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投资区域格局悄然发生变化
金融危机前,发达经济体的国际直接投资占有绝对优势地位,无论是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入还是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出都位于三大经济体之首。金融危机使得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区域格局悄然发生变化,在随后的经济复苏过程中,国际直接投资正以新的区域格局稳步发展。本节将从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地和流出地,即东道国和母国两个层面分析国际直接投资区域的新变化。
一、国际直接投资东道国格局新变化
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三大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在2008年、2009年骤降,从2010年开始,全球国际直接投资开始恢复性增长。2011年流入三大经济体的国际直接投资继续保持恢复的势头,其中尤以流入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国际直接投资恢复最为明显。
(一)发达经济体复苏稳健,拉动国际直接投资的恢复
2003—2007年间,流入发达经济体的国际直接投资呈稳步逐年增长态势。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发达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受到重创,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大幅下降,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9年。2010年全球经济复苏使得流入发达经济体的国际直接投资开始恢复,但是进展缓慢。2011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恢复较为明显,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为15240亿美元,其中流入发达经济体的国际直接投资达到7479亿美元,占全球流入量的49%,流入发达经济体的国际直接投资正以21%的增速快速增长(见图1—3)。

图1—3 发达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
资料来源:UNCTAD国际直接投资数据库。
欧洲和北美拉动发达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入。2011年流入发达经济体的国际直接投资中,有57%流入欧洲,36%流入北美,流入到欧洲和北美的国际直接投资分别达到4253亿美元和2683亿美元,流入到欧洲和北美的国际直接投资正分别以19%与21%的速度高速增长。
流入到发达经济体的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来自跨国并购(见图1—4)。2000—2011年间,发达经济体跨国并购金额占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的比例一直很高,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这一占比降至34%,为近12年来的历史最低水平,但是自2010年开始发达经济体跨国并购开始恢复,2011年发达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中55%来自跨国并购。引发跨国并购的动因很多,后危机时代企业重组的需要、公司运营稳定性及合理性的需要、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需要、政府从一些国有金融及非金融部门逐渐退出等众多因素为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发达经济体提供了机会。

图1—4 两大经济体跨国并购金额占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的比例
资料来源:UNCTAD跨国并购数据库。
(二)发展中经济体迅速崛起,与发达经济体并驾齐驱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流入地
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国际直接投资在2003—2008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8年金融危机对发展中经济体的不利影响并未在危机当年立即表现出来,即2008年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国际直接投资并未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骤减。这是因为,首先,金融危机首先爆发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受的冲击最为强烈,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发展中国家受到的波及较小;其次,金融危机有一个传导的过程,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滞后。因此,2008年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国际直接投资并没有立即下降,反而是继续保持2003年以来的增长势头,而2009年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出现下滑。随后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使得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国际直接投资从2010年开始恢复并在2011年继续保持稳健增长的势头(见图1—5)。

图1—5 发达中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
资料来源:UNCTAD,国际直接投资数据库。
金融危机以后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崛起,流入量逐年稳健增长,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中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比例逐年增加,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的差距正在逐年缩小(见图1—6)。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并驾齐驱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流入地。

图1—6 各类型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占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的比例
资料来源:UNCTAD国际直接投资数据库。
亚洲和拉丁美洲带动发展中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的恢复。2011年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国际直接投资规模为6844亿美元,其中94%流入亚洲和拉丁美洲,规模分别为4232亿美元和2178亿美元。金融危机后,流入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国际直接投资一直保持稳健复苏态势;与此相反,流入非洲的国际直接投资连续四年下降,但下降的趋势逐渐放缓(见图1—7)。对北非的撤资是造成非洲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北非国家如利比亚、埃及等国内政治形势复杂多变,众多跨国公司为避免损失纷纷撤资,因此造成非洲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的下降。

图1—7 发展中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
资料来源:UNCTAD际直接投资数据库。
(三)转型经济体高增速领跑三大经济体,吸收国际直接投资前景乐观
2006—2008年,转型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增速迅猛,一直居于三大经济体之首,金融危机使得2009年这一增速骤降至40%,2010年世界经济复苏背景下,转型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复苏进程缓慢,增速仅为2%,而到2011年转型经济体表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以高达25%的增速领跑三大经济体(见图1—8)。

