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历史文化研究(第九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未央宫遗址申遗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薛玉彤 徐卫民

(西北大学 文化遗产学院)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北京市进行考察时讲道: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汉长安城是全国的一张名片,是目前保存下来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都城遗址。未央宫是汉长安城中最重要的宫殿。经过多年的努力,著名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于2014年6月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世界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但是申遗只是保护利用的一部分,如何保证申遗之后未央宫遗址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大问题,也是汉长安城如何保护利用需要考虑的问题。笔者已经关注该问题多年,现提出来,抛砖引玉,为长安城的保护利用献策。

一、提高全民保护意识,明确保护责任

未央宫遗址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每个主体都应发挥自己的职责与义务,包括各级政府、游客、大众、媒体以及各个相关组织。只有在这其中的每个主体能各尽所职、形成合力,未央宫遗址的可持续发展才会不只是纸上谈兵。除了未央宫遗址目前各个主体所负有的一般职责外,在这里可以探索更多的针对未央宫遗址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思路和方式。

(一)中央政府的职责

未央宫遗址作为文化遗产,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中曾有明确提出:“本国领土内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认定、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产后代,主要是有关国家的责任。”这表明,作为文化遗产的大遗址的保护与发展,中央政府居决定性的主体地位。未央宫遗址作为具有公共产品属性资源,有不可再生以及不可替代的属性,这些决定了未央宫遗址的可持续发展的保护过程中,中央政府是最具导向性的主体,它所负担的责任也最重大。

第一,应制定保证未央宫遗址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持续加强制度供给

这样不仅使未央宫遗址整个可持续发展过程更加规范化,也为今后其他大遗址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护。

在未央宫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家文物局应起到指导性作用。目前,国家对大遗址的保护管理发布的有《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等,都是对大遗址保护发展起到规范规划作用的文件。但由于我国大遗址保护起步较晚,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关于大遗址后续发展的管理办法仍有空缺。在目前国家遗址公园纷纷建成发展的背景下,国家文物局应出台相应的在大遗址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办法与法律法规,规范大遗址的发展。如可出台对于遗址地拆迁居民的赔偿管理办法、大遗址中涉及的企业行为的管理规定等等。保持规章制度供给,为我国的大遗址保护与利用保驾护航。

第二,对未央宫遗址实行财政倾斜

未央宫遗址经过申遗之后才初现规模。目前各种盈利性设施建设都还未配套完全。加之前期投入太多,因此,未央宫遗址的发展初期可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忽略不计。西安作为西部的省会城市,经济欠发达,因此,未央宫遗址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国家政府财政的长期投入,否则会对地方的政府财政造成很大的压力。

可对未央宫遗址实行减税免税政策,在随后的一些保护和发展措施中,中央政府应进行拨款。不应让未央宫遗址的保护发展资金全由地方政府和管委会承担,这种压力之下可能会造成为了短期经济效益带来的对遗址的损坏。在前期的申遗中未央宫遗址已投入大量资金,但未央宫遗址今后的发展更应得到关注与重视。国家文物局应采取各种形式,对未央宫遗址采取实质上的经济补助,才能缓解由于资金不足可能带来的破坏可持续发展的行为。

第三,未央宫遗址的发展需要动员社会各界来广泛参与

政府除了出台各项纲领性的规章管理办法、实行财政倾斜外,国家文物局还有责任利用各种媒体对未央宫遗址的保护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在社会上引起民众对大遗址的关注与保护的意识,给未央宫遗址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地方政府的职责

未央宫遗址虽属于国家所有,但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却拥有实际的管理和使用权,是未央宫遗址保护发展的主要责任主体。地方政府在未央宫遗址可持续发展的决策过程中,如果职责使用得当,便是对社会的福利;如出现偏差,则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恶果。对于遗址的保护与发展,地方政府的责任重大,应慎之又慎。

西安市政府和西安市文物局的首要职责是认真执行贯彻中央的文件,这是建立在以保护未央宫遗址为最根本的基础,严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基本方针,避免因短视,追求一时政绩和经济效益造成的破坏。任保平.基于生态旅游理念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 [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在严格执行国家方针政策的同时,还需根据本地特殊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出台地方性法规,目前对于未央宫遗址的管理办法,地方已经出台了比较健全的保护法律法规。因此,执行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除此以外,还要平衡好未央宫遗产保护发展和经济开发两者的关系,使两者互相依存,而非矛盾冲突。除去以上一般职责外,对于未央宫遗址可持续发展的职责,这里有一些思路,供参考:

第一,关于打造区域品牌效应

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的无形总和,是所代表商品的商标、性能、民族、效用、市场定位、文化内涵、消费者认知程度等。张利洁,赵泽斌.对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开发问题的思考 [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版),2003(3).文化品牌是在原生态的、无规则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有目的地选择、凝练,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包装、销售、开发、消费等环节进行市场培育,逐步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精品。覃萍,覃剑.打造柳州文化品牌新思路 [J].改革与战略,2004(6).

