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棋逢对手
在创业这条路上,狭路相逢是常事。能得到对手的尊重,真真正正地较量一番,不失为一种幸运。自从项目组成立以来,我就预感到会碰上一位令自己钦佩的对手。
不过现阶段我更感兴趣的是老钟。他是个有魔力的人,每次演讲过都能俘获一大批粉丝。所以搞“战前动员”还是他最合适,几句话就把年轻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一个个摩拳擦掌预备大干一场。当然,适当的时候也得给这些热血青年降降温。
“这次咱们遇上了王牌军,当然咱们也不是杂牌军,只不过咱们遇上了这个行业里的‘领头羊’。其实,大家也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你们邢总当初也不是专业搞建筑、搞金融的,结果做了一次PPP项目就成专家了。你们都比他年轻,脑袋灵活,学东西快,过不了几天都能成‘专家’。年轻人就得拿出点年轻人的劲头来,一个礼拜后谁要是还没成专家,我扣他工资!”
不得不承认,老钟这种插科打诨的鼓动方式确实奏效,连我都被他吸引了,项目组的凝聚力迅速提升。第二天,老钟匆匆赶回S市处理公司日常事务,我留下坐镇,兰芝继续搜集外部信息。我突然发现,封闭工作环境虽然进度快、质量高,但员工容易疲惫。有一次,老钟来探班,为让队员们放松心情,在工作现场放起音乐,又在桌上堆满零食和饮料,受到了很多年轻队员的欢迎。
“所有人都起立,看我,看我!”
老钟强制所有人每隔两小时休息十分钟。起初,队员们不想被打断思路,并不热衷参与。但在老钟和我的带动下,响应的人越来越多。
“老邢,你不是会点太极吗,带着大伙儿来几招?”
我满脑子的成本测算、方案设计,乍听老钟的提议几乎不知所云,直到音乐响起,我才缓过神来。双腿开立、两臂前举、屈腿按掌……动作一个一个地做起来,紧张的情绪也一扫而去。起初,队员们都在观望,见我一招一招有板有眼地练起来,也跟着摆起了姿势。后来形成了习惯。会议室地方不够宽敞,我们就带着队伍到会馆大厅去练。十分钟的时间里,左一招野马分鬃,右一招白鹤亮翅,虽然是照猫画虎,但大脑得到了休息,团队工作效率反而更高了。
团队通力合作,标书撰写仅用十天就完成了。进度比预期快了很多。兰芝提议搞一个封标仪式,算是有始有终,我和老钟都赞同。仪式上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封标。田蕊拿着A4大信封走到会议桌前,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标书,里面每一个字都倾注了大家的心血。有人眼睛熬红了,有人嘴角起了泡,有人嗓子哑了,还有人一直在发烧……田蕊抱起沉甸甸的标书,小心翼翼地塞进信封里,然后用胶水封好,再贴上封条,大家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紧接着是一阵发自肺腑的欢呼声,像高考结束后的学子,压抑的情绪终于得到释放。当然,最令我出乎意料的是公司这群年轻人的空前团结。
“不管有什么内幕,我们必须参加竞标。”
“即使注定会一败涂地?”
