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印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英国殖民地的印度

正当莫卧儿国王们在印度大陆四处纵横之时,西方殖民势力已对印度虎视眈眈。一开始葡、荷、法、英都对印度有所图谋,都以组建东印度公司的方式,全权代表国家对印殖民。最终随着英国在全球的崛起,一枝独秀力压群雄,英国在征服印度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

莫卧儿帝国在大兴土木和年年征战中耗尽了元气。1707年莫卧儿皇帝奥朗则布去世后,帝国随即四分五裂,王公贵族和省督们纷纷独立。英国人乘虚而入,利用封建王公们互相厮杀,插手王公内争,制造和利用他们的内部矛盾,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以王公制王公,将政治阴谋发挥到极致,还组建了一支印度士兵部队,人数最高时达20万人,“……用印度出钱供养的印度人军队来奴役印度”(马克思语),一时成为征服印度的主力军。1757年先解决孟加拉,1799年攻下南印度,1818年降服印度斯坦,1849年兼并旁遮普,英国人用了92年时间,最终征服了印度全境。

▼加尔各答,维多利亚纪念馆

▲金奈,圣乔治堡

一国多制◄分而治之

和统治印度的历朝历代一样,英国人并没有对臣服的王公贵族赶尽杀绝,而是实行一国多制、分而治之的策略,保留众多王公并充分加以利用,通过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建立附属国性质的印度土邦,在英国监护下维持原有的统治(军事、外交等事务由公司负责)。英国殖民者与莫卧儿统治者一样,实行印人治印,避免了直接管制老百姓。这样一来印度就分为东印度公司直接控制的英属印度和派驻扎官间接控制的印度土邦。当时土邦数量就达554个,面积占全印度的2/5,人口占1/4;到了英国人撤离时,土邦面积竟已占全印的44%。正是这种小国林立局面,将印度分割成极细碎的部分,各种力量互相牵制,使得英国人可用极少的人数控制整个印度。

英国人在印度的人数从未超过总人数的5%,1805年在印人数为3.1万人,到1931年时为16.8万人,平均每一个英国人可控制2000名印度人。杨浩勇:《印度能超越中国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60页。

▲孟买,高等法院

印度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再次碰撞——现代统一的印度开端

英国人对印度的政体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引入了英式的民主自由秩序,建立了独立的司法系统,起草并颁布了一系列现代法典;建立立法会议,把行政与立法分离;实行政府部长制,明确政府官员的职责分工;实行文官选拔考试制度。虽然刚开始考试只在伦敦举行,不仅有年龄限制,而且只用英语语种考试,这对印度人来讲缺乏现实意义,但为印度人和英国人在法律意义上的平等迈出重要一步。除此之外,还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完善的教育体系,设立补助金制度,政府对符合条件的私立学校进行补助。1837年,印度以英语取代波斯语作为公务语言。与此同时,英国人加强对道路、海港和水利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修建了庞大的贯穿全国的铁路网络,打破了交通闭塞状态;发展邮政电讯业务,加快信息流动。这些都从软件和硬件上大大地推进了印度的现代化转型和建设,印度也第一次有了统一国家的概念。

英国统治者在改革印度的同时又进行了残酷的殖民掠夺,将印度变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财富源源流出印度,引起民众反抗,在出现了几次大起义后,东印度公司成了替罪羊,被剥夺了统治权,1858年,英王接管了印度。随后印度进入了大工业时代,民族资产阶级崛起,其政治力量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代表穆斯林势力的穆斯林联盟也应运而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民族政治力量全力支持英国,以期换取战后印度自治,然而一战结束后,英国政府却对此顾左右而言他,在经过几次不成功的暴力抗争后,正当印度人一筹莫展之际,甘地成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他倡导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民族资产阶级几乎没有任何武装力量的背景下,用符合印度历史文化传统的方式,巧妙地利用西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合理内容,有效地与英国殖民者进行斗争。英国人也利用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的矛盾,拖延印度独立的脚步。双方的较量直至二战结束。

▼甘地纺织像(孟买甘地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