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材:2018年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基本途径。坚决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捍卫党的宗旨的必要手段。

一、彻底地践行党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践行党的宗旨,需要全心全意的彻底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党的一切工作与一切事业,都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因此,如果我们党的工作中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从革命时期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就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从事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和解决群众具体利益问题的工作。

在中国,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的工作,都必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始终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1840年后的中国,逐渐沦为多个帝国主义国家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勾结于各个层面,社会如一盘散沙。中国共产党1921年肩负起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后,面对“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翻身”的艰巨任务,根本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可言,有的只是贡献生命、贡献一腔热血、贡献自己无怨无悔的青春。建党前后,中国当时有300个政党政团,面对4亿多民众,绝大多数政党都没有办法整合群众。最后,只有中国共产党深入群众,艰苦卓绝、耐心细致地做群众工作,革命才一天天取得了胜利,党的群众工作、群众路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才得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的是“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人民的文明富裕”的艰巨任务,以及国家贫穷至极、破败凋零的现实。1950年全国财政收入仅有62亿元人民币,1952年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70亿美元。当时,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1/4,而中国经济总量却排在世界第100位之后。4亿多中国人民,汪洋大海般的落后的农业经济,低文化、低技术含量的劳动生产力,落后的经济社会基础,连最简单的火柴、钉子、自行车(当时称“洋火”“洋钉子”“洋车子”)等工业品都生产不出来。毛泽东同志当时有一段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党和群众在这一穷二白的国土上,硬是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艰苦奋斗30年,建立起了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和一套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这30年里也熠熠生辉。走出“文化大革命”的“泥沼”,走上改革开放的新道路,还是靠党群的共同努力,靠彻底地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走过20世纪,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为新时期践行党的宗旨注入了新的理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与不断丰富与创新手段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认真贯彻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解决民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协调推进中彻底地践行。

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践行党的宗旨的一个基本原则。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密切联系群众,源于党早年艰苦卓绝的群众工作。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短短的十几年间,有300多个政党和政团,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中国的政坛,呈现了“政党林立”的局面。面对国家内忧外患、战乱不息、山河破碎、社会风雨飘摇和民众饱尝剥削压迫奴役、贫苦交加、孤苦无依的国情和民情,就看谁能解决国家的独立,谁能救民族于水火,谁能解决当时四亿贫苦大众的翻身解放问题。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他政党政团之处,就在于从党创立时就开始以解放天下劳苦大众为己任,以解决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为切入点,深入工人中间,代表工人提出:“提高工资,缩短工时、争取八小时工作制,提高劳动保护条件”三大要求,积极创办工人夜校,启发工人觉悟,创建工人俱乐部,努力团结和组织工人群众,发动起工人大罢工;深入农民群众,提出:“减租减息与反抗剥削”口号,创办农民夜校,组织农民协会,启发农民觉悟与组织团结农民,兴起与发展农民运动。在之后长期而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共产党和群众“生死与共、共赴国难”,几度失败与挫折,几度在血泊中奋起,革命事业在这里日益发展壮大,党群的血肉联系在这里日益巩固,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在这里逐渐形成。历史证明,人民群众在创造人类历史、推动社会发展的活动中,最直接、最基本的目的是追求美好的生活,享受自己创造的物质成果和文化成果。只要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坚定地和人民打成一片,那么,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任何敌人最终都压不倒我们,而只能被我们所压倒。是党的艰苦深入的群众工作,使人民群众历史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的实践,进行了伟大的理论创造,把党在长时期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进行了理论升华,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坚定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始终和人民打成一片,最终克服了困难,战胜了敌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到贯彻这一路线的实践中。为取得正确的领导意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认识和实践相统一,民主和集中相统一,“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骄傲自大的工作态度等项弊病,“就是因为它们脱离群众”。要“教育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根据群众的觉悟程度,去启发和提高群众的觉悟,在群众出于内心自愿的原则之下,帮助群众逐步地组织起来”,逐步地展开为当时当地内外环境所许可的工作。在党的各项工作中,“命令主义是错误的,因为它超过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害了急性病”。同样,“尾巴主义也是错误的,因为它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党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党的群众路线和密切联系群众作风的理论成熟和对理论的长期创造性运用,是形成党的密切联系群众政治优势的根本原因。

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脱离群众,既是我们党长期执政要努力解决的一个永恒课题,也是今天我们做好群众工作面临的重大现时课题。

