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倾听——高效沟通的基础
从肢体动作判断是否专注倾听
周末,艳艳与同事相约去看电影。看完电影后,她们在一家餐厅里吃饭。此时的艳艳仍然沉浸在电影情节中,她欢快地与同事讨论刚刚看到的电影情节。
可是,当艳艳兴高采烈地讲述时,却发现同事坐在对面不停地变换姿势,哈欠连天,而且总摆弄手中的手机,回应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有时候还反问:“你刚刚说的是什么?”
起初,艳艳以为同事可能累了,就关心地说:“你是不是累了?要是累的话,我们就回去吧。”可同事头也不抬,眼睛依然盯着手机,回答道:“不累。”艳艳听了同事的话后,虽然心里稍微有些不悦,但性格直爽的她也没有放在心上,仍然继续自己的话题。
过了一会儿,艳艳发现同事虽然不再玩手机了,可是眼睛却不看着自己,而是东瞧瞧、西看看,不停地扫视街上过往的行人。此时,艳艳知道同事已经完全听不进自己的话了。为了能够更好地沟通,艳艳不再谈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是讲起同事的喜好。果然,没过多久,艳艳发现同事在听她讲话时不时地微笑、点头,偶尔还会附和着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后来,艳艳与同事深入沟通才知道,其实,那场电影对方并不是很喜欢,因为艳艳事先订好票了,所以她才勉强陪艳艳去的。
有肢体语言学家表示,在沟通的过程中,通过听话者的肢体动作便能够判断出对方是否在专注倾听。当我们通过肢体动作领会对方的用意后,不妨相应地做出一些调整,从而达到高效沟通。上文中的艳艳在与同事谈论电影时,起初对同事心不在焉的态度感到不满。不过,当她读懂同事的肢体动作所表达出的真情实感后,随即调整了谈话内容,让沟通更加顺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即使对方没有开口说话,但是其内心的真实情绪已经通过肢体动作清楚地表现出来。如果在倾听的过程中,对方的态度较为冷淡或漠不关心,那么讲话者自然不愿意敞开心扉;如果对方在倾听的过程中积极回应,就会激发讲话者的热情,让沟通更加高效、顺畅。
那么,在倾听过程中,应该配合哪些肢体动作,才能让沟通更加高效呢?对此,肢体语言学家建议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在倾听时身体微微向前倾
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将后背靠在沙发或椅子上,并且跷着二郎腿,会让讲话者感到不悦,很有可能让谈话无法继续下去。在交谈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将身体微微前倾,表现出我们对讲话者的话题比较感兴趣,会让对方更愿意讲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促使谈话更加顺畅。
2.在倾听时不时地点头
倾听他人讲话时,不时点头不仅是投入的表现,也是尊重讲话者的姿态。虽然有时候我们不一定同意对方的观点,但我们要表现出尊重讲话者的态度,才能建立更融洽的关系,让交谈更加顺畅。如果在谈话时,我们只是专注地倾听,而不向对方点头示意,那么,讲话者可能会认为我们不接受他的观点,从而不愿意多讲,让交谈无法进行下去。
3.在倾听时看着对方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人际交往中,眼睛是人们最关注的部位。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当我们倾听对方的发言时,眼神的专注不仅能够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表达自信。
心理学家建议,如果我们想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倾听时,可以用60%~70%的时间来注视讲话者,而且注视的部位是在两眼与嘴之间的三角区域。这样会让信息更好地传达,从而达到高效沟通。
4.在倾听时自然地微笑
有心理学家表示,一个人的情绪往往会通过表情、姿态传达给对方,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对方。因此,在与人交谈时,微笑倾听不仅能够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还会向对方传递出“很高兴听到你的意见”或是“你的观点很有意思”等信息。
在倾听的过程中保持主动
孙静在毕业后找了一份客服工作,她本以为自己能说会道,语言组织能力也不错,完全可以胜任这份工作。可是,在公司做了两个月后孙静却产生了很大的挫败感,因为她无法从客户那里获得有用的信息,导致她与客户总是沟通不畅。
