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医成长记:听故事 学伤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回 产后痛妙用新加汤,调营卫桂枝第一方

不知不觉又是一周过去了,这天清晨,仲小依和席建中刚整理好诊室。推开门进来一老一少两位女性。

“小大夫你们早!我们又来了。”年长的老妇人开口了。

仲小依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周前因汗出不止就诊的女患者和她的婆婆。

“上次的药效果非常好,我吃了两剂汗就基本上止住了,再吃了几剂关节冷也不明显了,”年轻女性细声细语地说,“但是现在周身关节仍然常隐隐地作痛,尤其是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觉得腿怎么放都不舒服,而且有时小腹也有些绵绵作痛。所以这次想再吃点中药,看能不能彻底地治愈。”

仲小依见郭教授还没有来,便认真地开始搜集病史,写起门诊病历来:

主诉:产后关节及小腹隐痛1周。

现病史:患者新产后3周,一周前因调摄不慎而外感,出现汗出不止,伴恶寒、头痛、四肢关节冷痛等表现。服用中药桂枝加附子汤后汗出已止,恶寒、头痛等外感症状亦消失,关节冷也基本消除。刻下患者仅余关节隐痛,时伴小腹隐痛,夜间为甚,纳寐安,二便调畅。

席建中也完成了体格检查,又对病史做了补充。查体:关节部位皮肤温度正常,无触痛,腹软无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郭教授这时步履矫健地踱了进来,满意地看着两个弟子写的病历:“这个病人该怎么下诊断呢?”

“首先要排除风湿类疾患,患者可以进行相应的检查,如查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等。”席建中又抢着发言,“但病人关节局部未见明显异常,似乎得风湿疾患的可能性不大。”

“患者主症为关节疼痛,似应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但患者的表现和病因等却又与《中医内科学》中‘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痹证存在明显的不同。”仲小依沉吟道。

“说得非常好!”郭教授应道,“中医的病名多是从症状入手进行诊断的,所以有时类似的疾病间必须要进行必要的鉴别,才能给出正确的诊断。而在中医学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随着医学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其病名内涵有时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并没有使用‘痹证’这一病名,与今天痹证类似的病症均散见于‘湿病’和‘历节’病篇中。但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又提出了‘血痹’这一病名,它是由于机体气血不足,加被微风所引起的以肢体局部麻木为主症的一种病证。虽然仲景将血痹称为‘痹’,且血痹与痹证的病位都涉及皮肤、肌肉、关节,但是前者病因病机是以气血不足为主,与痹证的邪自外来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仲景创制了黄芪桂枝五物汤来补气通阳、和营祛风治疗本病。”

“今天这个病人,她的症状与‘痹证’类似,在病因病机上又与‘血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该患者新产过后,气血大亏,复外感风寒之邪,出现肌表、关节等不适。现虽然经过施治外感症状已基本解除,但仍有四肢关节、小腹隐痛。其痛绵绵,故主以虚,即中医所谓的‘不荣则痛’,系气血不能濡养筋脉、关节所致。”

“那我们是否可以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来治疗这个患者呢?”席建中抢着问。

“黄芪桂枝五物汤中以桂枝汤为主调营卫、和气血,加黄芪更能增加补气之力,应该可以的。”仲小依点着头。

“病人的确可以使用这个方子加减治疗,但黄芪桂枝五物汤证的主症为脉微、肌肤不仁,与病人的主症不完全符合,所以我们还可以有更好的选择。”郭教授接过了话茬,“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很明显,病人脉弱、关节及小腹痛的主症均与新加汤相符,因此桂枝新加汤更适合这个病人。”

“是啊,经方运用,须讲究方证相合,方为至当。”仲小依暗暗佩服郭教授深厚的中医功底。

“桂枝汤只是个治感冒的方子,为什么只经过小小的调整就可以治疗这么多内伤的病症啊?”席建中感到有些困惑。

“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虽然药仅五味,但配伍却非常精当。方中桂枝发汗解肌,芍药益阴和营敛汗,二者一阴一阳,调和表之营卫;再加生姜助桂枝以解表,大枣助芍药以养血益阴,且二者配伍又有调脾胃、滋化源之功,可调和在里之营卫气血;更妙在于甘草二两,合桂枝辛甘化阳,合芍药酸甘化阴,可以助阴化阳。诸药合用,共奏调营卫、和气血之功。”郭教授顿了顿接着说,“因此,桂枝汤走表可以和营卫而解肌,走里可以调气血而和阴阳。要用桂枝汤解表,须遵仲景调护之法,服后温覆,啜热粥取汗,以助药力走表。如不啜粥,则桂枝汤可调和经络之营卫气血,如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新加汤诸剂。若桂枝汤与饴糖等甘温守中的药物合用,又能调和脏腑之气血阴阳,如小建中汤即是如此。”

“原来周扬俊说‘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讲的这个道理啊。”仲小依拍着脑袋说。

“老师,您说的营卫气血阴阳都把我搞糊涂了,能讲一下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吗?”席建中满脸迷茫的样子。

“营卫都是气的组成部分,为水谷精微所化生。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二气体现了中医学中的‘气’又可以再分阴阳:卫气行于外,故又称为‘卫阳’;营气行于脉中,又常常被称为‘营阴’。营卫二气相伴而行,对于防御外邪、调节汗孔开阖、保持体温恒定、维持睡眠节律等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营在脉中,故又与血关系密切。营与血的关系,主要体现了气血之间相互转化,营能够化血,如《灵枢·邪客》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同时,血又是营的物质基础和载体,血虚必然营亏。总之,营卫气血这四个概念,尽管在中医学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义,但其实四者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调营卫不可脱离气血,和气血又必然影响到营卫。气属阳,血属阴;在气的概念中,卫气属阳,营气属阴。从这个角度来看,调节营卫气血,就是调和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