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铅笔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徘徊于鱼与渔之间

对于广大建筑与环境设计者来说,素描永远是一切绘画,包括设计艺术的基础。而所谓基础,其不仅仅是前期所需掌握的基本知识,更是我们一生都要研修的一门课程。它会使得我们一生都受用无穷……

长期以来,笔者主持着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素描风景写生”(我院该课程简称为“美术2”)及“建筑表现”“手绘景观小品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面对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及园林四个专业学生对提升绘画技能与审美水平的不同需求,更加觉得建筑铅笔画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这具体体现在对各类建筑的形态、环境、功能和文化的领悟,识别其不同的风格与美学特征,多元化地表现建筑与环境的形态与意境,延展对建筑与相关场所问题的思考,夯实对于建筑及环境设计的具体辅助功能。基于这样的需求,我们撰写了本书。

在本书的内容设置上,其主要特色一是在建筑铅笔画的表现技法上已不只局限于往常提到的宽锋铅笔的表现,而是强调多种技法的综合运用;二是从城市与环境的多元视角来再现建筑的特征。

在教学手法上,笔者常常把教学示范画发到微信群里,一是为了加强师生课外的沟通,二是想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建筑铅笔画的魅力与作用,三是想与大家共同来讨论建筑美术教学和艺术教育的相关问题,也促使大家在析览不同地域文化建筑时对有关于保护与传承的问题有更多的思考。

此外,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并没有一味地追求教学范画的全过程示范,而是更关注对学生作业问题的点评与修改,且经常针对课堂相关问题,在课后利用微信把分析点评的示范图、草图反馈给学生,及时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中还经常涉及自己对建筑美学价值的分析,力图讲透一种技法,激发一部分学习热情。总之,笔者的经验是,教学中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二者必须兼得,才能教学相长、共同乐活。

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和学习压力,如何做到既提高建筑铅笔画的技能,又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呢?本书在这里提倡的是—大师作品临摹与自身趣味学习并重的学习方式。所谓学习大师,应该对大师的艺术作品做细致的分析与长期的学习,如长期让笔者领悟颇深的几位中外建筑铅笔画大师的作品:谢罗夫(俄)作品—画面的虚实;门采尔(德)作品—笔触生动、画面层次丰富;彭一刚作品—建筑画与设计研究相互关联;顾奇伟作品—乡土建筑文化与风采的展现;姚波作品—宽锋技法表现乡土建筑的多元魅力。上述作品的艺术魅力足以让人一生去咀嚼。而所谓自身的趣味学习,则是鼓励学生在具体实践中经常运用素描去讲故事、想问题—如用连环画、长卷画、彩铅画等多种形式来表达自身的设计思路。笔者在上述两种方法当中也可谓获益匪浅,由于云南有着丰富多彩的地域建筑、传统民族村落,在上述特色建筑保护规划与民族环境艺术设计项目中,笔者经常运用建筑铅笔画的形式来进行多元化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光阴似箭,转眼间距我和张华娥老师合著的《建筑铅笔风景画写生技法与作品分析》出版近十年了,不知不觉之中积累了许多作品,可真正到了此次撰写《建筑铅笔画》的时候,才感到理论总结还是不够,只好朴实陈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点点经验,正如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著名诗篇所述: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

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

唐文

2018年6月于昆明理工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视觉设计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