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到黄河源头
深夜十一点半
开始我是不愿意走夜路去麻多乡的,但羚羊执意要走,即便我把所有的风险都夸张地告诉她,甚至首先使用了“核武器”——路上可能会遇到狼来吓唬她,居然也没有起到作用。因为在星宿海,她已经觉得狼马上就要来了,我还要用可能遇到狼的风险来劝阻她,自然没有作用了。
鉴于羚羊对“狼”的强烈恐惧,我实在拗不过她,只好从星宿海出发,继续前往麻多乡,还好这里8点半才天黑,我们还有时间。
没有路灯,排骨路颠簸得要让人吐出来,出状况的概率很大,而且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无人区出了问题,可真得要喊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到时候,羚羊幻想中的狼可能就会真的跳出来,那可就麻烦了。
路上越来越难走,一路都坑坑洼洼,我这才发现原来所谓的排骨路反而是经过修整的优质路。一路上我都不敢开快,但也不敢再停留,怕一降温,车又打不着火。
车外依然是雨夹雪,晚上十点的时候,看到一个黄河源头的路牌,显示离源头还有80千米。
偶有牧民的藏獒跟着车狂吠,我就奇怪这些藏獒怎么这么大胆,连大块头的车都想攻击。
羚羊说她的肚子都被颠疼了,我一再减速,有的路段时速不到10千米,终于在午夜十一点半的时候到达麻多乡。
这里就是我要下水的地方
玛多县有个很别致的称呼,叫作“天上的玛多”,这个外号的蕴意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蕴意正好相反,意思是这里非常高,快到天上了,“高处不胜寒”。
玛多到底有多高呢?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是整个青海省海拔最高的一个县,也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县之一。
那玛多到底有多冷呢?年均气温-4.1℃,大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57%。我们来到玛多时已经是四月末,但这里依旧是一片寒冬景象。
而麻多乡的气候比玛多更加恶劣。麻多乡是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辖乡。麻多乡说是一个乡,可能比内地的一些县都要大,当然,这也是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的常态。比如说,麻多乡距离曲麻莱县政府驻地约改镇,有220千米,而广州到深圳,大约是120千米,中间还隔着一个东莞,北京到天津的距离也差不多是120千米,由此可以看出,这里是多么的地广人稀。对了,曲麻莱县的总人口是3.2万人,大约是一个大型小区的人口,而它下辖的麻多乡能有多少人口,更可想而知了。
这个“无人区”,就是我要下水的地方。
到底哪个是黄河正源?
黄河的源头到底在哪里呢?关于这一点,有很多争论。
在唐宋时期,星宿海被当作黄河的源头。
元朝时期,政府对黄河源头进行了考察,有人根据调查写了《河源志》一书,明确指出黃河发源于星宿海西南百余里处。
在黄河源头,一共有三条河汇入了星宿海,分别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卡日曲。
黄河真正的源头就是这三条之一。可到底哪一条是正源呢?
扎曲是三条河当中最北的一条,发源于查哈西拉山,长有70千米,但是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断流。
约古宗列,本是藏语,意思是“炒青稞的锅”。因为这里的地形是一个群山环绕的盆地,非常像一口锅,盆地内有100多个小水泊,远看像是无数晶莹闪亮的珍珠嵌在盆地。在盆地的西南面,有一个小泉,清澈的泉水不停地喷涌翻滚,汇合了盆地内浸渗出来的无数涓涓细流,逐渐形成了一条宽约10米、深约半米的潺潺溪流,就是约古宗列曲。
卡日曲,也是出自藏语,意思是“红铜色的河”。它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源头是5条从山坡切沟流出的小泉,最初的河道只不过是一条宽约1米、深不及1米的潺潺溪流。这条溪流从平坦而又狭长的卡日曲河谷流过,沿途汇入了大大小小的众多支流,逐步汇成了一条宽约10米多、深1米多的小河。两岸有无数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海子”,河水穿过100多千米的峡谷,与约古宗列会合,注入玛曲河。
约古宗列曲在与卡日曲会合后,形成的河道叫作玛曲。玛曲又叫孔雀河,河道宽、河水浅,流速缓慢,因而形成大片沼泽草滩和众多的水泊。登高远眺,只见数不清的水泊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犹如孔雀开屏一般。
玛曲向东流淌16千米后就汇入星宿海。
那么,到底哪一条河才是真正的黄河源头呢?扎曲由于流量小、断流时间长首先被排除。但是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则是各有很多支持者。新中国成立后,对黄河源头进行了多次考察。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对黄河河源进行了数月勘查。河源勘查队认定约古宗列曲为黄河正源,雅合拉达合泽山是它的源头。1978年,青海省邀请中央和地方有关科研专业人员,再次对黄河源头和扎陵、鄂陵两湖进行实地勘查,确认卡日曲的最长支流那扎陇查河为黄河正源。而且,这里也有国家领导人最多的题字。于是我们决定,就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