具体分析“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脱离群众”,一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7年之后,党的政治路线出现了偏航,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政治错误,带给人民群众的历史影响。二是改革开放之后,在长期执政、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和外部环境的考验面前,党内腐败现象高发多发,执政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和选人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具体工作中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一时难于有效治理。这些问题,一方面,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深深不满;另一方面,也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败坏了党的形象,破坏了党群关系,瓦解着党的群众基础。三是今天社会收入差距矛盾一时难于解决、利益博弈日益复杂、思想文化日益多元化、“黄赌毒黑贿邪”等腐朽思想文化日益侵蚀社会、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日益发挥作用、环境污染问题一时难于治理的影响。这些具体社会问题,一方面,引起了一些群众对我们党执政绩效的怀疑和不满,另一方面,一些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四是在今天的群众工作中,存在着很多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粗暴行为等不良作风,既损害了群众利益权益,也影响了践行党的宗旨的成效。种种错综复杂的原因,造成了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三、创造性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时代在变,世情国情党情在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彻底地践行党的宗旨,必须不断创造性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创造性贯彻群众路线的理念有了新飞跃。具体表现为:一是对群众路线有了新认识。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党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群众路线,就要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长期执政中,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二是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作用有了新认识。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要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来实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是党的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解决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的重要手段。解决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脱离群众,反对“四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更要靠创造性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解决好群众的利益权益问题,改善和提高民生,也必须靠创造性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贯彻群众路线的方式方法手段有了观念创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必须靠创造性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动员和组织群众加强监督和管理,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长期执政的道路上,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风问题是腐败的温床,“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必须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相结合,坚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通过立破并举、扶正祛邪,通过在巩固中坚持、在坚持中巩固,不断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努力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传承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经典方式,也创造出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新方式,即“教育、实践、四查、整建”四位一体的新方式。对此,必须在坚持和运用中给予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

第一,常态化、制度化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要转为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四查、整建”四位一体的贯彻方式,首先是“教育”,核心是问题导向和切入。要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键一步中的群众每年、每月反映的突出问题、反映强烈的问题,要结合信访突出问题,结合群体突发冲突问题,结合每年重要会议期间群众会集中集聚反映的问题,给予针对性“教育”。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复杂的矛盾过程,和群众民主协商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样的基础上,对干部进行群众观教育,进行党性党风党纪和民主法制教育,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进行勤政廉政教育,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思想认识,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在解决群众问题的同时,对人民群众也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目的是双赢,双方都提高基本素质。

第二,常态化、制度化地开展群众路线“新实践”。一是坚持每年都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权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不断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新实效。二是始终坚持各级领导带头,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始终坚持抓住问题不放、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标本兼治。始终坚持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不断把作风建设推向新高度。三是咬定理想信念和勤政廉政建设不放松。干部理想信念和勤政廉政建设,是执政中的基本工作。理想信念涉及对群众的感情和态度。对群众没感情、态度不好,很容易引起冲突和积怨。勤政能够及时勤快地解决群众利益权益问题。廉政能够赢得民心。所以抓“实践”就是抓具体群众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理想信念、勤政、廉政三个基点而展开,常抓不懈。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抓“新实践”,重点是要抓好基层一线的新实践,市县区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基层单位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直接,不良作风更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伤害广大群众感情。为此,一要坚持每一年都从着力解决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入手,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二要更加强化问题导向,紧紧盯住作风问题不放,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让广大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新成效。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不等不靠,立行立改;三要每年对拖欠群众钱款、克扣群众财物、侵占群众利益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属实的立即加以解决。

通过每年开展群众路线“新实践”,推动全党干部的思想认识每年都有新提高,作风每年都有新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每年都有新亮点,党的执政基础每年都有新巩固。

第三,常态化制度化法制化地抓“四查”。一是常态化制度化法制化地抓检查、督查。要努力构建科学的检查、监督与督查体系。上级对下级,要有科学的检查与督查网络,每年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检查整改。下级对上级、党员对干部、群众对公职人员,要有科学的监督网络体系,每年积极发挥群众和下级的监督作用。二是常态化制度化法制化地抓查处、查办。历史上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与贯彻过程就是一个百炼成钢、大浪淘沙的过程,有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有经不起革命与生死考验的叛徒逃兵,也有跟不上时代与跟不上队伍的掉队者。今天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同样如此,在长期执政条件下的权力腐蚀和金钱腐蚀面前,有的党员干部经不起权力和金钱的腐蚀,有滥用手中权力的,有乱花“三公”经费的,有吃拿卡要的,有权钱交易的,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有行贿受贿的,有腐化堕落的,有纸醉金迷的,有灯红酒绿的。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本身也是纯洁党的队伍,接受大浪淘沙的过程。因此,必须坚持每年对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进行坚决查处,对违法乱纪的腐败分子进行坚决查办,不断纯洁党的队伍,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四,常态化、法制化地抓整改、建章、立制、立法。必须在每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查处问题、查办违法乱纪行为的同时,一要及时根据问题抓整改,该改章的改章,该改革的改革,该立法的积极推动立法,用民主、制度和法制保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二要与时俱进地建新章、立新制,并不断给予丰富和完善。任何规章制度都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形成的,都有特定的生命周期。规章制度既是“做成的”,同时也是“长成的”,只有根据新实践以不断地吐故纳新,自我完善,才有生命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规章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需要针对党风政风问题的新情况,不断补充、修正、完善,使规章制度更具有时代性和可执行性。再者,任何规章制度都应是系统的而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系统环境中存在的,需要与其他规章制度相互匹配、相互配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还需要对群众路线的规章制度进行顶层设计,使这些规章制度与党、国家其他规章制度相适应、相协调,发挥系统作用。规章制度只有内化为心,外化为行为主体的习惯、作风,才能长久地发挥作用。群众路线教育与实践需要常态化推进,让党员干部做到对密切联系群众的规章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为行,制度化常态化地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风政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