图1—8 各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增速
资料来源:UNCTAD,国际直接投资数据库。
转型经济体中的东南欧、独联体、格鲁尼亚等国家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近两年均有所恢复。2011年转型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达到922亿美元,并且大部分是由跨国并购交易拉动的,2011年发生上述该地区的跨国并购金额同比上涨634%,跨国并购的大幅增长使得上述地区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有所增长。东南欧的转型国家依靠有竞争力的生产成本和享有的进入欧盟市场的便利机会,对制造业的国际直接投资得以增加。在独联体国家内部资源相对富裕的国家,资源寻求型的国际直接投资是该地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俄罗斯则继续占据该区域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的最大份额(90%)。可以预见,在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该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将继续增加。通过加入WTO,该地区将会减少服务业如银行业、保险业、商务服务业、通信行业、物流业等对外资的一些限制,限制政策的减少将激发国外投资者的信心。因而,尽管转型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占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的比例偏低,但是转型经济体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具有广阔的前景。
二、国际直接投资母国格局新变化
(一)发达经济体作为传统母国仍占主导地位,对外直接投资恢复明显
2011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量为1694亿美元,同比上升17%,其中发达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量为1238亿美元,占全球流出量的73%;发展中经济体流出量为384亿美元,占比为22.7%;转型经济体为73亿美元,占比为4.3%,创历史最高水平。
纵观2000—2011年的数据不难发现,发达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量在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量中一直占压倒性优势,经济危机前高达80%以上,经济危机使得这一比例一度跌至2009年的73%以及2010年的68%,但在2011年出现小幅的上升,达到73%(见图1—9)。

图1—9 三大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量
资料来源:UNCTAD国际直接投资数据库。
发达经济体作为国际直接投资母国的主导地位不仅体现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上,还体现在增速上。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量的增长,主要是发达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拉动的。2005—2011年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量的增速曲线与发达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量的增速曲线惊人地相似(见图1—10)。进入2011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流出呈现出新的特点,即发达经济体的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量的增速首次超过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2011年发展中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流出增速骤降,转型经济体的增速也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发达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流出增速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量增速的下降,具体表现为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增速放缓。

图1—10 各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量增速
资料来源:UNCTAD国际直接投资数据库。
2011年,发达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是由北美、日本和欧盟三大经济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是由创纪录水平的再投资收益(占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82%)和跨国公司外汇现金存量的增加共同推动的。日本则由于日元升值,提高了日本跨国公司的购买力,进而对外直接投资有大幅的增长。欧盟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则是由跨国并购的增加引起的。
综上所述,发达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发达国家遭受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影响比较严重,但相比其他国家,发达国家有更好的经济基础、管理经验、人才储备和资源整合能力,这些优势使得发达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遥遥领先。
(二)发展中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在波动中增长
发展中经济体虽然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远不及发达经济体,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其作为国际直接投资母国的发展势头和潜力不容小视。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随着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母国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见图1—11)。

图1—11 发展中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量
资料来源:UNCTAD国际直接投资数据库。
如图1—11所示,金融危机前发展中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金融危机使得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量在2009年有所下降,在随后的两年里,发展中经济体的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量呈现波动的状态,2010年发展中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量在经历2009年骤降后开始恢复性增长,但增长并未在2011年得以延续,相反2011年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量有小幅的下降。
金融危机使得2009年发展中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量骤降至2685亿美元。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2010年发展中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量激增到4001亿美元,2011年发展中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量没有延续2010年的增长态势而是出现了5%的下降(见图1—12),而与之相反,发达经济体则继续延续2010年以来的增长态势。

图1—12 发展中经济体各地区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量
资料来源:UNCTAD国际直接投资数据库。
发展中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下降的直接原因首先是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量大幅下降,其次是亚洲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量增长趋缓。总体而言,2011年拉丁美洲和非洲对外直接投资的剧烈波动和亚洲对外直接投资增速的趋缓,使得2011年发展中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呈现不稳定的状态。
然而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尤其是金砖国家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日趋活跃,发展中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必将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力量。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母国格局的变化,也将如东道国格局一样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