为了能够做好这份工作,孙静虚心地向公司的老员工请教。老员工向她传授自己的工作心得:“在与客户沟通时,要学会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即在倾听的过程中保持主动。比如,在倾听时捕捉一些有用的信息,不仅可以了解更多的内容,还能够知悉客户更多的需求。”
然后,老员工让孙静坐在他旁边仔细观察他是如何与客户沟通的。当时,那位老员工正在做客户回访工作。孙静发现,老员工在与客户沟通时,既在倾听中保持主动,又不会随意地插嘴和打断对方。另外,在客户讲完一段话后,他会请求客户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情况,以此获得更多的信息,了解客户需求。
孙静受益匪浅,她随后改进了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态度。渐渐地,她在与客户沟通时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还能够准确掌握客户的需求,从而达到高效沟通。
有心理学家表示,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在倾听时保持主动不仅能够有效地接收讲话者所传达的信息,还能够促成我们与讲话者的成功沟通。上文中的孙静在工作之初并没有掌握高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在向他人请教后,才了解了做个主动倾听者的重要性,而后改变了工作方法,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倾听时保持主动不仅要求倾听者在交谈时全程参与谈话,还要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以及厘清讲话者所讲的要点。除此之外,适时地向讲话者提供语言和非语言的反馈,也可以促成高效沟通。
那么,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除上文中提到的在倾听时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外,还有哪些方法能够让我们在倾听中保持主动呢?对此,有专家为我们介绍了以下几种方法:
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会议或交谈中,记笔记不仅表明自己在主动倾听,还能厘清讲话者的重点,从而理解得更加深入。
2.注意对方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在与人沟通中,想要在倾听的过程中保持主动,需要注意对方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这样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表明自己的看法。比如,在销售活动中,当客户讲到技术性问题时,我们需要根据从客户的讲话内容中了解到的对方的技术水平来决定如何回答问题。如果客户问得比较专业,那么,我们的回答就不能过于简单。
3.适时地做出反馈
在与人沟通时,想要在倾听的过程中保持主动,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有声语言的回馈。比如,用“我明白了”“嗯,没错”“好的”等简短句子来肯定讲话者,以此鼓励对方继续发表观点。
不过,做个主动的倾听者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插话或打断对方的讲话,这样是没礼貌的表现,还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一般来说,在与人交谈时,想要确认自己所接收的信息是否准确或是想要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在适当的时机,可以礼貌地使用“不好意思,打扰一下”等用语来插话。当对方允许后,再简短地讲一下自己的看法。
倾听并不意味着一言不发
张昆的女友何洁最近找了一份销售的工作,可是,由于何洁之前的工作职位是办公室文员,所以进入新公司一个多月后,她依然无法适应新环境。再加上销售工作本来就有些压力,这让何洁对工作产生了厌烦的心理。
周末,她与张昆逛街时总是抱怨新工作的诸多困难。张昆静静地听着,他认为女友只是在发泄自己的不满,只要她将心中的怨气都倾诉出来,心情就会好起来。所以,在女友讲话的过程中,张昆一直保持沉默。
女友见此,越说越生气,她不再抱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是生气地质问张昆:“你怎么都不好好听我说话呢?”张昆不解:“怎么会?我一直都在认真地听你讲呢!”何洁更加生气了:“你要是听我讲话,为什么总是一言不发呢?连一句关心我的话都没有!”
张昆非常纳闷:合格的倾听者不就应该是一言不发的吗?