历史文化品牌是一种来源于传统文化的具有经济、社会效益的结晶。要对传统文化在进行保护传承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来运作发展,才能形成独具文化特色的市场品牌形象。而区域文化则是地区内人们的共同文化信仰,在经过一定的整合与推广后,便能形成当地特有的文化旗帜,不仅能凝聚增强区域内的文化信仰,同时也可获得其他地区区域的人们的认同感,让人们感兴趣喜爱之后,所进行的一定的消费行为,便能为文化传承带来更多的经济支撑,长此以往,便可带动区域经济。

历史遗迹品牌与传统商品品牌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是一种对于文化的追求和享受,具有长期性、独特性、持续性的特点。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拥有众多朝代的文化遗迹。如何在众多的历史遗存中打造出未央宫遗址独特的品牌效应,关键是要找准定位,发挥文化软实力。未央宫作为西汉政治文化的中心,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历史、艺术价值不可限量,要将它们挖掘出来并能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才是未央宫遗址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第二,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社会效益

未央宫遗址作为公共性的社会遗产,实现社会教育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是其社会效益的体现。大遗址的可持续发展也涉及大遗址的公共价值,只有做到能为区域内居民服务,为居民提供物质精神资源,才能与居民整个区域共生,共同发展。历史遗存是具有多重价值的人类共同财富,同时也是进行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场所。作为已经成功申遗的未央宫遗址应在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这样才能在带动区域发展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未央宫遗址所在地方政府首要的任务与职能是作为社会服务机构,向大众提供免费服务,而非盈利性机构。因此,要发挥未央宫遗址的教育、社会功能,应向大众提供免费学习参观的场所;其次,未央宫遗址应负担起美化周边区域生态环境的功能,作为地标建筑的同时应成为市民休闲活动、游览休息的功能区。在这种要求之下,未央宫遗址区必须重视加强其环境保护工作,增加绿化面积,成为城市绿肺,改善居民生活;未央宫遗址应申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的中小学、大专院校的学生可以参观感受未央宫遗址两千年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以上这些不仅发挥了文化遗产作为非营利机构的社会职能,同时也无形中在群众内部进行了宣传,增加了遗址的关注度。

第三,通过各种途径对未央宫遗址进行宣传推广

申遗对于未央宫遗址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起到一个很好的宣传作用了,在经过申遗、拆迁、环境改造、向大众开放这一系列的工作之后,未央宫遗址已经引起了足够多的关注,也更加被世人所了解,同时也提高了知名度。但是,在未央宫遗址申遗之后,为了能使遗址达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进一步不断地宣传推广是十分必要的。除了传统的进行讲座普及、走进社区、走进学校等,还应开辟一些新的更贴近目前人们生活的有效方法。如,目前国内宫廷剧盛行,很多优秀的国内古装宫廷剧还被引进到许多国家,引起很大反响。因此,通过电影电视剧这样一种被大众所熟知的媒介来进行宣传,对在遗址区内进行影视剧甚至综艺节目拍摄的剧组,在不破坏遗址安全性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政策;也可直接联合影视公司筹备开拍以未央宫遗址为背景的影视剧,为遗址拉拢人气。这么做一来为遗址保护筹措了资金,但更重要的是对遗址起到了宣传的作用,调动了社会各种力量关注未央宫遗址的发展。

第四,建立良好的投资体系

要建立良好投资体系,首先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完备的大遗址相关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将大遗址产业的相关的企业运行发展纳入法律的监控之下;其次要构建完善的投资和融资体系,让企业得到真正的利润,他们才会愿意发展壮大大遗址的文化产业。

最后,未央宫遗址作为汉长安城遗址未来发展保护最重要的一环,政府对其的保护发展应兑现之前给予的特殊承诺,不能完全将未央宫遗址发展保护这一重任交由管委会,却不给其筹措资金的权力,这样是不现实的,也是对遗址的不负责任。

(三)文物保管所的职责

文管所的主要职责是,对遗址本体的保护管理。根据1982年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3年全国人大最新修订)中第十四条、第十五条明确规定:文物古迹维修保护“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王东:《大遗址的可持续性保护研究》,吉林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因此对于未央宫遗址本体的保护,一定要坚持“最少干预原则”,最大限度地还原遗址的本来面貌。未央宫遗址属于很典型的古建中的大型土遗址,由于土遗址一般比较脆弱,因此受到了比较严重的自然侵蚀和植物破坏,因此给发现及保护工作带来难度。针对地面上的遗迹,因风雨侵蚀等侵害,应采取加固危险物体、填埋、隔离等措施,来延长遗址的保存时间。

鉴于目前未央宫遗址本体的保护良好,只是露天保护,风沙很大,玻璃制的覆罩很容易被灰尘覆盖,因此,保护与后期维护都是文管所应尽的职责。

(四)汉长安城大遗址特区管理委员会的职责

遗址特区管委会作为未央宫遗址可持续发展的直接执行主体,其责任更大,任务更艰巨。对于未央宫遗址的可持续发展要有具体的措施,保证未央宫遗址的管理、文化、资金都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管委会的首要职责是保证遗址不会遭到破坏,做好遗址的发展规划,按规划严格施行。在规划范围内对遗址进行适度的旅游发展,使未央宫遗址的文化历史内涵得到推广与认可。除此以外,管委会的重要职责主要是:

第一,对历史文化风貌的保存

历史风貌保护实际上是对民族文化记忆的保护和文化认同的需求。它以历史建筑物遗留和空间环境为依托,得以延续。未央宫遗址作为中国早期的帝国宫殿遗址,具有十分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且具有不可替代和唯一性的地位。因此,对于未央宫的历史风貌的保存本身是对遗址本身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历史风貌的保存与传承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历史建筑遗存的保存。未央宫曾经是西汉政治权力的中心,但之后遭到了人为与自然的破坏。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未央宫遗址内只有少数的遗迹遗存处于地面之上,大部分都埋于地下。因此,对于未央宫遗址历史建筑遗存的保护除了地面上的以外,对于地下埋藏的遗址也要进行完整的保存。

其次,历史人文的保存。未央宫作为西汉的宫殿,其背后的历史底蕴是深厚的。要将未央宫遗址的历史人文风貌保存传承下去,便是要将未央宫的历史人文装进遗址区域内,让来参观的游客都能体味到它的文化内涵。历史风貌的保护不仅仅是保护,还要能体现其中的风貌。除了建立遗址博物馆等实体展示方法外,还可以以其他多种方式展现其文化内涵,如:前殿是皇帝上朝办公的场所;天禄阁内曾有西汉学者刘向,曾在此辑录了《战国策》等书;新朝时期王莽忽视档案文书作用,将天禄阁和石渠阁作为铸币场所;石渠阁内在西汉宣帝刘询时召集了一次学术会议;西汉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等等,这些都可以在遗址展示的地方以宣讲或演出的形式向游客们展示,一定要展现出西汉的宏大与繁华,但一定要避免人为刻意的烘托出遗址的历史氛围。

