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民主的印度
印度自称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里最大的民主国家。不过,不论从广度还是深度来讲,印度民主倒也是货真价实。
民主的标准:最民主
现在的印度是一个世俗化的国家,政教分离。国家权力由三权分立来制衡,不受宗教影响;宗教信仰发自内心,国家权力不能干涉。印度虽是全民信教,却并无立某教为国教一说。由此形成宗教(信仰)自由和思想言论自由的基石。
印度的民主体现在印度实行的是宪政民主,以《印度宪法》和法律限制政府权力,实行议会民主的内阁制。宪法为大、反对党监督、司法独立是宪政三大前提。印度至少有200多个政党,其中印度人民党已成为最大反对党,与长期执政的国大党成掎角之势,正如印度的开国元勋尼赫鲁所说:“我不想让印度成为这样一个国家,千百万人对一个人唯命是从,我想要一个强有力的反对派。”印度司法独立,只有联邦最高法院才有权解释宪法,审定违宪行为。
印度的民主体现在普选制上,在人口众多但文盲占50%以上的印度,在社会极端复杂的情况下,从1952年至今,依然选择每5年一次大选,不分高低贵贱,成年公民一人一票直选执政党和领导人,顺利地非暴力地完成政权更替。在印度人看来,地域差异大、经济落后和选民文化素质低都不应成为拒绝民主的理由。
印度的民主还体现在新闻自由上。印度的传媒有着深厚的自由传统。尼赫鲁就明确表态:“我宁愿要一个由于误用自由而带来潜在危险的完全自由的新闻业,也不要一个受到压制或束缚的新闻业。”虽然《印度宪法》规定“言论与表达自由”为公民之基本权利,未明确“新闻自由”,但1950年最高法院的一次判决,判定“言论与表达自由”包括“新闻自由”,公民有出版发行和传播信息的自由,任何个人和机构不得干涉;1957年最高法院的另一次判决更是明确:“来自不同地方的信息,包括敌对方的消息,都允许在民众中自由传播,不应受到制止。不过,宪法修订案也允许政府‘合理限制’言论与表达自由。”
▼加尔各答迈丹公园里的政治集会
印度的民主是真民主,没有一点水分在里面。
民主选择印度
印度选择民主,也许别无选择。或许有一万个理由,说明印度需要民主。
印度是“宗教博物馆”,包罗万象的不同的宗教信仰要共存,唯有宽大与包容。印度历朝历代统治者不论自身信仰如何,大多推行众教平等政策。在印度人看来,信仰自由是天经地义的,根本无须争取。
印度多种宗教和平共处,还有赖于良性竞争,拒绝借用政权力量或使用武力手段进行恶性竞争,不约而同采用大鸣大放与大辩论这种非暴力方式来解决思想信仰的问题,吵架总比打架好。甘地曾经“简单明了”地给印度教下一个定义:“通过非暴力的手段以追求真理。”在印度待久了,就会发现印度人个个能言善辩,“惯于争鸣的印度人”的说法指的就是思想自由的民主传统。
▼德里,红堡,莫卧儿王朝的最后堡垒
此外,印度宗教本身也有不少内容是带有民主观念的。
早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梨俱吠陀》就明确指出:“真神仅一个,学习者以不同的名字呼之。”从雅利安文明开始,印度宗教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混合物,融合了雅利安文明、当地土著文明和外来异族文明,印度人的血管里至今还流淌着包容和民主的血液。
印度教属于多神教,其具有成千上万的神本身就是吸纳和包容了不同部落的教义和文化;每个人可以自由组合自己心仪的神明来崇拜。种姓、教派、族群之间的分离并立,保留独自的习俗和宗教仪式,互不干涉,各自精彩。
种姓制度还将地位、权力和财富分别赋予不同的阶层(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印度教认为,真理大于强权,至今印度国徽图案下还保留一句梵文“唯有真理得胜”。婆罗门高于刹帝利,婆罗门僧侣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摩奴法典》规定:即使是一个行乞的婆罗门,地位也不一定低于一国之君)。王权失去了绝对权威,受到宗教的强力约束。
在农村基层,印度很早就实行潘查雅特制度,村民选举村长,几乎每一个村民都会接触选举这一概念,因而民主意识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根深蒂固的。
印度国家分裂时间远大于统一的时间,印度的统一王朝仅4个(孔雀王朝、笈多帝国、德里苏丹王朝、莫卧尔王朝),统治时间共约500年,其余为分裂时期。直至英国人确立统治前夕,国家意义上的“印度”并不存在,次大陆上还有500多个小王国、小土邦,印度的王朝不仅行政上不统一,就连制度、文化上也从未统一,在印度这种有分离(分裂)传统的国家,除了实行民主制度,尊重其多元化传统外,别无其他出路。
▼羊群行走在加尔各答市中心
印度有100多个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泰鲁固族、马拉提族、泰米尔族、孟加拉族、古吉拉特族、马拉雅拉姆族、卡纳塔族、阿萨姆族、奥里雅族和锡克族人口超过千万。但印度无一民族占绝对优势,分布在北印度的印度斯坦族人数最多,但也只占人口的28%。因此,在印度也只有民主方式,才能解决共存的问题。
民主制度显然是一个好制度,但事物总有两面,全面彻底实施这一制度是有成本的:每当一个建设项目要听取公众意见,与不同的利益集团讨价还价之时,议而不决,一拖再拖,效率无法兼顾;在种姓矛盾、教派矛盾和贫富矛盾错综复杂的印度,为平衡各方利益,“无为”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唯一良方;民主使得竞选成为政党的首要任务,竞选甚至使一些议员竟不愿意选区发展太快,免得选民提出更高要求;为保护低阶层民众的利益,保留一些席位给低阶层代表,使得议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民主的根基是私有产权,印度要像中国、日本、韩国等那样进行土地改革几乎不可能,政府征用私人土地有时难如登天!
追求民主、平等与自由,很多时候是要付出代价的,特别对发展中的国家,拖慢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是所有代价里最为沉重的。但对于印度而言,不民主的话,情况会更糟。民主制度无疑是维护印度统一和稳定的定海神针。
▼加尔各答,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