其实不然,倾听并不意味着一言不发。那样只会让讲话者感到是在对牛弹琴,无法让谈话进行下去。因此,与人谈话时,如果想要使沟通更加顺畅,则需要懂得引导对方,了解讲话者的内心需求和真实想法。上文中何洁之所以向男友张昆倾诉那么多,一方面是发泄心中的不满,另一方面是想要得到男友的关心和安慰。可是,张昆却认为自己默默倾听即可,没有明白女友的真正需求,所以导致两人沟通不顺。
著名的访谈节目《鲁豫有约》之所以有非常广泛的受众群,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主持人鲁豫懂得倾听。仔细观看节目会发现,鲁豫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会花费大量时间用在倾听上,但她在倾听时也不是一言不发地单纯听嘉宾说,而是在认真倾听之后,根据收到的信息进行提问,让嘉宾说出更多的内容。这既让嘉宾感到被尊重、被理解,又能让对方畅所欲言。
比如,鲁豫在采访中国著名作家易中天时,曾经向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您有这么些年讲课经验,以前积累很多,所以这么一讲(电视讲座)可能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这个问题采用激将法,巧妙地引发了嘉宾的“诉苦”欲。果然,易中天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开始讲述自己为讲座付出的心血。
在对方滔滔不绝的讲述中,鲁豫并不是一言不发地倾听,而是在专注倾听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提问,从而让嘉宾更加热情地将话题展开,也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嘉宾的经历和观点。
在工作中,很多职场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与领导沟通时,心里不免会有些畏惧。如果领导一言不发地倾听下属的讲话,下属必然无法敞开心扉进行诉说。反之,当领导在倾听的过程中,适时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几句赞赏的话,不仅可以消除下属的顾虑,还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吴飞是一家公司的领导,他待人随和,经常与下属打成一片,因此,很多员工都喜欢与其沟通工作上遇到的问题。一次,刚进公司不久的员工小王将客户的报表打错了几个数字,引起了客户的不满。小王很害怕,担心会遭到吴飞的训斥。
当吴飞让小王到办公室来一趟时,他更加感到恐惧。可是,吴飞并没有直面责备他,而是先鼓励小王:“你刚进公司没多久,就已经很快熟悉了工作流程,做得不错。”小王听后,慢慢消除了心中的畏惧之情。
然后,吴飞又和颜悦色地说:“今天的报表是怎么弄错的,你不妨告诉我事情的始末。”原来,今天小王的任务比较多,而且客户要得很急,因此,他在做完报表后没来得及检查,就直接发给了客户。
吴飞在倾听的过程中,不时地点点头,而且还温和地回应“原来如此”。等小王说完,吴飞并没有责怪他,而是给他指出问题所在,让他下次注意。此后,小王做事更加认真、仔细。
善于倾听才能增进感情
最近,张楚发现5岁的儿子乐乐似乎占有欲特别强,不管是吃东西还是玩玩具,他都要拿两个。这让张楚有些担心,如果孩子长大后一直这样可不是什么好现象。因此,她一直想找个机会指出儿子的问题所在,并好好地教育他一番。
一天早上,张楚正在收拾东西,看见儿子往他的小书包里装了两个苹果。于是,她想借此机会好好纠正孩子的错误观念。她走到儿子的面前,蹲在地上对5岁的儿子说:“乐乐,如果妈妈与你一起去公园玩耍,当我们感到有些口渴时却发现没有带水,而你的书包里正好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
乐乐歪着脑袋思考了片刻,回答道:“妈妈,我会把这两个苹果都咬一口。”张楚听后,心里一沉,原来儿子不仅占有欲很强,而且还非常自私,这让她感到非常失望,想要当场训斥儿子一顿,告诉他不应该有这么自私的想法,更不能那么做。
可是,张楚话到嘴边却没有说出来,她转念一想,为何不先听听儿子的想法,然后再根据他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于是,她缓和了表情,亲切地摸了摸儿子的头,温柔地问道:“乐乐,你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吗?”
乐乐眨了眨眼睛,单纯地回答道:“因为只有我都咬了一口,才知道哪个苹果更甜,这样才能将最甜的给妈妈啊!”张楚听完,鼻子一酸,心里非常感动。同时,她也庆幸自己没有直接质问儿子。
后来,她从儿子的口中了解到,他之所以每天拿两样东西,是因为儿子在幼儿园结识了一个好朋友,他想要与好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有类似的做法或听到孩子有类似的想法后,总是全然不顾孩子内心的真实意图,也不会耐心地倾听,而是话听一半就盲目地曲解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从而导致沟通不顺畅,加深彼此的误解。上文中的妈妈因为善于倾听,耐心地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才让母子间的感情更加亲近。