最后,历史格局的保存。未央宫遗址内的完整空间,包括遗址建造时的整体格局、地势选址等都是必须完整保存不能破坏的。宫墙内的宫廷陈设、排水系统、主要道路划分出的功能区在今天仍然十分清晰。因此,要让未央宫遗址展现出其独特的气质,便不能改变它两千年以来的格局肌理。要控制楼高,这个是最基本的,空中的视线是展现大遗址格局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要让前殿遗址成为遗址区内最高大宏伟的建筑,才能给游客以苍凉厚重的历史感。任何建筑不得以任何理由破坏遗址区的控制视线也不能破坏遗址区内的本来的道路格局。

第二,对生态环境的维护

未央宫遗址周边由于长期以来附近村民生产生活的原因,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到持续破坏,十分脆弱。经过了未央宫前殿遗址区环境整治工程后,前殿遗址区环境整体已经有了很好的改良,前殿遗址的环境绿化情况已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目前,对未央宫遗址区域生态环境的维护主要有两大点,水质和绿化。在未央宫遗址区居民拆迁前,由于遗址所在地不能深挖埋管线,房屋前普遍存在污水渠,非常影响环境。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污水废水大量出现,遗址区内的居民排水一直成问题,绝大部分村民家中没有自来水,使用旱厕,排水靠明渠。在拆迁后,对未央宫遗址内的排水系统进行改善,在充分保证文物的安全性基础上,要保证遗址内污水、雨水的排放。

对未央宫遗址区的绿化要符合其历史的气息,要能衬托出遗址宏伟大气的历史格局,营造出千年古城的氛围。因此对于未央宫遗址内的植物品种要加以筛选,多参考古籍文献里提到的有关汉长安城树木的文章诗词。如《三辅黄图》中对长安城的描述十分详尽,《史记》《汉书》《西京赋》《两都赋》《上林赋》等古籍中有关汉长安城的描述都是可以借鉴的。

还应注意的问题是:环境的监管问题,防止破坏环境的如乱倒垃圾、破坏植物等现象发生;对遗址区域内的日常环境清洁状况的维护。垃圾及时清理,公厕保持干净卫生,营造良好的参观游览环境。

第三,所有权、经营权分离

未央宫遗址除了具有人类共同遗产这一特性外,还具有文化、历史、艺术、科学等方面价值,因此,未央宫遗址的管理运行必须是非营利性的。根据2013年8月26日起施行的《西安市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保护管理办法》中第六条规定:未央宫遗址不得转让、抵押,辟为参观游览场所时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在文化遗产保护界,长期以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都是饱受争议的一个问题。尽管在经济学中,“两权分离”以其优势已获得了大部分人的赞成,被广泛应用,但就大遗址保护来说,其经营权转让是不正确的,必须加以否定,这是对遗址本体的破坏,须严令禁止。但对于非遗产类的一些项目,除去遗址本体的部分,应当可进行一定程度的两权分离。

在文化遗产界,多数反对两权分离的原因是害怕经营权的出让会破坏遗址本体的所有权,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威胁到遗址的安全。许多学者包括大众认为,如让出了景区的经营权,企业便会在利益的不断驱使下,为了尽快收回成本而对景区进行过度开发。但如果只出让遗址遗迹本体以外的部分经营权并对这部分加以管理,设置严格的规章制度等,便可打消这些疑虑。就目前对于国内的大遗址开发过度的情况进行总结,其遗产资源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并非是出让部分经营权等市场化手段所造成,真正的原因往往是对遗址认识不足、规划不够周全、相关部门监管不够到位等。况且,只要有经营行为的存在,遗址就会受到因追逐利润而可能被过度开发的威胁,与经营者的身份无关。若是由行政部门自己来经营,利益驱动也是同样存在的,加之其经营者与管理者身份的重叠,便很可能出现监守自盗的现象。所以,只有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针对出让经营权后的监督管理机制,才是能够确保大遗址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对此,未央宫遗址公园的管理可效法美国。未央宫遗址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地面遗存较少,且有在遗址区不得有加盖仿古建筑的规定,因此,遗址区可观性较差。可将遗址公园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遗址遗存展示保护区域,另一个是文化体验区及生态农业区。将体验区与农业区的经营权与景区所有权剥离,并制定严格合理的合约来确保双方的义务与权利,授权投资者依法有偿取得一定期限内的对景区的经营收益权,按照法定程序公开招标。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国家所有、政府监督、企业运行”。将文化体验区及生态农业区内的一些例如餐饮、娱乐等设施的经营收益权向全社会招标,不但能解决未央宫遗址区内地面景观少、可观性较差的问题,而且能带给游客更多娱乐选择,同时也为遗址的保护提供了经费补助。这样在不涉及遗址本体所有权性质改变的情况下,既保护了遗址本体不受破坏,也为遗址区的经济注入了活力,能长远地带动遗址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实行品牌化效应。所以适度地将大遗址的经营权转让是很值得尝试、应加以提倡的。当前应当注意的关键问题是,弄清大遗址中哪些部分经营权可以转让,应该以什么方式转让,以及转让应满足哪些条件,这些才是应该严格加以规范的地方。

