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历史文化暨宋代府州折家将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54/25450054/b_25450054.jpg)
二、西夏军中的作战对象
折家将的业绩,首推对西夏的抗击。终北宋一代,折氏在与西夏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其战绩在北宋对西夏作战败多胜少的纪录中,尤为瞩目。
(一)李继迁
李继迁,党项人,宋朝赐名赵保吉。太平兴国七年(982),其兄李继捧封图归宋,继迁不服,留在故地,抄掠宋朝边境。其孙元昊建立西夏国后,追尊为夏太祖。至道元年(995)至至道中(996),折惟正“所居里时,与迁贼(李继迁部)接境,临阵交锋,□□□□□月,朝廷嘉其功効”。
咸平二年(999)秋,河西黄女族首领蒙异保及府州属部啜讹等,引李继迁之众犯麟、府境。折惟昌、折惟信兄弟及其从叔折海超率子弟兵迎战,夏兵众多,宋军势孤,“惟昌臂中流矢坠马,摄弓起,得裨将马突围出”,折惟信与折海超阵亡。
(二)夏国主嵬名元昊
嵬名元昊为西夏开国君主,骁勇好战,经常亲率军队与宋朝作战。元昊祖姓拓跋,唐代赐姓李氏,宋真宗时又赐姓赵氏。宝元元年(1038),元昊自立,改姓嵬名。康定元年(1040),嵬名元昊率兵攻击宋朝边境,折继闵率所部出塞,掩其不备,俘斩甚众。庆历元年(1041),元昊亲率军攻麟州不克,转而集结“数十万众”围府州。折继闵指挥士卒守城,坚持月余。“元昊躬督战”,无奈损失惨重,只得退兵。继闵乘势出击,俘敌数千人。
(三)皇族嵬名察哥
嵬名察哥为夏崇宗乾顺之庶弟,“雄毅多权略”,在西夏重用皇族的国策下,成为西夏统率主力部队的高级将领。宣和元年(1119),统领六路边军的童贯迫使西河经略使刘法出兵伐夏,察哥率三路兵迎战。当时宋廷命麟、府二州随军出战。宋夏双方战于统安城,宋军大败,死伤甚众。
不过,折可存却因杀敌有功,升任合门宣赞舍人。
(四)梁太后
西夏梁太后为惠宗李秉常生母。秉常年7岁嗣位,梁太后摄政,直至病死时仍掌实权。元祐六年(1091)二月,折克行会诸将出折水川与夏兵鏖战,斩获千级有奇。时西夏寇境,折可适斩杀其守烽人,使得烽火不传,故突袭而大破尾丁硙,斩获万计。回军途中,遇西夏军追击,亦败之。其后,西夏军大举来攻,自后楼铺逢游骑,转战至马岭。又设伏于洪德川,伏发,夏军大乱,梁太后逾山而遁。
绍圣四年(1097),西夏梁氏频繁内侵,三月“庚午,夏人大至葭芦城下……辛巳,西上合门使折克行”入羌地应援,“破夏人于长波川,斩首二千余级,获牛马倍之”。折克俭亦随行此战。
(五)万保移埋没
咸平二年(999),李继迁之党万保移埋没来攻府州,折惟昌与宋将宋思恭、刘文质败之于埋井峰,斩杀擒获甚众,夺其牛马、橐驼、弓矢。
(六)钤辖吴埋堡等
元丰四年(1081),宋出五路大军讨西夏,次年(1082)双方战于三角岭,鄜延路统将种谔收复米脂城,其间欲从安定堡运粮草于军前,西夏军诱使宋军抵达蒲桃山,折可适独自出战,将其击败;折克禧等三千折氏部落子弟又“从麟府路军马张世矩败西贼于浪王新堡”
。同年四月,折克行破夏军于青冈岭,九月又破于厮罗川。六年二月,克行率军攻击夏军三角川,斩钤辖吴埋堡等。@@
(七)大将咩保吴良
元丰四年(1081),折克行将三千子弟兵从征西夏。退军途中,西夏大将咩保吴良率万余骑兵来追。克行殿后,大破之,斩咩保吴良。折克行后数次出征西夏,“与西人战大小百七十遇,未尝丧败,掳获钜万万”
。
(八)统军嵬名阿理