其实,高效沟通的重点在于倾听。上天给予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巴,正是意味着让我们多听少说。正如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大师卡耐基所说:“一对敏感而善解人意的耳朵,比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更讨人喜欢。”倾听与倾诉,虽然仅仅相差一字,但在生活和工作中,善于倾听者更能促进沟通。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受到他人的尊重。而大多数人喜欢善听者甚于善说者,因为人们总是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我们给予他人这样一个机会,对方就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愉悦感。
倾听是高效沟通的基础,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修养和艺术。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80%的时间都应该交给对方,让对方说话。而作为倾听者,说话的时间仅占20%,这样才能做到高效沟通。
因此,在与人沟通交往中,不仅要听,还要善于倾听,这样才能增进彼此的感情,才能更有效地沟通。正如汽车推销之王乔·吉拉德对他的员工所说的那样,当我们与顾客说话时要善于倾听,越善于倾听他人的谈话,讲话者才会越信任我们。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善于倾听呢?对此,有专家为我们介绍了以下几种方法:
1.在倾听的过程中创造一种自然、和谐的沟通气氛
在与人交谈时,要让对方感到你对他所说的话感兴趣,因此,我们不妨礼貌地点点头或微笑以对,让对方更能畅所欲言。
2.及时而适当地与讲话者互动
在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应该将自己的理解及时而适当地与讲话者交流。比如,当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不妨用“我这样理解对不对呢?”“可不可以这样说?”等询问式的口吻来与对方交流,让他人感受到你在用心倾听。
3.在倾听时抓住对方所讲的重点并进行思考
与人交流时,边听边想,提炼出对方讲话的要点、重点,并向对方确认,不仅会让对方感到我们对他的尊重,也能保证彼此情感、思想的高效沟通。
倾听时插话要选好时机
某将军为了显示自己体恤下属、关心部下,在某一天对士兵食堂搞突然袭击。当时,很多士兵都有些不知所措,但将军为了显示自己能与部下打成一片,依然走向食堂的尽头。
当他正往里面走时,看见两个士兵站在一个大汤锅面前。为了显示自己也能与士兵同吃一样的饭菜,将军高声命令旁边的士兵说:“把勺子拿过来,让我也尝尝这个汤!”
士兵面露难色,结结巴巴地解释道:“将军,可是,可是……”
将军打断了士兵的话:“没什么‘可是’,快点把勺子拿过来!”士兵只好无奈地递过勺子。
将军接过勺子,从锅中舀了一大勺喝了起来。一口还没喝完,他生气地训斥道:“太不像话了,战争时期,怎么能给奋战在前线的士兵喝这个?这简直就是刷锅水!”
旁边的士兵小声回答道:“将军,我刚刚就是想告诉您,这是刷锅水。没想到,您已经尝出来它的味道了。”
显然,上文中的将军由于没有听完士兵的讲话,便插话打断了对方,犯了这样一个低级错误,闹出了如此荒唐的笑话。因此,有专家表示,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一方在倾听另一方谈话时,插话要选择好时机,如果插话的时机不对,不仅会让沟通受到阻碍,还会导致讲话者心情不快。而适时的插话不仅能调节谈话的氛围,还能促进沟通。
某学校正在召开家长会,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聊天。有一个女生抱怨道:“每次家长会就是我的‘受难日’。爸妈批评、老师教育,家长会明明就是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的‘批斗会’。”
此时,学习委员恰好走过,当听到那位女生的抱怨后,她本来想打断她的话,对其进行纠正,可那位女生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观点。于是,学习委员就微笑着站在一边听她抱怨完。
等她停顿的间隙,学习委员插话道:“我的想法与你不同。家长会是老师与家长直接沟通、交流的好机会,也是家长鼎力支持学生学习的好时机。之前我妈妈总是给我报各种辅导班,后来开完家长会,与我沟通后减少了一些辅导班的学习,才让我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起来。”
那名女生听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并与学习委员探讨起自主学习的小窍门。
上文中的学习委员在倾听那位女生的讲话时,虽然想法与其不同,但并没有贸然插话,直截了当地进行反驳,而是等她说完后,才插话说出自己的观点。相反,如果她贸然打断对方并立刻说出反对的观点,必然会让那位女生产生反感,甚至对其观点产生抵触的心理。
因此,有心理学家认为,在与人交谈时,如果想要使沟通更加顺畅,想要通过插话取得更好的沟通效果,选好时机是相当关键的。那么,插话要注意哪些技巧呢?
