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与你同行(大学生心理自助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与孤独携手同行

小兰言辞迫切,希望得到我的帮助。正如许多来访者一样,他们需要的不是我这个人,而是爱与信心。

许多像小兰一样的来访者说:“等我心情变好了,我就会努力学习。”也许更可取的做法是,带着心理问题去积极生活。积极生活必然意味着和真实的人打真实的交道,你将面对困难并采取有效的行动,这种脚踏实地的感觉,就是变好的过程。等待心情变好,是将自己置于被动,恐惧之墙将自己与真实的世界隔离。

孤独

所谓孤独,就是缺乏正常的社会接触。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孤独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它是由社会关系缺陷造成的;其次,它是不愉快的、苦恼的;最后,它是一种主观感觉而不是一种客观状态。社会心理学家还指出,孤独一般有两种类型:其一是情绪性隔绝,指孤独者不愿意与周围人来往;其二是社会性隔绝,指孤独者不具有朋友或亲属的关系网。

孤独产生的原因多而复杂,比如事业上的挫折、缺乏与异性的交往、失去父母的关爱、夫妻感情不和、周围没有朋友等。此外,孤独的产生,也与人的性格有关。比如有的人情绪易变,常常大起大落,容易得罪别人,因而使自己陷入一种孤独的状态;还有的人善于算计,凡事总爱斤斤计较,考虑个人的得失太重,因此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障碍。

无疑,孤独是一种人们不愿接受的状态,它给人带来的是种种消极的体验,如沮丧、失助、抑郁、烦躁、自卑、绝望等,因此孤独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据统计,身体健康但精神孤独的人在十年之中的死亡数量要比那些身体健康而合群的人多一倍。人的精神孤独所引起的死亡率与吸烟、肥胖症、高血压引起的死亡率一样高。所以,孤独者要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

正确评价自我

人的自我评价与孤独状态是互为因果关系的,自我评价低的人不敢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他们怕遭到拒绝,从而陷入了孤独。而孤独反过来又导致了更低的自我评价,因为在一个重视社会交往的现代社会里,自认为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往往会贬低自己。所以,孤独者应对自己进行一番冷静、客观、合理的估计,特别要留意发现自身的长处,以增强自信。

参加社交活动

心理学家发现,孤独者的一些行为,常常使他们处于一种不讨人喜欢的地位上。比如他们很少注意谈话的对方。在谈话中只注意自己,同对方谈的很少,常常突然改变话题,不善于及时填补谈话的间隙。但当这些孤独者受到一定的社交训练,学会如何注意与对方谈话后,他们的孤独感就会大为减少。

培养生活乐趣

经常抽出时间主动接触别人,逐渐改变自己封闭的生活方式。平时有意识地参加一些群体活动,加强自己的参与感,这会令其发现许多有趣的事和人,不知不觉地与他人融为一体。当人们受到强烈的精神打击,或有长期解除不了的心理冲突或心理压力时,就会发生应激反应,也就是机体遇到意外紧张和危险时发生的情绪反应。大脑受到外界刺激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会释放一系列激素,使机体处于充分动员的状态。这时血压会升高,心率会加快,体温会有所上升,代谢也会加速,因而需要增加机体的能量来应付紧急情况。应激的积极意义是使机体具有防御应变的能力,但应激状态对身体也有消极作用,特别是长期不能解决的应激,会击溃机体的生物保护机制,即内环境稳定性,从而导致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