未央宫遗址区经营权转让的具体操作过程应为:根据《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管理规划》先报请省政府或文物局批准,公布招标资质,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之后项目的开发建设以及管理经营由中标的公司来进行安排运营。这种类型的经营权转让,必须要有一些约束性合约条款,可以作为政府对其经营活动进行管制的方式。经营和服务虽然是由私人进行,但它们与遗址区的管理发展密不可分,并且这些私人行为也会对遗址本体的保护产生重要影响,必要的约束是对大遗址保护的重要保障。

而对于大遗址部分经营权转让的问题,有几个原则必须要严格遵守:首先,一切必须建立在遗址受到完整保护不被侵害的前提之下,要确保未央宫遗址管理单位或部门自身的非盈利性质不得动摇;其次,建立起严格健全的管理程序,不仅对中标前申请的公司资质要严格审核,禁止暗箱操作,而且对于中标的公司在对景区的经营过程中的一系列行为实行严格的监管,包括对其经营内容涉及的历史文化部分加以审查监督,以免出现不符合景区历史氛围的情况,并且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要有持续的定期的检测,以防遭到破坏;再次,开发商都必须严格按照政府和有关部门审批的规划进行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活动;最后,经营权的转让只是作为一项辅助措施,目的是为了能够使游客们更好地体验到遗址区所传达的历史文化氛围,能有更多的在遗址公园里享受游玩的机会,同时也为遗址能有更好地保护和发展筹集经费。因此,本着这样的目的要对转让经营权的所有过程全部公开,并且对于获得经营权的公司要保持严格的监督,一旦有违规或可能会破坏到遗址区保护的行为,要立刻收回经营权。最好能发布一些管理法规办法等,才能有保障。

第四,积极推动未央宫遗址的文化产业发展

未央宫遗址有着相当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管委会作为主要负责单位,有责任挖掘这其中的价值,转换为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未央宫遗址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将未央宫遗址资源有效的、合理的开发利用,并且将区域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与之相结合。利用文化产业发展反哺遗址保护,再以遗址保护支撑文化产业发展,这样的良性循环后,未央宫遗址的保护便不用完全依赖于政府的扶植。

(五)企业的职责

在大遗址保护发展的过程中,一般存在两种类型的企业,一种是实施大遗址展示利用和管理的企业,一种是为大遗址作为旅游资源而提供相关的旅游配套服务的企业。遗址的可持续发展也与企业的行为息息相关。

由于企业本身所具有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属性,并且会有因过度开发和管理不当造成对大遗址及其环境破坏的危险。因此,在未央宫遗址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便要求遗址区内涉及的相关企业必须遵守保护大遗址的管理条款和约束,合理合法地追求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未央宫遗址内的相关企业在未央宫遗址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履行的职责有:

第一,公开招标,公平竞争

在大遗址内的相关企业是需要一定资质的,而招标时,经常会出现不符合资质的公司企业通过暗箱操作而中标。这样做的后果伤害的是遗址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因此管理部门一定要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让符合资质的中标企业来协助管委会完成未央宫遗址的保护与发展。

第二,处理好与大遗址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在未央宫遗址区内的相关企业提供展示和旅游服务的同时,要意识到大遗址的不可再生性,不能因为短期的经济成本和经济效益而对大遗址的本体和周边环境造成永久性破坏。要认识到未央宫遗址是企业得以盈利的根本原因,企业与遗址的利益是共生的。只有未央宫遗址得到可持续保护发展,企业便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与生存。

(六)公众的职责

大遗址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公众的共同维护与监督。这里的公众包括了游客、周边居民、广大民众与志愿者。

游客的职责:在观赏游玩的时候,不得毁坏遗址与文物,在遗址区内的绿化地带也不可随意踩踏,破坏绿化。若在参观的过程中,对遗址的管理发展有意见与建议,要与遗址内的工作人员沟通,帮助监督管理部门能够更好地使遗址得到可持续发展。

周边居民的职责:因为未央宫遗址具有承担着改善区域环境和城市绿肺的功能,因此,来这里休憩、散步的周边居民会有不少。对于这些居民,他们需要做的是共同维护好这片城市绿地,不要毁坏草坪、乱丢垃圾。

志愿者的职责:在大遗址保护中,文保志愿者正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大遗址作为社会公益服务场所,将大众吸引来参与到遗址的服务活动中,从而建立起志愿者服务组织,是很有意义的探索。在志愿者中,可多招募一些与遗址保护相关的专业人士,如历史考古类、环境保护类等领域内的从业人员或学生,怀着对未央宫遗址的热情,对未央宫遗址的可持续发展行使自己的使命。志愿者的主要职责是对遗址区的遗存和文物进行讲解和宣传,还要制止展示区内对遗址的破坏行为。他们是遗址的保护者和宣传者。

广大民众的职责:对于广大民众来说,要对未央宫遗址的发展与保护加以关注,可以起到监督的功效。因为未央宫遗址是属于全人类的,它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造福于民的。提高对遗址的关注度和保护遗址的自觉性,是广大民众必须努力做到的。

(七)媒体、教育机构与民间组织的职责

在未央宫遗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媒体与各个教育机构也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媒体对未央宫遗址的宣传推广和监督起到很大的作用;而教育组织也在群众中间形成对遗址保护的氛围;民间组织作为第三方应起到监督遗址发展运作的功能,为遗址的发展和管理献计献策。

大众传媒具有一定的引导大众价值观的作用,因此,媒体的职责主要是起到监督宣传的作用。除了“汉唐网”这类门户网站之外,还包括各类新兴媒体如移动电视、手机、互联网、微博等,对于未央宫遗址的一举一动都要进行报道。秉着对社会、国家、公众负责任的态度,让未央宫的管理发展所有步骤都透明化,对威胁未央宫遗址安全的行为要坚决彻底曝光;在起监督作用的同时,也要运用多种手段包括图片、文字、影像等表现形式,对未央宫遗址进行持续的宣传与报道,吸引大众的关注度。通过网络、手机等快捷便携的传播形式为未央宫遗址的可持续发展增添活力。同时挖掘未央宫遗址的传统文化价值,发挥媒体的先导作用,使未央宫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深入人心。

