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前荐语
我为自己经受过的感动而劳作。
读者,尊敬的您,开卷将认识一种奇异的植株——
花形如展翅飞鸟,花色似金云嵌霞,原产地是亚细亚礁屿丘岗,被移栽并成活在阿美利加濒临太平洋那片高天厚土之上,就有了“天堂鸟”之称。
要紧的不是书名是否含有某种寓意,
而是——
画家将人生入画,我写他如画人生!
美国人是非常讲实际的。
当丁绍光笔下一系列“美女”在“新大陆”神姿仙态飘然登场之际,女性作为美的形象化身,在艺术作品中已经被反复咏唱——伊甸园里的夏娃、圣母玛利亚、古希腊美女海伦和海中诞生的美神维纳斯,无一例外地扮演着被膜拜的角色,甚至如女娲、洛神等早期进入中国艺术史的女性形象亦是如此。
包括美国人在内的西方世界,对上述这些优美的化身,不是见惯不惊,就是熟视无睹,或者逐渐掉以轻心了。生性好奇的他们,突然发现世界艺术史上隐隐约约远去的面影,如达·芬奇的《永恒的微笑》。在一个身着洋装中国人的“东方故事”里,女性美再次成为画家的灵感之泉,成为世纪艺术史上重彩描绘的篇章。
丁绍光把母与子置于《月光》《花影》中。母亲最美的歌是对着摇篮唱的;母亲最美的曲线是婴儿匍匐在背上时呈现的;母亲最甜的笑容是与婴儿《心对心》瞬间蜜汁四溅的……
不是说丁绍光从不在自己的作品中直接体现生活经历吗?
但谁又能否认他散发着母性光辉的、占有极大比重的作品,其艺术魅力的原点,是他早年痛失母爱,渴望母爱、推崇母爱的心理在纸面、绢面上的曲折反映?这正如《永恒的微笑》,实则是绘画大师对自己童年父母离异失去母爱的一种代偿所致,画的背后是达·芬奇的情感故事。
人类情感和人类艺术同样不是无花果。
丁绍光画作背后同样应该有丁绍光的情感故事。他不仅为人子,也做过人夫——曾经与一个美丽贤淑的四川女子组成家庭中的天和地。七情六欲的琴弦上,既有火花的闪耀,也有火花的熄灭。画家只不过多一副笔墨,留下被激发过的热情;多一片负有使命的色彩,将因爱受伤的地方示人。当一些时髦的艺术家把画笔当作解剖刀在女性的胴体上刻画流血的心脏,用暴露于体外的血管宣泄内心痛苦之时,丁绍光却只有饱含人间温情同时又反映艺术家人品的作品问世。只愿把悲伤和困难留给自己,把美和希望通过作品还给人间,信誓旦旦,丁绍光决意只为美和幸福挥笔作画!
《忧伤》一画是个特例。画背后的故事也很特别,且鲜为人知。丁先生既说“说说也无妨”,也就无妨说说。
这是不是一个无须求证的公式呢?凡能走进画家视觉长廊的女郎,无不是以美丽动人作为门票的!在丁绍光已经有颇长时间“独善其身”的生活中,曾经出现过一位妙龄“波斯女郎”、一位古代“王公”后人、现代伊朗豪门“千金”。当她揭开面纱——那片神秘的云,那些画作在洛杉矶亚裔留美学生中,便升起一轮动人的新月。
在听过丁先生的课之后,她便希望有他这样的先生;在看过丁先生的画展之后,她便萌发了入画的决心。最终,她和丁绍光朝夕相处三年后分手。为此,丁绍光有过叹息:“她真不该追求我。”爱把他们浇铸在“夫妻”的模式里,却在长长的三年中不曾有过真正的“夫妻生活”。
丁先生在青年时代有过刻骨铭心的初恋,每当夜深人静之际,他情不自禁一次次重拾初涉爱河的浪花,从而成为真情画梦的高手。《乐园》里唯一的女主角——现代东方版的“维纳斯”,那美丽的傣族少女,如何成为他梦中不朽的情人,自然成为读者乐意听到的又一个画背后的故事。
与一个个世界艺术大师功成名就后的风流截然不同,一件件堪称美妙的韵事,在丁绍光漂洋过海艰难奋斗的路上曾不断地出现。他在前行中显示出的男子汉魅力,让一个渴望与艺术之神同行的青年女子动容了。从追慕对象演变成朋友、恋人、情侣的过程,是从追“星”到追“心”的过程。画家也是凡胎俗子,最终没有走进她信奉的宗教,去过“神”的生活,也没有如她向往的一样,双双相约到一个海岛上的“天国”,把爱情当作果腹的食粮……多年之后,丁绍光偶然得知她在东京办画展的消息,看她印在海报上的画,已似一片落花,一种惜花的感觉骤然袭上心头,展开画纸只是为了留下那片凋零的美丽……
人们看见画上的《忧伤》,是因为背后的故事本身就充满忧伤。
他的《乐园》是人们共同向往的乐园;
他的《忧伤》是人类进步共同寄望告别的忧伤。
明快的造型哲学和透彻的美学推崇富有人情味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引起人们的共鸣并深受人们欢迎!
看情感世界里的丁绍光,他是追求精彩人生的凡人中的一个不凡的奇人;
看艺术世界里的丁绍光,他的艺术是真是美是善,是绽放在20世纪画页上的奇葩。
本书搜奇揽胜,但不是提供给21世纪电影电视编导们博取票房摄制“丁绍光情爱故事”的蓝本。“走过了极其坎坷道路”,有着“正直和坚韧不拔的气质”,1993年至1995年连续三年被“联合国世界联盟”选为联合国代表画家的丁绍光,作为唯一的亚洲画家,他被列入1995年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表彰的29位当代艺术大师名单之中。“他的人生故事像一部充满戏剧性的小说。”
(引号内的文字皆摘自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副秘书长安娜贝尔·威娜签发的有关文件和评价艺术家的撰写文字。)
英文的文件有意提到丁绍光现住比佛利山庄,在美国;也提到他的出生地北京,在中国。沿用习惯的称呼,丁先生现在是“美籍华人”。本书不是文件,只想从艺术的角度用母语做出一点补充:丁绍光前半生的重要驿站和画作中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原产地是中国的云南。
本书划分为十章,概括他的七十余载春秋,他的人生恰如三部曲——
北京岁月,有了云海之南梦;
云南春秋,结下西双版纳缘;
美国圆梦,线描彩绘故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