“那也得试一试,否则,我们谁都对不起。”
聪明的公司不想“陪太子读书”,早早退出了。像我们公司这样不识时务的,便一心想着坚持到最后。就算输,也要输在投标会上!开标日的前夜尤其漫长。我拒绝了老钟和兰芝的邀请,独自回到家中,打算让自己彻底冷静下来。音响中放着我最喜欢的轻音乐,加上一杯红酒、一本旧书——我坐在客厅沙发上,就着黄昏寻一刻安宁。
第二天,我和老钟带着项目组的两名核心成员一起奔赴招标公司。虽然项目由政府部门提出,但为了规范招标程序,为所有竞标公司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良性竞争平台,政府将整个项目委托给一家专业的招标公司。而政府会派遣负责人员与招标公司专家组成招标小组,对所有竞标公司进行综合打分评定,择优选用,以保证招标过程的公平公正。
到了招标会现场,兰芝已经站在门口恭候多时了。招标会在一家商务酒店举行,环境虽好,但谁也没有心情欣赏。我们走进会场时,有两家投标公司已经坐定。对手相见,没有分外眼红,虽然是竞争对手,但也没必要搞得像仇人似的,大家还是相互寒暄,基本的职业素养还是有的。论规模,我们公司属于比较小的,况且我们公司向来行事低调、不事张扬,便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眼见招标会马上要开始了,会务主持已经安排签到,最后一家公司才姗姗来迟。
一位帅气的年轻人带着十几人的庞大队伍信步走来。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赵瑞,器宇轩昂,脚下生风,作为荣鑫公司的新任总经理,自然是业界的新闻人物。荣鑫公司是S市建筑业龙头,又是国企,在圈内有压倒性的优势。虽然兰芝凭借广泛的人际关系网,对荣鑫公司情况了解得已经很清晰了,但对这位赵总却知之甚少。
当然,更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作为公司一把手会亲临这种级别的招标会。毕竟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担任一家大型国企的一把手,的确不寻常。但吸引我注意的,不是他的履历和头衔,而是他路过每一家公司时都会微笑致意、彬彬有礼。他是一个眼睛都会说话的年轻人,气质优雅。我下意识地一颤,微笑的对手更加令人不寒而栗。我未及多想,招标会已经开始了。
招投标是现代商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发明。抛开它促进商业良性发展这个宏观说法,单从个体角度来看,就我这样普通创业者的亲身经历而言,它带给我无比重要的人生机遇。当然,这一次也不例外。
会务主持人主持签到后,便进入公布报价和方案评分的环节。这也是招投标公平、公开的重要标志。虽然价格对投标没有绝对性的影响,但价格公布后,基本上大局已定。从主持人公布的最终结果来看,在报价上,我们公司与荣鑫公司不分伯仲;而从方案得分来看,我们公司要高于荣鑫公司,并且拿到了全场最高分。很显然,最终入围的公司只有我们和荣鑫公司,其他两家公司极不情愿地成了“陪状元进考场”的人。
但说实话,与荣鑫公司这样的巨头成为竞争对手,我心里没底。虽然在方案评分上,我们公司拔得头筹,但荣鑫的实力还没有真正展现出来。所幸答辩时还有一次扭转乾坤的机会,那也是荣鑫绝地反击的最后机会,而我们公司在资金和人力方面的弱势也会显露无疑。生死仿佛已有定论,但我偏偏不到黄河不死心,棋逢对手,让我的血脉再一次贲张起来。
就项目而言,大公司自有大公司的优势,最为明显的是成本管控和资金垫付。尤其是政府项目,大额启动资金让很多公司望而生畏,但大公司资金充足,特别是“国字号”企业,庞大的固定资产为其在贷款方面争得很多优势,垫资开工对他们而言根本称不上困难;而对于资金捉襟见肘的小公司而言,仅仅垫资一项就能让他们在项目动工前负债累累,即使勉强撑过动工期,也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中途停工。
如我所料,答辩时专家们果然针对小公司的启动资金问题展开了“围攻”。在经历了上一个项目洗礼后,我们公司也积累了丰富的资金众筹经验,虽然还是难以解决小公司资金缺乏的硬伤,但在解决方案上要优于同类公司。并且我们具备小公司的灵活性这个优势,可以全力以赴做一个项目,人员的专属性更高,经营协调上的自由度也更大。大公司往往同时兼顾几个项目,貌似人员充沛,但频繁调动会导致人员流动性增大,对于项目的专注度不够,这是很多大公司的症结所在。随后,我又列举了一连串解决方案,专家评委的脸色由疑惑变得肯定,甚至露出一丝窃喜。
走出答辩室,我如释重负地喘了口气。兰芝和老钟一直守在答辩室门外,见我脸色平静,略带悦色,他们脸上的焦虑也渐渐散去。
“答辩怎样?”
面对兰芝和老钟的关切,我淡定地点了点头。专家评委的肯定说明不了什么,因为中标结果宣布之前,一切还都存在变数。但随行的项目组成员却忍不住兴奋起来,把刚才专家组提出的刁钻问题、我如何对答如流形象生动地讲了一遍。兰芝和老钟越听越高兴。整个休息室里只有我们这一队人在谈笑风生。
就在我们谈兴正浓时,荣鑫公司的赵总过来,主动握手致意。
“荣鑫公司赵瑞。能超过我们公司方案的评分,说明你们更优秀,希望咱们两家公司以后有机会合作。”
我顿时怔住了。
“合作?”
在这种场合下,竞争对手的一言一行都意味深长,我不免要多虑一些。老钟见场面尴尬,忙着插科打诨做“和事佬”。兰芝发挥所长,借机和这位“少帅”套了近乎,还互留了名片,算是为日后发展先埋个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