1.在倾听时想好插话的内容
有专家建议,在与人沟通时,不要着急插话,而是在倾听时想清楚自己要讲哪些内容,怎么说才能让沟通更顺畅。如果在倾听他人讲话时,随意插话且语无伦次地乱讲,不仅会让对方感到无趣,还会让沟通难以进行下去。
2.插话时要分对象
有专家表示,在与人交谈时,插话要分对象,否则沟通就无法进行下去。比如,当我们与领导沟通时,切忌不能在领导讲话时信口开河地插话,那样只会让领导更加厌烦自己。如果我们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可以在事后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合理的方式反映给领导。如果是关系相当不错的朋友,在沟通时插话倒无伤大雅。
3.选择好插话的时机
在与人沟通时,选择好插话的时机非常关键。如果插话的时机不对,不仅会打断对方的思路,还会让沟通无法继续进行。因此,专家建议,比较不错的时机应该选在讲话者将一层意思说完后再插话。
不要选择性倾听
周末,7岁的哥哥与4岁的弟弟在房间中嬉闹着。正在厨房忙着做饭的妈妈不以为意,因为两个孩子经常如此,她已经习以为常。可是,不一会儿,房间里传来了弟弟的哭声。此时,妈妈不由得着急起来,她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走进了房间。
房间中,弟弟正坐在地上“哇哇”地哭着,看到妈妈后,他哭得更加厉害了。他站起来跑到妈妈面前,拽着妈妈的衣角撒娇地哭诉道:“妈妈,哥哥打我。”
可是,妈妈并没有只听弟弟的一面之词而去数落哥哥。她先安慰了弟弟一会儿,然后走向坐在床上生气的哥哥,温和地对哥哥说:“妈妈想知道刚刚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能告诉妈妈吗?”
哥哥听了妈妈的话,向妈妈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哥哥正在玩乐高时,弟弟却走过来捣乱,还拿走了一块。这让哥哥很心急,因为他正准备用那块。于是,他向弟弟索要,可弟弟却死活不给。在争夺时,他不小心将弟弟推倒了。
妈妈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后,并没有因为弟弟年龄小而护短,而是语重心长地对弟弟讲,与哥哥一起玩耍时,不要抢夺哥哥的东西,要经过哥哥的允许再拿。另外,妈妈也对哥哥温和地说,兄弟俩之间能用言语解决的问题,尽量不要动手推搡,这有可能会伤了对方。
在妈妈的教导下,哥哥与弟弟很快和好如初。
如果上文中的妈妈只是选择性地倾听了弟弟的话,随后对哥哥大加批评,那么,不仅会让哥哥心里受伤,认为妈妈不疼爱自己而偏爱弟弟,还会加深兄弟之间的矛盾。因此,有心理学家表示,在与人沟通时,不要选择性倾听,而是要全面地倾听以了解更多的信息,这样才能达到高效沟通。
古语有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思是在待人接物时,只有全面听取各方面的看法和意见,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反之,如果只是听取某一方面的观点,必然会以偏概全,出现片面性错误。
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向大臣魏徵询问道:“爱卿,到底什么是明君、暗君呢?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可以明辨是非,不受他人的蒙蔽呢?”
魏徵回答道:“所谓的明君,是全面倾听他人的看法和意见;而暗君,则是只听片面之言。比如,秦二世久居深宫之中,不上朝,不面见大臣,只相信宦官赵高的话,直到天下大乱的时候,他还蒙在鼓里;隋炀帝只听信虞世基的一面之词,很多郡县已经失守了,而他却什么都不知道。因此,作为国君,不能只相信片面之词,糊里糊涂的,那样只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地倾听各个方面的意见,才能不受欺骗,做出正确的决定和主张。”
的确如此,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如果只是选择性地倾听,我们就容易沉迷于自己所感兴趣的观点和自己所关心的事情,这必然会导致沟通不畅。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全面地倾听呢?有专家给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虚心地听取和接受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尤其是作为管理者,当与下属交谈时,只有听取和接受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才能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才能集思广益,让下属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这不仅有助于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还能让下属对管理者产生好感和信任。
2.专心倾听和接收全部信息
在与人交谈时,只有专心地听取讲话者的每一句话,才能全面地了解更多的信息。比如,在倾听的过程中分清发言者所讲的重点和细节并及时进行回顾,从而让沟通更加有效。
3.用心理解讲话者所讲的内容
在与人沟通时,想要全面地倾听,就要用心理解发言者的讲话内容,即从对方的语速变化、肢体语言等信息中听出其所要表达的内容,这样才能达到全面的沟通。
在倾听中懂得换位思考
张威和李超是一家公司的员工,而且是同一个部门的同事。不过,他们两个人的性格却非常不同。由于张威比较较真,因此每次做事时,他都会对工作的内容刨根问底,时间久了,与他共事的李超有些不满。
有一次,公司安排他们两个人做一份计划书。在做完后,张威发现计划书中的一些内容没有相关的数据说明和理论依据,因此,他向李超发问。可是,在发问的过程中,张威咄咄逼人。不仅如此,当李超解释时,他不仅没有耐心地倾听,还不时地插话。
为了能够与他更好地沟通,李超委婉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但张威仍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与李超讨论时依然如此。久而久之,李超便不愿与他合作,更不再与其讨论问题。
张威也因为自己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与其他同事相处不融洽。张威对此非常不解和委屈:自己只是想要把工作做得更好,为何热心帮助他人却落得这样的下场?