绍圣二年(1095),西夏军出没葭芦川,折可适出劲兵挠之,数十日后西夏军遁去。元符元年(1098),宋廷密诏折可适,欲使其拉拢夏统军嵬名阿理及其监军昧勤都通,此二人“皆西界用事桀黠首领”,“勇悍善战”
。折可适等人轻骑夜袭其驻地,围其营帐。二人大惊失色,乞求保全性命,折可适以宋恩慰谕,俘获“其家族部凡三千余人,皆许以不死”
。这一事件也使西夏国主为之“震骇”
。
(九)左厢钤辖令玉儿等
绍圣五年(1098),折克行掩袭夏军于鸟浪娘部,生擒西夏左厢钤辖令玉儿、没崖及副钤辖兀勒香等多名部族首领。
元符二年(1099)正月,折克行与折可大大破西夏兵于藏才山,生擒西夏钤辖哩旺扎布;同年,主持进筑河东八城二寨,打通了麟州路与鄜延路的交通要道。
(十)西夏属部酋长
咸平二年(999),折惟昌等在击败李继迁之党后,“又破言泥族拔黄寨,焚其器甲、车帐,俘斩甚众”。
庆历元年(1041),折继闵领兵行至汴黄、吴拔尼(即浪黄、兀泥两个部族),偶遇西夏军,遂战于横阳川。折家军除斩获兵卒、财物外,还“擒羌酋十余人”@@。
元丰六年(1083),折克禧败西夏军于真卿流部@@。同年春,有西夏属部进犯麟州,折克俭以矢石克之,“诛获百余级。招降耆倪数百户,夺畜产千记”
。
元符二年(1099),西夏部族以数千骑围困婴城,“诸将失色”,唯折克禧单枪匹马,“免胄而出”,再现先辈折可适独战西夏军之雄风。他以宋开国初“下宽大之诏,将所削地”复还其部落一事说服部酋,力使“虏气丧慑”,败兴西归。
大观(1107—1110)、政和(1111—1118)10余年间,西夏“酋之桀黠者”女崖频繁率众侵扰宋西北边境,致使边地动荡、民不聊生。最终折可存设奇谋,以不足百人的伏兵,生擒女崖,边境遂宁。
(十一)不明将领
庆历三年(1043),西夏数万兵众在从清塞、金城等堡撤退之时,折继闵追及于杜胡川,大破其众,斩首400级,获其甲马。
熙宁三年(1070)至四年(1071),“西夏叛盟,朝廷命将出师”。西夏军寇庆州,宋廷诏种谔合鄜延、河东路大军,城罗兀以牵制之。折继祖以所部为先锋,遇西夏兵于开光川、尚堡岭,再战皆利。折可柔、折可俭等折家子弟兵深入敌帐,降800部落户。种谔担心夏军抄袭粮道,即以3000人属折克行,战葭芦川。折克行奋勇先登,诸老将赞叹:“真折太尉子也。”
绍圣三年(1096),折克行击西夏军于遮没,大败之。九月,于青冈岭又破之。是月,夏军犯鄜延,折克行统兵牵制。时“孙览帅太原,议城葭芦,以复故地”。折克行出界遇西夏军于没击浪,随后于津庆川大败夏兵,斩2800余人。
从绍圣四年(1097)到五年,折克俭等人两次随军出征西夏,所获甚多。其中绍圣五年,折克行则于青冈岭等地4次击破夏军。
崇宁三年(1104),西夏军围攻镇戎,折可适先声夺人,攻占险要之地。夏军一路回避,欲绕开折家军进兵,转至银冶关,正遇折家军顿兵瓦亭寨,遂一日而遁。翌年,宋军欲乘西夏军无功而归、气沮疲乏之际追击之,朝廷命折可适所属的泾原之师与环庆之师会于灵州川,环庆兵失约。折可适当机立断,命分兵迎战,以出其不意之谋迫使西夏军仅能依山自保,俘斩数千人,而首领居三分之一。
建炎二年(1128),在赵宋王朝已然南渡的情况下,折可求降金,依旧驻守府州故地。但在绍兴九年(1139)八月之前,折可求仍存世之际,西夏军攻城略地,占领了府州。从此,折氏失去了世袭的领地。
折家将数代与西夏作战,前后达百余年,西夏骑兵始终未能东逾黄河。正因如此,西夏对折氏恨之入骨。西夏军在袭取府州后,把多年的积怨倾泻于折氏祖坟,夷坟茔,戮尸骨,无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