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游侠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1章 设粥铺兄弟赚名 询众臣秦伯粜粮

孙阳喜事,秦伯任好送上礼物若干,以表贺礼。百里奚和公子絷等人也送上了不少礼物。

孙阳备了两只大雁,又备了两车礼物,委托齐东送到翟国。齐东沐浴一番,又头戴皮弁帽,身着赤色衣裳,腰里系上玉佩,脚上蹬上黑靴子,在十名历山弟子和十名秦国兵士的护卫下,往翟国而去。

秦国离翟国,并不遥远。然而提亲是大事,无需走的太快,齐东又在路上采购礼品,直至三日后方才到达翟国。

及至快到季晓住处,齐东令两名历山弟子先行通报,自己则带着车队放慢速度行走。不过一刻钟,重耳身着皮弁帽,带着狐偃、晋国四贤等人来迎接。

齐东见重耳等人迎接,忙从车上下来,与重耳作揖行礼,又拿出两只大雁,亲手递给重耳。重耳接过大雁,又递于狐偃收好。

齐东见重耳收了大雁,便说道:“义兄收了大雁,即是问名已过。季晓与孙阳两个人,你我都熟悉,纳吉也就免了。我们直接进行纳征吧。”重耳等人听了,哈哈一笑,都说“好”。

齐东拿出聘书,递给重耳。重耳接了,展开略做浏览,又转交给了狐偃。

齐东又拿出礼书,说道:“义兄,咱们进行纳征。我这里有礼书一份,我念与您听,同时请您对聘礼过目!”

重耳笑着点头。

齐东打开黄色的帛书,念道:“此乃孙阳之礼书,具体如下:

玄山禾,一斗;

成周麦,一斗;

不周山黍,一斗;

云梦泽稻,一斗;

历山菽,一斗;

葵菜,一锊(lue四声);

藿菜,一锊;

薤菜,一锊;

韭菜,一锊;

葱菜,一锊;

猩猩之唇,六只;

獾獾之炙,六个;

洞庭鳟鱼,六尾;

本地牛脯,六锊;

本地花稚,六只;

粗葛布,六匹;

细葛布,六匹……”

重耳等人一开始尚能听得进去,听到后面就有些听得迷迷糊糊。

狐偃见状,赶紧说道:“亲家,不必念得如此细致!外面风大,还请亲家移驾室内,既让我们品品茶,也让护送之人歇歇脚,岂不两便?”

齐东听了,也觉有理,遂收起尚未念完的礼书,入得内室。重耳又与齐东做了商量,两家都是相识,不必拘礼,从简办理即可。如此一来,只剩下迎亲。

秦伯任好问孙阳看中了雍城哪个地方,他要送给孙阳作为婚房。然而墨契却说道:“婚丧嫁娶是大事,婚事当在男方家乡举行。孙阳虽然仕于秦国,却该在他的家乡齐国举行婚礼。”

孙阳说道:“我本是郜国人,只是自幼父母双亡,跟了母亲来到历山,也就是齐国人了。既然许穆夫人如此说,我谨遵命就是了。”

墨契见孙阳虽然面有喜色,却在无人时唉声叹气,便问齐东何故。

齐东笑道:“孙阳素爱季晓,能与之成亲自然是高兴的。然而你来了,那个让他最动心的你来了,要在你面前操办他跟别人的婚事,不免有些失落。假如你也可以嫁给他,那他就整天合不拢嘴了……”

墨契不待他说完,就轻锤了齐东几下,边锤边说道:“你这心思坏的很,竟然乱编排起了你弟弟!”

齐东只是笑,也不答言。

吉日已定,迎亲队伍从雍城出发,浩浩荡荡,首尾不能相连,先到翟国。重耳夫人打发季晓,齐东女儿存卫送小饭,晋国四贤开路。迎亲队伍进入晋国境内,却逢天灾,路上饥民遍地。饥民看到迎亲队伍,都纷纷上前贺喜,并讨要彩头。晋国四贤见饥民太多,虽然彩头预备了不少,但也禁不住分,便犯了愁。

重耳、狐偃一时也在纠结:给吧,不够分,晋国到齐国还有很长的距离,再遇到讨要彩头的,上哪里去采买;不给吧,饥民越聚越多,挡住了官道,延误了时辰。

蹇叔见此情况,叹道:“老天爷惩罚晋侯的不仁义,才致使饿殍满地,然而天灾不解,晋国久必向秦国买粮,待到那时秦伯将会左右为难的。”

齐东听后,说道:“师父,晋国求援秦国,那是以后的事,眼下该当如何是好?”

蹇叔笑道:“我是新娘娘家人,彩头都是新郎家备的,这事还得东儿你来想办法。”

齐东见蹇叔并没有帮忙的意思,只得寻找孙阳、墨契想办法。孙阳说道:“饥民太多,也不是没办法,我骑着良驹在前面开路,队伍跟上我就行。”

墨契问道:“如何开路?”

