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历史文化暨宋代府州折家将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折家将因何对后世的影响不如杨家将

上面说到折家十世为将,创历史之最,然而它对后世的影响,却不及杨家将,这是为什么呢?

就个人知名度而言,折家没有达到杨业“无敌”的高度,而这位无敌的英雄下场却十分可怜,受冤而死。巨大的反差刺激着人们的同情心和关注度,自然会大力传播其事迹。至今最广为人知的英雄莫过于关羽、岳飞和杨业了,他们有个共同点,都是悲剧英雄,几千年来,军事水平就数他们最高?不见得。《三国演义》《精忠岳传》《杨家将》等等文艺作品,使他们的影响超越其他英雄之上。就杨业而言,刚牺牲,就有名臣李若拙为他写《杨继业传》孙仅:《大宋故谏议大夫赠礼部侍郎李公(若拙)墓志铭》,李裕民:《绝密军事会议如何会惊现于世—— 〈宋史·杨业传〉揭秘》,载《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到北宋中叶,从上层到民间,都广泛传播他的故事欧阳修:《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卷29:“继业,太宗时为云州观察使,与契丹战殁,赠太师、中书令。继业有子延昭,真宗时为莫州防御使,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中华书局,2001年,第444页。。到明、清,有关杨家将的小说、戏剧,越来越多。折家没有专门的小说与戏剧,仅在杨家将中出现折太君的形象而闻名于世。

这里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杨畋的作用,这位杨家将第五代的人物,考中进士,跻身士大夫行列。他广泛交友,著名的有范仲淹(989—1052)、梅尧臣(1002—1060)、欧阳修(1007—1072)、韩琦(1008—1075)、蔡襄(1012—1067)、韩维(1017—1098)、司马光(1019—1086)、王珪(1019—1085)、王安石(1021—1086)、苏辙(1039—1112)等。其中,韩琦、司马光、王珪、王安石为宰相,范仲淹、欧阳修、韩维、苏辙为执政(相当于副宰相),梅尧臣是著名诗人,蔡襄是第一流书法家,他们都有大量著作传世,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欧阳修还为杨业所藏兵书作跋、为杨畋之父作墓志铭,苏辙为作哀辞,王安石为杨畋文集作序,司马光将杨弘信写入《资治通鉴》,这对扩大杨家将在社会上的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李裕民:《王安石与杨畋》,《杨家将文化》,2014年第4期。

反观折家,长期在府谷一角,又主要与武人打交道,未能在士大夫群中扩展他们的影响。直到北宋末、南宋初,才出现折彦质(约1080—1160)这位文武兼长的人物,能比较长时间与士大夫接触,可惜,他因为主张抗金,受秦桧排挤、迫害,郁郁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