教育机构的职责主要是为未央宫遗址的可持续发展输送人才。未央宫遗址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不仅仅是考古、历史与规划方面的,涉及行政管理、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的人才。这些人才都需要通过高校的培养与传承,在高校内对未央宫遗址的深厚文化进行推广传播,这是高校应尽的使命和职责。

民间组织的职责:民间组织是由志愿者组成的、非盈利性的非政府组织。未央宫相关的民间组织应主要由汉文化专家、大遗址管理专家等组成。作为第三方,要充分发挥其协助管理、民意沟通、提供专业咨询的作用。其职责主要包括:对未央宫遗址的管理发展献计献策;参与推动对未央宫遗址法律法规的建立;宣传未央宫遗址,将未央宫遗址的文化,普及普通大众。除此之外,还有筹集基金和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目前,对管委会进行监督指导的是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因同属政府部门,起指导作用应大于监管作用。若能对其管理引入无利益相关的第三方,则监管效果会更好,才能真正体现出政府保护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

对此,有两点有利于未央宫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成立未央宫遗址可持续发展专项基金会和建立民间组织第三方监督制度。

第一,目前对于管委会来说,未央宫遗址的保护管理经费来源是其未来发展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而民间组织的职能之一,便是通过设立基金的方式来为未央宫遗址筹集资金。如可以成立“未央宫遗址可持续发展专项基金”会,向社会公开募集吸收投资者加入。政府财政拨款虽然稳定,但毕竟经费有限,不利于遗产保护发展的深入开展。应当倡导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鼓励文化投资活动。

在各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基金会都作为一个重要的筹款方,来维系文化遗产的发展。在国外的大多数民间志愿者组织都会采取多种方式来筹措慈善资金,并且志愿者组织会公开透明所有账目,并且不会从中拿来一部分作为佣金,以英国为例,他们将筹措到的所有捐款都实时公布出来,连资金的走向也会同步公布,并且全部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

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成立独立于政府运行的基金会,可以由证券公司和遗产保护民间团体组合,对外发行“未央宫遗址可持续发展专项基金”,再由社会机构对基金管理进行监督。除了吸收国内的资金,也可以吸收国外的资金用于遗址的保护,积极募捐,推动遗址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在未央宫遗址的入口或出口处设立基金募捐箱,号召游客大众为未央宫遗址的可持续保护发展募捐资金。

第二,第三方监督机制拥有不少优势,最大的就是在于其相对于内部监督来说,摆脱了种种利益纠结,更能保证监督评价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一个大型的遗址保护区的正常管理离不开负责它的政府机关或者管委会,但若权力使用不当,尤其是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管委会这样除了文物保护管理方面还拥有其他各样权限的机构,主要是还处于摸索阶段的遗址管委会,对其监督更要加强,否则将酿成不可弥补的大祸。因此必须发挥社会民间力量,进行监督制约。

根据《西安市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行使对管委会的监督职权,属于内部监督,同为政府部门,起指导作用应大于监管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引入第三方监督体制,对遗址和广大民众负责,实施有效的外部监督。

第三方监督这一体制是通过对遗址进行第三方独立监督,从而能够对大遗址管委会的工作情况进行有力督查的一个有效途径。可由文物保护基金团体出资建立,从第三方监督组织中派出监督专员定期做出监督报告,对未央宫遗址的保护发展情况做出实时汇报。作为甲方的文物保护基金团体们委托第三方对作为乙方的汉长安城遗址区管理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的保护管理行为加以监控、督导与评价,从而克服我国大遗址在摸索中可能出现的管理工作中的随意性与盲目性,简而言之便是寻求甲乙双方以外的第三方主体对遗址管委会实施有效的外部监督。

表1 第三方监督内容

对于第三方监督的民间组织成员应主要以大遗址研究专业人员、文保专家、文物爱好者、媒体人员,甚至也可以纳入遗址区附近居民以及各行各业的人来组成,除此以外,笔者建议可以邀请国外的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保专家,以及国外的媒体人士来加入监督协会,则会更显公平公正。对管委会的监督要有一定的机制:如,人员规定、监督内容、方式、反馈等。这样才能更好更准确地确保各项保护措施的正常运行。

民间组织的第三方监督机制也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第一,监督委员会的人员配备,以专业人士为主,辅以媒体工作者、管理学专业人士,以及会计人员和一部分有良好教育基础的普通群众。每个人员都要具备相关的资格或经过一定的考核,这样的话除了能保证这个监督委员会可以对遗址区各项工作进行专业的监督以外,还能参考普通民众的意见,这样才做到真正的对遗产负责;第二,实行责任制,如果有监督项目出现异议,由出资的基金团体对第三方监督组织内负责监督该项目的人员进行一定惩处措施;第三,提高透明度,所有的监督过程结果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出;第四,第三方监督机制考核标准要从各方面进行严格评估和讨论,可以通过多方讨论和听证后,再得出结果,以避免考核内容和标准不合理造成考核监督不平衡或产生争议;最后,对于考核的结果要持续跟踪和反馈,考核不是一时的,出了问题必须要得到解决,最终才能达到第三方监督的效果。

二、未央宫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一)土地使用

未央宫遗址内的土地使用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根据《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管理规划》,汉长安城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已实行了分区规划。但遗址的发展离不开对遗址区内土地的利用,这样才不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对大遗址区进行保护规划,目的主要是保护大遗址,避免因土地利用而对大遗址造成的破坏。