一般来说,倾听分为五个层次:倾听后漠不关心、虚假地倾听、选择性地倾听、专注地倾听和同理性地倾听。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前三个层次是我们需要摒弃的,而后两个层次则是需要经常做到的,即专注地倾听或是带有同理性倾听。所谓的同理性倾听,是指在与人沟通时,能够做到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尽可能多地了解并重视对方的想法。这样不仅让沟通更高效,还更容易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上文中的张威虽然出于好心,想要将公司交给他的任务做得更完善,可他在与同事的沟通中,只注重表达自我,而不懂得换位思考地倾听,也不认真考虑同事李超的感受和真实的想法。所以,这种沟通必然是以失败告终。
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在与人沟通中同样适用。当我们与人交谈时,要懂得用自己的想法推及他人,并且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对相关信息进行理解。当听到相悖的观点时,先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对方的出发点是什么,而不是妄下论断,让沟通受阻。
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曾在节目中采访一位小男孩,问他长大后想要做什么。小男孩稚气而天真地回答道:“我要成为一名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又问:“如果有一天,你驾驶的飞机飞到天空中引擎突然熄火,那你该怎么办呢?”
小男孩思考片刻,回答道:“我会先让飞机上的乘客们都绑好安全带,然后我带着降落伞跳下去。”在场的观众听完小男孩的回答顿时笑得前仰后合,连主持人林克·莱特也对孩子的幼稚回答感到好笑。
可是,正当大家笑得东倒西歪时,小男孩却突然哭了起来。此时,林克·莱特意识到,由于大家的大笑让孩子受到了伤害。于是,他接着问道:“你为什么要那样做呢?”小男孩委屈而真挚地回答道:“我要回去拿燃料,然后再回来!”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与人交谈时,可能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当他人的话讲到一半时,就妄下论断,曲解他人的想法,从而造成沟通不畅。因此,有心理学家表示,沟通是一门艺术,如果想要达到高效沟通,那么,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地换位思考,这样才会让沟通更有说服力。
因此,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与人沟通时,都要懂得用同理性去倾听,即换位思考倾听他人的想法。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对此,有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掌握倾听的原则
在与人沟通时,倾听的原则主要包括:耐心地听对方讲完,只有耐心地听完,才能理解对方话语背后的隐含信息;不要着急评论他人的观点,而是适时地做出反馈;用积极的态度,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2.在倾听时跟随讲话者的思路
在与人沟通时,要学会跟随讲话者的思路寻找想要的答案,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用肢体语言做出适时的回应。
3.在倾听时学会理解他人
很多人在沟通时往往只注重表达自我,而忽略了对方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导致在沟通时遇到各种问题。因此,与人交谈时,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学会理解他人,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制胜法宝,也是高效沟通的前提。当我们从理解他人的角度去倾听,那么,不仅能在沟通中创造一种轻松、畅所欲言的氛围,还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学会用眼神来“倾听”
豆豆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放学后,他欢快地向家中跑去,想与爸爸妈妈分享一个好消息——今天他在学校中认识了新的朋友。
豆豆到家后,发现爸爸正在书房工作。于是,他兴高采烈地跑到爸爸面前,想要与爸爸分享自己的开心事。可是,爸爸却一边打开电脑,一边对豆豆说:“你说吧,我听着呢。”但爸爸头也不抬,打开电脑后,又不断地翻着书本。豆豆见此,失落地走开了。
闷闷不乐的他走出书房,也无心写作业。此时,妈妈正好下班回家,看到情绪不高的豆豆,便蹲下身来,眼睛看着豆豆,关心地问:“豆豆,发生了什么事?怎么闷闷不乐的样子?”
