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医院概论
第一节 医院概念和现代医院发展趋势
一、医院概念与发展史
医院是以诊治疾病为主要任务的医疗机构。它是对病人或特定的人群实施疾病诊断、治疗、预防保健或康复的场所,备有一定数量的病床、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必要的设备,以及必须向社会提供每天24小时,且全年365天不间断的连续性服务。
医院的产生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医学实践结果。医院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医学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也与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水平密切相关。
医院发展的历史过程,大体上经历了古代萌芽时期、近代和现代发展三个阶段。
相传我国在公元前7世纪春秋时代设有传染病隔离院。早在 《汉书》就有记载医院的文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黄河下游一带瘟疫流行,官府设置隔离医院,收治患民。隋代有 “病人坊”,专收麻风病患者。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设有 “患坊”。宋朝为病残设立 “安济坊”、民间有 “养济院”、“寿安院”等。著名诗人苏东坡在杭州任太守时曾举办“分隔治疗”,控制瘟疫流行。
在国外,相传欧洲最早的医院组织为基督教妇人建于罗马的医疗所。法国的里昂和巴黎先后于6世纪和8世纪建立医院。
随着欧洲工业的蓬勃发展,19世纪西方医学传入我国,开始主要由教会开设医院,随后出现私人和政府办的医院。1828年,英国传教士高立支在澳门开设了第一个教会医院。鸦片战争以后,教会医院猛增,至1949年达340余所,遍布全国各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全国建立了各级医疗机构。
二、现代医院发展趋势
用历史的观点,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推测医院的发展趋势,可以开阔思路,使人们高瞻远瞩,从更高层次上来对待和处理医院发展建设的现实问题,为医院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管理人员职业化
随着卫生体制的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将日趋完善,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实行院长聘任制和院长岗位培训,推行管理职业化建设成为医院管理新趋向,医院法人和管理骨干必须具有先进医院管理理念,精通管理,熟悉医疗知识,掌握信息技术,了解国内外最新医疗动态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2.管理精细科学化
医院各工作环节及流程更趋规范有效,学科分工更为明细,诊疗手段更为科学精准;随着医改的深入,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将逐步形成,医院内部管理和决策机制将更加完善,信息化的应用实现了医院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最大限度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为及时掌握院内外医疗动态和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手段。
3.医院管理法制化
法制化建设将逐步深入到医院管理各个层面,行业自律、行业管理多方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
4.医院管理信息化
数字化医院是未来医院的发展趋势,有效提升医院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创建新的运营模式,如远程会诊、网上预约诊疗、办公自动化等。
5.医院建筑现代化
现代化医院建筑的功能分区将更加合理,将更加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现卫生安全、经济高效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6.医院服务人性化
病人的利益和优质服务将是医院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7.医疗服务品牌化
品牌服务是医院的形象,也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现代医院将更加重视打造自己的品牌,以在竞争中赢得信誉和市场。
8.岗位职责明确化
现代医院人力资源配置更趋科学合理,岗位职责更加明细,专业要求更高,技术要求也更精。
9.考核评估合理化
以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等综合评价与绩效考核将更为公平、公正,奖惩机制更趋完善。
10.医院服务多元化和多样化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和医学模式转变的加快,慢性病增加,疾病谱显著变化,城乡居民健康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特点,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医院的服务形式也会呈现出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