目前,未央宫遗址内土地的具体使用情况还处于比较混乱的情况,大量的土地被闲置。若一味地将闲置土地进行绿化,则不仅是对遗址区历史文化的浪费,也未能改善遗址区内可观性差的现状。因此,对遗址区内的土地使用实行功能规划,是未央宫遗址得以实现二次提升的根本所在。

对遗址区土地进行功能区划,是对遗址本体进行有效保护的必要途径,能避免土地使用混乱而造成的对遗址本体的破坏。未央宫遗址区内的功能区划应分为以下几个区域:遗迹展示区、绿化休闲区、生态观光农业区、旅游观光区等。

遗迹展示区:遗迹展示区一般在大遗址的土地使用中只占比较小的一部分,但却意义重大。遗迹展示区主要分布在遗迹较为集中的区域,包括已探明的地上遗迹和未探明的地下遗迹。未央宫遗址里由于地面遗存较少,所以所占比重并不大。但这一部分却是整个遗址区的灵魂。

绿化休闲区:主要指绿地或其他一些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改造成绿地的大遗址区用地,可供人游憩之用。

生态观光农业区:生态观光农业区应设在遗迹分布略为分散的区域,主要利用园艺、农业来吸引游客。未央宫遗址地处西安市市区西北角,紧邻城市中心区,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若开发生态农业,提供观赏、品尝、购物等服务,便对本地居民有很大的吸引力。可选择以一个项目为主,如栽种水果,给游客提供采摘、品尝、售卖的服务,再辅以如园艺赏花、温室蔬果等,在不同的季节,都可以将不同的农业产品带给游客。

可将生态观光农业区打造出皇家园林的气势,以皇宫后花园以及无公害农产品为宣传点,吸引游客。划分出不同区域栽种时令果蔬,在不同的季节带给游客最绿色、天然的农业产品,供游客采摘。如樱桃、草莓、西瓜、猕猴桃、葡萄等。除此以外,还要相应地推出各种周边产品如水果酒、鲜榨果汁等。也可加入农家乐、土特产等,将农业园中新鲜的蔬菜呈献在餐桌上。还要点缀以园艺、花卉等丰富生态农业区的服务项目,迎合游客的各种需求。营造春天踏青、夏天采摘、秋天尝鲜、冬天观景的季节风情观赏游。园内装饰要凸显皇家园林的观感,加入一些汉朝的图案装饰,要求工作人员着汉服,行汉礼,给游客以宾至如归的感觉,如下图所示:

生态农业构成示意图

旅游观光区:此区域主要是依托遗址区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向游客提供旅游项目和产品的综合型区域。不仅要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还要增设体验性、休闲化的旅游项目。让游客切实感受到、体会到西汉皇家宫殿的历史韵味。还可以以流动手推车一条街的形式,出售纪念品和风味。既不违反未央宫遗址的管理规划,也为游客提供了旅游休闲的去处,还能为大遗址保护增加一定收入。

(二)财税制度保障

未央宫遗址的保护不仅包括移民、拆迁、环境整治、市政设施建设等方面,也包括保护展示等各项费用,要做好这些是需要一大笔资金投入的。而未央宫遗址在还未带来经济效益的现状下,其各项保护管理工作的展开都是需要国家及地方政府扶植的。未央宫遗址的保护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如不能解决,未央宫遗址的就难以有很好的提升。

国家的财税应首先对大遗址的日常发展给予一定直接的补贴;再者广泛吸收国内外的资金包括资本、基金等;努力出台针对遗址的税收优惠政策,保障未央宫遗址正常发展运行。

除了上文提到的通过基金等的支持以外,对于未央宫遗址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的财政税收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政府划拨小部分资金,作为未央宫遗址可持续发展专供扶植资金,用来缓解未央宫遗址目前发展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其次,可借鉴国外大遗址保护思路和经验,对于企业或个人若捐赠资金支持未央宫遗址发展保护的,国家可对其减免一定税收。这样既能大量吸收社会资金,也能减轻政府压力。

(三)旅游展示规划

对于未央宫遗址的旅游展示规划,可以效法韩国和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众所周知,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在亚洲地区算是十分成熟的,韩国也是比较有经验的。除了保存现状完好等客观原因外,他们在发扬古风、传承文化精神,并使其焕发活力的方面也是做得非常到位。

自从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政府开始进行史迹公园建设,随后便有许多遗址公园建成,并且都独具风貌、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日本的遗址公园大多注重对遗址的保护与利用,保护方式主要包括:露天展示、原址复原展示、覆罩展示、博物馆陈列展示、发掘现场展示。在保护遗址的基础上,也通过对遗迹文化内涵的挖掘,加以合理利用,从而带动旅游业的飞速发展。

在日本的京都、奈良等古城,随处可见身着和服的人士,包括景点工作人员、日式餐厅服务员,还有日本本土旅客和境外游客,这样做便使古城充满着浓浓的日式风情;除此以外,景区内的统一传统建筑也无时无刻不让游客感受到他们民族的文化;除了博物馆等展示历史文化的方式以外,还包括游客集中区的歌舞伎院来表演展示古老的歌舞伎。景区内专门开辟有展示茶道、插花等传统文化的区域。很多景点神社内都有可以接受传统日式婚礼预订的业务,也会提供专门的区域给新人,并且国外的游客也可以感受到传统的日式婚礼的氛围;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环境宜人,景点保持干净整洁,树木植被覆盖面积大,即使不参观景点,进去放松观赏植物也是十分舒适的;最后,日本人的整体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强,景区会在出口处放置文化遗产基金捐款箱,会有不少日本人排队捐款,这点也是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学习的。