听到妈妈亲切的话语,看着妈妈温柔的眼神,豆豆立刻一扫之前的情绪阴霾,展露笑容道:“妈妈,今天我在学校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是刚刚转到我们班的。在课余时间,我们俩玩得很开心。”
在倾听豆豆说话时,妈妈始终保持与他平视,并将视线集中在他的身上。豆豆见此,非常开心,与妈妈分享完这件高兴的事情后,乖乖地走进房间做作业。
后来,豆豆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愿意向妈妈诉说,而不再与爸爸谈论。
有心理学家表示,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想要达到有效的沟通,想要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就要学会用眼神来“倾听”。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他人能够通过眼睛来判断我们是否在专注倾听。懂得用眼神“倾听”的人,不仅能够给讲话者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能与对方建立融洽的感情。上文中,豆豆本打算与爸爸分享自己高兴的事情,可爸爸敷衍的态度让他心情低落。但他读懂了妈妈认真“倾听”的眼神,自然更愿意向妈妈讲述自己的趣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在与人谈话时,如果倾听者的视线不在讲话者的身上,而是不断地望向其他地方,则表明倾听者对发言者的话题不感兴趣;如果倾听者面带笑意,并且视线不时地与讲话者的视线汇合,则表示对方对讲话者的话题很感兴趣,希望继续进行下去。
不过,有心理学家表示,在与人谈话时,虽然注视对方显得倾听者很专注,但如果自始至终盯着对方不放,则可能引起误会。
一场宴会上,一位男宾客被一位气质谈吐出众的女宾客所吸引。当那位女宾客讲话时,男宾客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她。这让那位女宾客感到非常不适,心里顿生不满,快速地结束了谈话,离开了。
因此,有心理学家建议,在与人交谈时,如果想与讲话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那么,在倾听对方讲话时可以用60%~70%的时间来注视对方,而且注视的部位是两眼与嘴巴之间的三角区域。这样在倾听时才能更好地接收信息,才能让沟通更顺畅。
那么,在与人交谈时,用眼神“倾听”还需注意哪些事项呢?对此,有专家为我们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在倾听时视线集中
与人谈话时,如果我们想要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视线集中的同时,目光还要含有感情;如果与他人争论问题时想要获得胜利,则集中视线,目光紧盯着对方不放。反之,如果在沟通时,对方视线不集中,表示对方对自己的话题不感兴趣,或是与自己谈不拢。
2.倾听时用眼神吸引他人
与人交谈时,当他人讲得很精彩时,我们可以用赞许的眼神来注视对方;当我们赞同他人的观点和想法时,可以用肯定的眼神并伴随点头的动作来鼓励对方;当对方讲话风趣,则以和悦的目光并伴随笑声来回应对方;当对方谈及个人的悲伤事情时,则以同情的目光予以安慰。
倾听时要集中注意力
招聘会上,有二三十个应聘人员经过几轮面试后正在会议室等待着最后一场面试。此时,面试官走进来对他们说:“接下来,我会让行政负责人为你们介绍公司的历史以及产品,请你们注意听讲。”
起初,当这些面试者倾听负责人讲话时,还比较集中注意力。可是,过了5分钟后,他们看到有一个人走进会议室,只见那个人旁若无人地拿着电脑,戴着耳机坐在一边玩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他的身体还随着游戏中的音乐而扭动。
很多面试人员被他的举动吸引了,甚至有的人还因为他的行为而笑出声来。过了一会儿,那个人便离开了。随后,行政负责人也离开了会议室。
而后,面试官走了进来,向面试人员简单地提问了行政负责人讲过的内容。结果,只有寥寥一两个人回答出来。而其他人根本就没有听到行政负责人在讲什么,全程只注意那个打游戏的人。最终,那些回答出问题的人通过了面试,而大部分的面试者虽然通过了其他几轮面试,但由于最后一场面试没有通过,只能打道回府。
有心理学家表示,在与人交谈时,没有人愿意被他人忽视,而不注意倾听对方讲话,不仅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还会导致沟通受到阻碍。上文中的最后一场面试其实就是考验面试人员能否集中注意力倾听,可大多数面试者都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没有集中注意力倾听,结果只能与宝贵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经历:当自己没有时间和兴趣倾听他人的讲话时,往往表现得心不在焉,这样不仅会让对方心存不满,还会让沟通不畅。因此,有专家建议,当我们真的没有时间或有其他原因而不能听他人讲话时,不妨委婉地说:“实在不好意思,我也很想听完你的讲话,但我今天有非常紧急的事情要马上处理。”一般来说,将原因解释清楚后,都会得到对方的谅解。
那么,在与人交谈时,如何才能集中注意力倾听对方的讲话呢?对此,有专家为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倾听时将注意力集中在讲话者身上
与人交谈时,首先要确保自己姿势端正,并且将视线集中在讲话者身上,这不仅是一种礼貌的表现,还能让我们注意力更加集中地倾听。同时,在倾听的过程中给予对方适当的反馈。
2.跟随讲话者的速度和节奏
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要跟随讲话者的速度和节奏,边听边思考讲话者所讲的内容,不要让自己的思维速度超过和落后于讲话者。
3.在倾听时将发言者所说的内容形象化
在倾听他人讲话时,可以试着将发言者所说的内容在自己的大脑中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讲话内容,还能集中注意力。
4.在倾听时进行自我提问
在倾听他人讲话时,可以不时地提问自己,以让自己集中注意力。比如,可以问自己“他所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用意呢?”“对方想要表达哪些更深层的意思呢?”
