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三板到科创板
4月18日,安信证券新三板研究负责人诸海滨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三板出身的企业占科创板受理企业比例接近四分之一,比例确实挺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新三板的20家公司,其中挂牌公司9家,已摘牌公司11家。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20家出身新三板的科创板受理企业是:
挂牌公司9家——江苏北人、凌志软件、联瑞新材、泰坦科技、金达莱、西部超导、嘉元科技、映翰通、久日新材。
摘牌公司11家——龙软科技、苑东生物、南微医学、紫晶存储、天淮科技、世纪空间、木瓜移动、杰普特、华特股份、安博通、贝斯达。
那么,这些出身新三板的企业与整体84家科创板企业相比,处于什么水平呢?
“从出身新三板的公司的平均营收、利润等来看,与已受理的八十多家科创板企业整体相比,体量上接近,其他指标也可以。”诸海滨指出,“但也不是说新三板去科创板的公司就一定比其他的企业好,因为我们也注意到有些原来是排队IPO的企业现在转到科创板,还要看它们是不是符合科创板的属性和定位。”
“我们注意到,有些去科创板的公司是在新三板市场上经过融资从小变大的。典型的比如映翰通,挂牌的时候大约只有一千多万利润,今年已达到四五千万利润。”诸海滨说,“未来一些企业,比如规模在1亿至5亿之间,利润在一千万至四千万之间,它们可能会先在新三板培养长大,然后再根据企业的特点和股东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板块上市。”
尴尬的是,出身新三板的科创板受理公司中,摘牌比挂牌多。
对此,九泰基金管理公司产业投资部总经理郑立昌表示,新三板和科创板都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中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架构设计来看,科创板是交易所证券交易市场,新三板更像是一个股权交易场所。20家企业中有的是摘了牌再申报科创板,有的是挂牌同时申报科创板,并没有本质差异。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由于此前新三板是注册制,A股是核准制,新三板转板至A股有“三类股东”的拦路虎,许多企业只能选择摘牌去IPO。而即将开板的科创板是注册制,解决了“三类股东”问题,再加上全国股转公司近期已发文表示,新三板申报科创板不需要摘牌。
“未来相信三板公司不摘牌去申报科创板的会越来越多。”诸海滨说。
不过,对于去科创板的摘牌企业远高于挂牌企业,南北天地(430066.OC)董秘、“董秘一家人”创始人崔彦军坦承:“新三板头部企业是科创板的重要来源。由于新三板交投极其不活跃,交易市场战略定位缺失,造成大量优质企业为谋求新的资本路径而摘牌,所以出现已摘牌企业科创板IPO占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