而韩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则更多元化,除了保护古时建筑遗迹、服饰、舞蹈等,还对遗址周边生活的居民的历史沿革、生活方式、生活习俗等用博物馆等方式加以展示,或以民俗村的方式展示。在《韩国文化遗产保护法》中界定了“民俗资料”的概念,包括风俗习惯、民间器具、祭祀、衣物等,在这些方面保存比较完好的村庄称为“民俗村”。不仅会要求孩童、学生等在民俗村里了解韩国传统生活,也会将民俗村作为外国游客的旅游景点。还会将村民自酿的酒、自制的酱菜销售给游客;也会经常通过祭祀、庆典、表演等形式大力推广其文化;除此以外,韩国也非常重视利用现代传媒系统来传播其民族文化遗产,如通过影视剧等多种渠道,向亚洲乃至世界上的人们输送着他们的传统文化。

因此,未央宫遗址的可持续发展可借鉴日本、韩国的保护经验。

表2 未央宫遗址展示区展示方式

1.标示解说:一、在考古发掘的遗迹旁竖立遗迹解说图,对遗迹的名称、历史、功能、结构、性质以至布局等进行详细解说,包括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二、配套的解说词应具备至少中、英、日、韩四种语言,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使用;三、在遗址内的道路路口设立指示牌,标注方位和所在遗址内的具体位置。

2.旅游规划:旅游规划重点做以下几方面的规划

第一,建立民俗聚落区或博物馆,展示拆迁村庄遗留下的传统文化

未央宫遗址的传统文化不仅包含汉文化,同样也包含了遗址区经过历史演变所流传的文化。作为这个城市、村庄记忆组成的一部分,每个村中都有其独特的文化遗存,这些人类的活动是需要被记载流传下去的,这些都是我们文化文明的一部分,不能因为保护了古老的历史文化而使这些近代流传的传统遭到破坏。未央宫遗址区域内的村庄是有着自己流传的特有的传统文化的,传统手工业、节日等,经过岁月历史沉淀下来的东西不能因为拆迁而被灭绝,要对已经拆迁的遗址区内村庄的传统文化加以保护展示。除了加以保护,同时也要对其流传已久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加以展示,让来到这里的游客能深切地感受到遗址区不断演变的悠久历史。

首先,已经拆迁的村庄如邓六村、大刘寨等,对其民俗民风进行调查,主要是基层民众生产生活中经过传承、演变、遗留的或尚为老人们清楚记得的各种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如民族语言、民间文学、人生礼仪、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传统医药、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杂技、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等。刘丽萍.浅谈拆迁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1(2).然后对这些记录的信息加以整理编撰,建立档案。

其次建立民俗聚落区、民俗博物馆,向游客展示这里的民俗风情。可以组织居民将家中有纪念意义或有一定历史年代的物件、生活用品、生产工具有偿捐出。例如将家中以前的收音机、灶台、炕、柜子甚至黑白照片等都可以加以展示,放在博物馆里,摆放成生活时的样子,让大家感受到在这里生活过人们的足迹,让后来的人们通过这些物品看到以前人们生活不断演变的过程。打造民俗聚落区,让工作人员去再现这种生活的方式,展现出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是如何生产劳动,如何婚丧嫁娶等一系列的人文传统。

第二,开设汉代宫廷文化体验区,吸引游客,感受未央宫的历史文化

未央宫历史上的记载中,有很多是与未央宫内的生活习俗相关的内容。根据这些记载,我们对西汉时期的宫廷文化包括服饰、饮食、乐舞等很多方面有了大致的印象与了解。在未央宫遗址内,我们应该尽量多地通过各种方式去还原这些西汉时期的宫廷文化,让游客们更加感同身受,穿越时空了解到两千多年前这片土地上的繁华。而对于西汉宫廷生活文化的记载,涉及皇帝会见朝臣、宴请宾客、生活起居等的都可以在未央宫遗址内加以展示表演。

服饰方面,因《汉书》没有专门的《舆服志》,现在所知的汉代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的入庙服,都是《后汉书·舆服志》里的,具体可参考西安理工大学和曲江的西汉中晚期墓葬的壁画上的人物形象进行服饰设计,或可借鉴《后汉书·舆服志》和《释名·释衣服》《释名·释首饰》等文献。提供专门的更换汉服的租借场所,在汉长安城范围内租借,提供各式不同的花色款式,供游人选择。并且要求在未央宫从事服务的工作人员一律穿汉服,弘扬汉服文化。

饮食方面,颜师古注解西汉时期的《急就篇》时说道:“溲面而蒸熟之则饼;饼之言并也,相合并也。溲米而蒸熟之则为铒,饵之言而也,相黏而成。”管振邦,宙浩.颜注急就篇译释 [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由此可见,西汉时期所说的“饼”,就是指馒头;西汉时期所说的“饵”,相当于饭团。蔬菜方面如葵,是西汉时期人们最主要的蔬菜品种之一。其他蔬菜有:芹菜、韭菜、蕹菜、荠菜、藕、笋、荼(苦菜,常见蔬菜之一)等。西汉时期食用的主要瓜果为:石榴、葡萄、枣、桃、梨、杏、樱桃、桑果、香蕉。酒类主要分:酝酒、助酒、米酒、甘甜、清酒等。钱军.西汉故事研究 [M].四川民族出版社,2012.

