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学纪闻注(全7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3 詩亡春秋作諸論 詩者民之情性 人之情性不應亡

亡,然後春秋作。」胡文定春秋傳謂自黍離降爲國風,天下不復有春秋作於隱公,適當亡之後。【原注】孟子集註同。〇云:「此主『變風終陳靈』之説。」吕成公謂:「蓋指筆削春秋之時,非謂春秋之所始也。既亡,則人情不止於禮義,天下無復公好惡,春秋所以不得不作歟。」艾軒與趙子直書曰:「文中子關朗篇以爲:『詩者民之情性,人之情性不應亡。』使孟子復出,必從斯言。」

云】採詩之官廢,則詩亡也。不得以

按】沈約曰「歌詠所興,宜自生民始也」,則鄭康成「詩之興也,諒不於上皇之世」之説非。文中子曰「詩者民之情性也,情性能亡乎」,則邵康節「自從删後更無詩」之説非。

云】上皇之世,六義未備,不得以

元圻案】詩大序曰:「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〇楊龜山先生經説曰:「春秋之時,非盡亡。黍離降爲國風,則之詩亡矣。亡而無政,春秋所爲作也。亡適在平王之終,而隱公之始,春秋所以始。」此胡文定之説所本。〇歐陽公曰:「王通謂:『諸侯不貢詩,天子不采風,樂官不達雅頌,國史不明正變,非民之不作也。詩出於民之性情〔一〕,性情能亡哉?職詩者之罪也。』之言幾於聖人之心矣。」〇沈約語,見宋書謝靈運傳論康成語,見詩譜序

〔一〕「性情」,按中華歐陽修全集居士外集卷一一定風雅頌解作「情性」。下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