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宁愿赤裸,拒穿皮草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动物权利的关注,反对穿着毛皮服装以及抵制对毛皮动物的虐待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话题。20世纪80年代,在动物保护组织“猞猁”(Lynx)的领导下,英国率先掀起了反对毛皮运动,给该国的毛皮产业带来沉重打击。据统计,从1985年到1990年,英国的毛皮销售下降了75%。90年代,在全球最大的动物权利组织“善待动物组织”(PETA)的领导下,美国掀起了反毛皮运动,各界名流应邀加入反对穿着毛皮服装和反对虐待动物的行列。在这股强大的潮流的引导下,原本被认为高贵、奢侈和充满女性色彩的裘皮服装变成了虐待动物、野蛮和剥削的象征。“猞猁”的一个宣传册子写道:“如同这只在猎人的脚边慢慢死去的北美郊狼一样,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动物被铁夹子夹住,然后被残忍地杀死。每年更有数以百万计的动物在它们短暂的一生中,被囚禁在毛皮农场的狭小、肮脏的笼舍,被毒气、电击或者毒剂注射杀死,然后被剥取毛皮。这一切浪费和苦难都源自怪异的时装产业。那是一个残忍、卑劣的行业。因为没有一个人需要毛皮大衣。它仅仅是一个地位的象征。但奢侈的衣服却以动物的痛苦和悲剧为其沉重代价。任何一个文明的国度都不应该容许残忍的毛皮贸易存在。那些穿着裘皮大衣的人们应该为裘皮光鲜的观念而感到耻辱。毛皮是美丽的,但只有在它们正确的主人——毛皮动物身上的时候才如此。加入道德上的多数派,反对毛皮交易!”

加拿大著名的动物权利保护组织成员阿什利·弗鲁诺(Ashley Fruno)在2008年香港时装周上打出反对皮草的标语。

“善待动物组织”(PETA)所制作的反对毛皮交易的宣传画
在毛皮贸易中,最为人所诟病的是对加拿大拉布拉多地区海豹的残酷猎杀。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动物保护组织的人们就对此提出抗议,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现代反毛皮运动产生的导火索。这些年来,加拿大政府不顾各种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的抗议,允许每年春天对东海岸的海豹进行商业性猎杀。加方所坚持的理由是:海豹不属于濒危物种,而且它们的捕食是导致近年来鳕鱼产量下降的罪魁祸首。
对海豹的猎杀通常在每年的3月末到4月初在圣劳伦斯海湾和纽芬兰拉开序幕。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在过去的5年中,遭到捕杀的海豹有97%不到3个月大,其中大多数出生还不到一个月!海豹幼仔之所以受到青睐,一方面是因为小海豹的毛皮精良,能在国际皮草市场上卖个好价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小海豹捕杀起来容易。进入21世纪以后,加拿大捕杀海豹的数量逐年回升。2006年,该国猎杀了33.5万头小海豹。另据法新社报道,加拿大渔业部长盖尔·谢伊(Gail Shea)宣布,2011年的海豹猎捕配额将从去年的38.82万头增至46.82万头,这其中包括40万头格陵兰海豹、6万头灰海豹和0.82万头冠海豹。在动物权利保护人士多年的抗争下,全球各地反对捕杀海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包括美国、墨西哥、南非等在内的多个国家纷纷加入禁止对海豹制品进行贸易的国家行列。在2009年5月5日,欧洲议会就以压倒性多数投票通过了一项法案,在欧盟范围内全面禁止进口包括海豹毛皮、海豹油及相关产品在内的海豹制品。
面对国际压力,加拿大方面看中了中国市场。如今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毛皮产品加工和生产国,同时也是最有潜力的消费国。2011年初,加拿大渔业部长访问中国,签署了向中国出口海豹制品的协议,此举被加拿大媒体大肆渲染:加拿大最大的报纸《环球邮报》1月12日报道说,“中国是个巨大的买主,而且没有动物权利意识!”加拿大一家海豹产品公司的老总也声称:“中国有缺乏道德良知的消费群体,他们才不在乎买的是什么产品呢。中国人什么都吃!”

屠杀加拿大海豹的血腥场景
加拿大政府向我国推销海豹制品的尝试把我们推到了风口浪尖。面对困境,我们的国人又该如何选择呢?国际动物保护协会加拿大分会主席吕贝卡指出:“中国的态度很重要,中国消费者或许可以终止眼前下一轮的海豹大屠杀。”我们现在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可以选择跟加拿大政府站在一道,延续残忍的海豹猎捕业,也可以选择跟哥伦比亚等其他禁止进口海豹制品的国家一道,对海豹制品说不,成为拯救海豹的希望所在”。
其实,在我国每年超过一万亿美元的进口商品中,海豹产品所占份额微乎其微。对我国民众来说,是否接受海豹产品,主要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道德问题。2011年初,全国政协委员张抗抗提交了一份《关于禁止进口加拿大海豹制品的提案》,建议政府禁止进口海豹制品,以净化中国市场和维护国家形象。而对加拿大来说,其国内也有不少民众反对继续猎杀海豹。
加拿大的毛皮贸易虽然近年来在各方的反对下,走向衰落,但在历史上却是该国的支柱行业,甚至可以说是立国之本。有学者指出:“没有毛皮的故事,就无法全面理解格兰德河以北这片大陆的早期历史。”加拿大著名的学者哈罗德·因尼斯认为:“加拿大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其边界很大程度上是由毛皮贸易决定的……毛皮贸易的重要性在于确定了本国的地理框架。加拿大后来的经济发展深受这一背景的影响。”
狭义上的北美毛皮贸易仅指猎取和交换带有优质皮毛的动物皮的交换行为,当时毛皮贸易中最重要的商品是海狸皮,其次是貂皮、狐狸皮和熊皮等;而广义上的毛皮贸易还包括交换动物皮革的行为,如北美东南部的白尾鹿皮,西北地区的驯鹿皮、麋鹿皮,以及大草原上的野牛皮等。不过,海狸皮贸易是整个毛皮贸易的核心,在交换的过程中,它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毛皮,其他动物的毛皮和交换的商品都要换算成海狸皮来计算。如1733年哈德逊湾公司在詹姆斯湾的麋鹿河毛皮站(Port Moose),一张标准的海狸皮(Made Beaver,简称MB)可以兑换下列物品:0.5磅珠子(米色的)、0.75磅彩色的珠子、1只黄铜壶、1磅铅弹、1.5磅火药或2磅糖。
毛皮贸易是北美历史早期一种重要的边疆开发形式。自从白人殖民者踏上北美大地的时候起,最初的交换就开始了。直到19世纪70年代前,在南到墨西哥湾、北至哈得逊湾沿岸,从大西洋直到太平洋岸边的广阔范围内,都先后出现过这种经济形式。它曾经是法国的新法兰西殖民地存在的基础,也是列强争霸和促使他们深入北美大陆内部的关键因素。毛皮贸易是北美早期发展史的一条主线,沿着这条主线,波澜壮阔的北美早期历史画卷次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