根据以上几种记载,我们可以得出西汉时期宫廷人们的饮食是什么。首先,我们可以在旅游服务区内的宫廷体验区摆出宫廷筵席,包含各类主食菜蔬果以及美酒,可以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有偿享用到两千年前来自宫廷的美味佳肴。西汉有许多擅长舞蹈的名家如西汉初年的戚夫人、汉武帝时的李夫人、西汉末的赵飞燕,据记载,西汉著名的舞蹈有《巴渝舞》《七盘舞》,因此,在宾客品尝美食的同时,请舞蹈演员在席间表演汉朝舞蹈,配以汉时音乐,吟诵汉赋,让游客们全方位体味到西汉宫廷的文化。

除了宫廷盛宴,对于未央宫宫廷生活的展示仍有很多内容。如皇帝大婚、登基,可严格按照西汉时期宫内的礼仪规格时间内容来展示;皇帝早朝、会见群臣等也可请工作人员进行演出展示;《西京杂记》中有记载高祖与戚夫人于八月四日在未央宫的北门对弈围棋。八月四日是汉代宫廷中宫女下围棋卜福的日子,相传胜者终年有福;《弹棋经序》有云,东方朔发明弹棋进献给汉武帝;《西京杂记》中还记载了成帝喜爱足球。许灿.唐代娱乐活动探析 [J].河北师范大学,2011.由此可见,西汉时宫廷内流行不少娱乐游戏,因此,对于西汉宫廷内王公贵族们喜爱从事的一些游乐活动也可以划分固定区域组织游客进行体验,如投壶、摔跤、举重、对弈游戏等休闲活动。

除了上述的日常生活以外,还很有必要开设汉学大讲堂。宣传普及如“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西汉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等。刘娟.中国遗址景观的保护与利用 [J].南京林业大学,2008.这些文化对后世的中国王朝乃至今天有着很大的影响。还可教授乐府诗和散文等,还有汉代书法,这些也都是西汉庞大宫廷文化的一部分。总之,要让进入遗址区内的游客全方位地感受到西汉时期未央宫宫廷内的日常气息,仿佛置身两千年前的世界文明中心。

对于未央宫遗址内有过的历史事件、“青藜学士”成语的来历、石渠阁会议等也可以通过表演或虚拟展示的形式向游客展示出来,显得更为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表3 宫廷文化体验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现在很多遗址区都会举行成人礼,如汉城湖、芙蓉园。汉代的成人礼是汉朝的一项制度,当时年满18岁的人就该行冠礼,代表已经迈入成人阶段。在成人礼仪式中,男孩子要加冠,就是将头发盘成髻再戴上帽子;女孩子则要加笄,也就是将头发盘起后,插上一支簪子。而成人之后,男子可以佩剑女子则要练绣工。这种汉民族的成人礼仪式其实在年轻人中是一项很好的推广传统文化的活动,值得提倡。但如果能将这种活动放在西汉王朝的中心未央宫则更为贴合历史氛围。以后每年固定时间,在未央宫遗址内,为来自四面八方的青年们举行成人礼这一仪式,可以发展为独特的固定的盛大典礼。

将未央宫每日每年里举办的仪式固定下来,发展为特色,请工作人员配合演出,让前来参观的游客感受到皇家宫殿的气息。对于固定的仪式,可参考下表:

表4 未央宫每日和每年仪式

要切记所有的设施表演展示必须符合当时历史记载,从建筑到植物,从菜品到服饰尽量不得有随意发挥之处。要尽最大努力还原最真实的西汉宫廷文化,将汉文化展现给世界游客。这种“体验式”的文化消费不仅带给顾客最难忘的观赏经历,也为遗址区的保护发展带来一定经济效益。

第三,建立以未央宫为首的汉代宫廷文化产业链

对未央宫遗址的旅游提升,是基于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的原因。一直以来,陕西省对于汉代文化的展示打造虽已有一定的成果与特点,但整体比较凌乱无序,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对比以故宫为首的清代文化长期的有序的产业链,从参观展示,到周边纪念品生产以及影视剧等的影响,汉文化在拥有众多资源的情况下依旧呈现出杂乱无章的状态,也没有形成强大的产业链。除去客观的各种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于打造区域品牌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致使市场竞争力号召力缺乏,经济效益也无法与清文化所拥有的市场优势相提并论。

首先,保护好未央宫遗址和历史文化遗存,同时利用多种方式加以展示,这是打造以未央宫为首的汉代历史文化品牌的基础。

其次,利用未央宫的地理优势和文化特色,打造出节庆仪式的文化品牌。利用节庆活动和传统仪式这一打造文化品牌的重要手段,以每年按时节举办传统节日庆典为主、平日里展示汉代宫廷仪式宴会为辅,加上西安近年来办艺术节音乐节的经验,传统时尚相加的形式为未央宫的文化打造出一张充满传统特色又不失时代感的名片。

最后,延长文化产业链,文化遗产带来的区域经济的提升不仅包括解决就业、吸引游客、增加吃住行消费这些方面,更主要是一个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遗址区稳定的产业链条在背后支撑,才能让遗址区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首先,遗址区展示部分,多开设些体验式旅游项目,能让游客有参与感,从而对西汉宫廷文化,对传统民俗有更深更好的理解。如前文提到的宴席、服饰、歌舞表演、骑射、竞技项目等,仿佛置身西汉宫廷之中。而提供这些体验旅游所需的如服饰、食品、各类道具等的产业公司便也加入到这一历史文化旅游的生产链中,比如制作加工宫廷服饰的公司、提供宴会蔬菜水果的公司、生产宫廷生活用具的公司,这些都是能带动区域经济的旅游项目。除此以外,在旅游纪念品方面也要利用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创意设计,除了周边产品如日历、吉祥物、饰品等遗址区常见的以外,还要开发多样创意纪念品如:具有西汉特征的玩偶、精美的手工汉服、美味的西汉时期食品、博大精深的西汉书法、书籍、美妙的西汉舞蹈影碟、民俗村内的手工制品窗花、泥塑、食品花卷等。要不断地将优质的未央宫文化创意转化为多种利用的内容资源。还可以参与制作以未央宫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电影、游戏等等多种产业。使游客经历一次难忘的体验式旅游参观,真正地感受到西汉活的文化,遗址区也收到可以持续发展保护遗址遗迹的资金,更带动区域内企业乃至整体的发展,实为一举三得,如下表:

表5 延伸产业链

以上是我们对未央宫申遗之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思考,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