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边燕杰,1998,《找回强关系:中国的间接关系、网络桥梁和求职》,张文宏译,《国外社会学》第2期。
高海燕,2005,《我国农民工自我归类模式的理论研究》,《南方人口》第2期。
〔美〕格兰诺维特,2008,《找工作》,张文宏译,上海:格致出版社。
郭星华、储卉娟,2004,《从乡村到都市:融入与隔离——关于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的实证研究》,《江海学刊》第3期。
郭星华、杨杰丽,2005,《城市民工群体的自愿性隔离》,《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
黄光国,1988,《中国人的权力游戏》,台北:巨流图书公司。
柯兰君、李汉林,2001,《都市里的村民——中国大城市的流动人口》,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美〕科塞,2007,《社会思想名家》,石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蓝宇蕴,2008,《城中村空间结构的社会因素分析》,《学术研究》第3期。
李培林,1996,《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社会学研究》第4期。
李树茁、杨绪松、任义科、靳小怡,2007,《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职业阶层和收入:来自深圳调查的发现》,《当代经济科学》第1期。
〔美〕林南、沃尔特·M.恩赛尔、约翰·C.沃恩,1999,《社会资源和关系力量:职业地位获得中的结构性因素》,张文宏译,《国外社会科学》第4期。
林彭、张东霞,2004,《社会关系网络视野中的农民工研究》,《党政干部论坛》第4期。
林善浪、张丽华、林玉妹,2009,《社会关系网络与农民工外出务工满意度的关系研究》,《上海管理科学》第1期。
刘传江、周玲,2004,《社会资本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合》,《人口研究》第5期。
卢国显,2003,《农民工与北京市民之间社会距离的实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
陆春萍、童潇,2007,《论社会网络结构对个体行动者的限制——以中国社会关系网运作为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
罗家德,2005,《社会网分析讲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美〕曼纽尔·卡斯特,2006,《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王志弘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德〕齐美尔,2007,《陌生人》,载周晓虹主编《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菁华》,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2010,《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工人日报》6月21日第001版。
塔德,2007,《模仿的规律》,载周晓虹主编《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菁华》,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杨中芳,2001,《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情感与信任——一个人际交往的观点》,台北:远流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张海辉,2004,《不对称的社会距离》,载郑也夫、沈原、潘绥铭主编《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张文宏,2003,《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社会网络》,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Bogardus,Emory S.1925.“Social Distance and Its Origin.”Journal of Applied Sociology (9).
Laumann,Edward O.1965.“Subjective Social Distance and Urban Occupational Stratification.”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ume 71,Issue 1.
Lee M.,SAPP S.G.,Ray M.C.1996.“The Reverse Social Distance Scale.”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36(1).
Lin,Nan.1999.“Building a Networks Theory of Social Capital.”Connections22(1).
Park,Robert E.1950.Culture and Race ,The Free Press.
作者简介
史斌 男
所属博士后流动站: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合作导师:景天魁
在站时间:2016.07至今
现工作单位:宁波市社会科学院
联系方式:shibin@ningbo.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