孙阳笑道:“良驹有遇水飞跃、逢山腾跃之能,只是区区饥民,怎么会阻挡得住?”

墨契听后,沉默良久,才缓缓说道:“当年卫国几近亡国,卫人流离失所之惨状,有如今日所见。今日是你大喜之日,何故有此下策?”

孙阳听了,顿感羞愧,不再言语。

齐东见状,说道:“饥民所需,即使散尽我们的所有,也未必够。我们可以做的是尽可能让他们活着,再图日后生活……”

齐东话未说完,就听重耳的声音从远处传来:“是的,必须让他们活着!他们都是晋国的子民,夷吾却不救济他们。我是晋国公子,那就让我来救济吧,饶是散尽所有家财也要救他们!”

齐东握住重耳肩膀,说道:“义兄,我正是此意!你愿意散尽家财,我也乐意奉出所有,以救晋民!”重耳听后,也一阵激动,也用手握住齐东的肩膀。

墨契思索片刻,说道:“两位的心是有了,接下来是如何做的问题。我认为可一面先拿出五百金,就近找市场买粮;再一面告知饥民我们会在晋国官道沿途设立粥铺,不可堵塞官道。”

孙阳听后,觉得是个好主意,便问道:“这粥铺该以谁的名义设立呢?”

墨契笑道:“重耳是晋国公子,素有贤名,当以他的名义设立一半;齐东乃是当世大侠,素讲仁义,当以他的名义设立另一半。”

墨契又转头对孙阳说道:“你是齐人,在秦国为官,晋侯多有防备秦国之意,因此不宜以你的名义设立粥铺。且你是新郎,只管迎娶之事,其他事不宜出面。”

孙阳听了,连连点头。

计议妥当,众人分头行事,晋国饥民秩序井然,晋国人人称赞重耳和齐东仁义。就这样,迎亲队伍顺利出了晋国,走到王城而来。

晋侯夷吾听到大夫说重耳、齐东设立粥铺的事,心内恐惧,自言道:“寡人继位以来,国内多有天灾,因周旋于秦国,未及赈灾,不成想却被重耳赚了名声,我也得赶紧想法赈灾,以挽回民心。”

晋侯夷吾想来想去,想到秦国离晋国最近,两国之间且有婚姻关系,所以就想向秦国买粮。但是之前有负于秦国,晋侯夷吾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

此时,郤芮进来禀事,晋侯夷吾就把顾虑跟他说了。郤芮笑道:“河西五城之事,不是不给秦国,只是暂缓交割。若秦国不粜粮给我们,那就是秦国对不起我们,河西五城之事无甚大不了的了。”晋侯夷吾听后,疑虑顿消,派人到秦国籴粮。

秦伯任好见了晋国使者,了解了来意,一时无法决断,便请使者去驿站等信,他则召集众大夫问计。此时蹇叔去了齐国,尚未回来。百里奚说道:“君上,天灾无法预测,仁义之邦,当助邻国渡过难关,因此可以粜粮于晋。”

秦伯任好听了,还是无法决断,继续问其他人。公子絷看出秦伯的顾虑,说道:“君上,以前我们帮晋夷吾继位,他许诺给我们河西五城,晋侯继位后却找借口不割城。帮夷吾继位,是对晋国施恩,本来就没想过要回报,不回报我们也没损失什么。晋侯知恩不报,过在于他,不在晋民,我们还是应该粜粮。”

秦伯任好还在犹豫之时,又有人认为晋君无道,天灾是天赐良机,我们正好借机灭晋,机不可失。

秦伯任好听到此话,亦有攻晋之心,又有大夫劝道:“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侥幸以成功,秦国不可趁人之危!”

秦伯任好尚在思虑,有人报“右庶长来信了!”他令人打开书帛,当庭念道:“老臣入齐乃是私事,路途不期碰到晋国饥民遍地,老臣想晋侯若籴粮,必籴于秦。然朝堂之辨必各有道理,老臣不敢妄下结论,止奉上老臣愚见:旦夕祸福不定,临若有求,当允之!”

秦伯任好听罢,哈哈一笑道:“夷吾行小人之事,寡人奉君子之道!来人,粜粮!”

于是,秦国派了大量的船只运载了万斛粮食,由雍城出发,沿渭水自西向东五百里水路押运粮食,随后换成车运,横渡黄河以后再改汾河漕运北上,直达绛城。运粮的白帆从秦都到晋都,八百里路途首尾相连,络绎不绝,晋人都感激秦人的好。

临淄城内,孙阳住处热闹非凡,小白派人送来了礼,齐国大夫们也都亲临道喜。历山派姒伯徒带领各堂主并历山派弟子亦来道喜。王子带听到这个消息,也奉上五十金做贺礼,一则消弭此次仇怨,二来方便在齐国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