泄露秘密,都没有放回去,其中一个讲他还是个什么高中毕业生,我就让他都我说你们本地话,以备后用。”

“那几个猎户现在还在吧?”

“很抱歉,只有一人还在,就是那个教我说话的,其他人都病死了。”

李二海听爹娘说过,失踪的猎户中是有一个高中毕业的,好像叫庞中华,不过,那人不是本地人,是城里下放到村里的。他的家人来找过很多次,每次都是哭哭啼啼地走了。

“胡老先生,我可以见见他吗?”

“可以啊,回头就给安排。”

“看你们这儿的人,好像都会武功呀。”

“是的,当初我们跟随代王出来的,都是精挑细选来的。其中军师陈留却不是普米人,他是汉人,文武双全,机敏过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我们当中威信很高,也觉得代王器重。”

“到了此处,他在山里转悠了一月有余,方选定了立足之处,就是现在你看到的这里。”

“当时这里是三县交界处,加上荒无人烟,无人过问,军师觉得很安全,是块风水宝地。”

“军师怕将来总有一天我们会被人发现,为了防身自卫,就教大家习武。他潜心研究,自创了一套旋风太极,实战为主,非常了得。”

原来旋风太极是这样来的。

“可惜,要想练得这旋风太极,却要天资聪明方行,一般人最多练个皮毛,后来一代代传下来,已经面目全非了,在我们这里已经无人能操此拳。”

“但我们习武的习惯却保存了下来,男女老少,都要练武,谁也不能例外,因此,我们当中高手也不少。”

李二海心想,这些外来族人加上这些故事,不正是景点的妙处所在嘛,把他们接收过来,让他们参与景点建设与管理,既能让他们逐渐融入新社会,也能让他们的生活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