听懂对方的弦外之音
近日,于娜因为一些琐事与室友起了争执,这让她非常生气。为了倾诉自己心中的不快,她找到了好友孙莉。
当孙莉听了于娜的倾诉后,本想给她讲一些诸如“不要拿他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退一步海阔天空”等大道理。但孙莉很快便打消了这种念头,因为她知道正在气头上的于娜根本无法听进去那些话。
因此,在于娜倾诉不满的时候,孙莉也站在于娜的立场上,与她一起痛说于娜室友的不是。于是,两个人坐在操场上吐槽了那位室友好一会儿,于娜的心情才渐渐有所好转。
随后她对孙莉感激地说:“还是姐妹好,不仅听我倾诉不满,还与我一起‘同仇敌忾’。”说完,她对孙莉做起了鬼脸。
此时,孙莉知道于娜的不良情绪已经发泄完了。于是,她劝慰道:“小娜,与同学们住在一起难免会有争执。你的室友虽然有错,但你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以后尽量宽容一些,与室友友好相处。”于娜听后,爽快地点了点头。
俗话说得好:“听人言,知人心”。在与人交谈时,如果想要说服对方,首先要听懂对方的弦外之音,即对方的真正意图。如果我们能够巧妙地倾听他人的内心所想,那么,必然会让对方对我们产生信任感与认同感。
上文中的孙莉在于娜的倾诉中听出了她的弦外之音,没有一开始就大讲特讲一些道理,而是站在她的立场上一起指责室友的不是,从而让于娜认同了孙莉。之后,孙莉再讲一些安慰的道理和意见,自然容易被于娜所接受。
心理学家认为,与人交谈时,作为倾听者要懂得对方的弦外之音,切身感受对方的真情实感并理解对方的想法,这样才能达到高效沟通。如果在倾听时自作聪明,向他人盲目地说教,沟通必然遇到阻碍。
有一个青年没读过几年书,但他非常想做官,于是托人花钱买了个县官。到任后,他前去拜访上司。
上司问他:“你们县的风土怎么样呢?”那个青年回答道:“我们县的风沙并不是很大,尘土也很少。”上司接着问:“绅粮怎么样呢?”他回答道:“小人的身量三尺六。”上司继续问:“百姓如何呢?”他回答道:“县里的白杏只有两棵,但红杏却有不少。”
上司听了很生气地说:“我问的是黎庶!”那人立刻答道:“县里的梨树有很多啊,不过果实结得非常小。”上司更加生气了,厉声说道:“我问的不是杏树梨树,而是问你的小民。”他见上司生气了,连忙回答道:“小的小名是狗儿。”上司气得转身离开。
这则故事意在说明,当我们与人交谈时,如果不了解对方的弦外之音和真实意图,可能就会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局面,甚至会导致沟通失败的结果。只有准确了解他人的意图,与其展开交谈,才能让人产生愉快的心理感受,沟通才能更加顺畅。
那么,在倾听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听懂他人的弦外之音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对此,专家为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站在讲话者的角度来倾听
在认真听完讲话者的自我介绍及相关情况后,再从讲话者的角度来思考对方的话语。在倾听的过程中若是想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要贸然打断对方的讲话,而是耐心听完,理解了对方话语中的弦外之音和真实意图后再做发言。
2.在对方讲话告一段落后再提出得体的问题
专家建议,在与人交谈时,提问不仅要适当,而且语言要得体。比如,当自己没有听明白时,不妨这样说:“我可能刚才没有听清楚,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这样不仅让讲话者更易于接受,还能够让倾听者准确理解讲话者的意图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