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基本思路
《写作标准》参照了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对写作能力培养的三个目标规定,即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详细能力描述见附录一。《写作标准》同时也考虑了学校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写作标准》还力求以交际语言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英语学习的目的是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实际运用。因此,《写作标准》的内容设定和能力规定应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以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写作标准》的能力等级和能力描述参考了国际上广为接受的《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Learning,Teaching,Assessment)(以下简称《欧框》)的等级规定和能力描述,以期望实现《写作标准》与《欧框》的对接。
《欧框》是欧洲议会于2001年通过的一套语言标准,为欧洲语言在学习、教学、测试等方面提供标准参照。它把语言使用者分为“三个层次”和“六个等级”。“三个层次”由低级到高级分别是:A层次,即初级使用者层次(Basic User),B层次,即独立使用者层次(Independent User )和C层次,即熟练使用者层次(Proficient User)。“六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是初级使用者层次的A1和A2等级,独立使用者层次的B1和B2等级,熟练使用者层次的C1和C2等级。《欧框》A1至C2六项等级的《写作能力描述表》和《总体能力描述表》见附录二。
《欧框》写作能力描述从最低一级(A1)的“能写简短明信片、填写简单表格等”到最高一级(C2)的“能写清楚、连贯的文章,且文体风格适当,能写职业性和文学性评论”清楚地规定了各级能力的具体要求,这有利于各国在外语学习、教学与测试中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教学原则和测试标准等。
如上所述,《写作标准》参照《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和《欧框》的能力等级制定了英语写作(一)、英语写作(二)和学术英语写作三个具体目标,提出具体能力要求和能力描述,作为学生本科期间应达到的写作目标,具体如下。
第一,根据学生问卷、访谈、入学英语水平测试等结果可知,学生在中学的英语学习中基本没有专项的写作训练,其写作水平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打好写作基础,《写作标准》设计了“英语写作(一)”部分,要求学生掌握英语写作基本词汇、基本句型、常用文体写作(描写文、叙事文、信函等)、基本修辞、标点用法等。该部分是写作教学的第一阶段,是写作教学的基础阶段。
第二,在英语写作(一)教学完成后,《写作标准》设计了英语写作(二)部分,作为英语写作的拓展,培养学生更高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把该部分写作作为写作标准中的重点要求,强调学生要完全掌握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进行国际交流做好准备。该部分是写作教学的第二阶段,是写作教学的提高阶段。
第三,在英语写作(一)和英语写作(二)教学完成后,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培养国际化高端人才的要求,《写作标准》设计了“学术英语写作”部分,培养学生掌握学术英语写作的基本技能和策略。学术写作主要包括学术论文基本信息、定义、写作步骤等,学术论文选题与论证,学术资源的筛选和使用,学术选题确定与框架构建,论文起始、发展与结论,学术引用规范,论文摘要与文献等。该部分是写作教学的第三阶段,是写作教学的发展阶段。
英语写作(一)、英语写作(二)和学术英语写作三个部分构成了《写作标准》的主体框架,它与《教学指南》的要求和《欧框》的理论原则一致、等级理念相通、核心内容相关,但又体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学要求和学生自身需求,其结构与关系可参见图1.1。
图1.1: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写作能力构成及支撑环境图
图1.1显示,《写作标准》由英语写作(一)、英语写作(二)和学术英语写作三个部分组成,其需求和支撑来自国家要求、学校的教学要求和学生自身需求,而这三部分内容及学校要求和学生需求都源自《欧框》的支撑,几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关系。三种写作目标首先是《教学指南》提出的大学生应达到的写作要求;其次是学校为提高学生英语输出能力的要求,同时也是能力实现的支撑;再次是学生在新的国际交流日盛的形势下自身对英语教学提出需求和希冀,这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写作能力教学目标实现的客观支撑。而实现三种写作能力的理论框架支撑是国际认可的《欧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