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研究内容
本研究从家族的经济和非经济目标为切入口讨论控股家族的目标异质性,提出了经济/非经济目标与聘任策略的研究框架,解释家族企业“传子”还是“传贤”聘任决策的异质性。
首先,经过文献梳理,发现目前学术界对于家族拥有控股权促进还是阻碍企业绩效存在争议。中国上市公司是否也存在家族CEO的绩效折损效应及CEO的家族身份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计量研究是否有内生性问题,是本研究首先要回答的。本书利用上市家族企业的横截面数据显示,从公司绩效指标看,家族CEO所领导的企业是否有与职业经理人所领导的企业有显著性差异,并从雇佣合约的薪酬激励来解释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后果?本研究利用外生的金融危机导致绩效下滑的准自然实验,来回答家族CEO与非家族CEO的薪酬激励差异。这项研究的目的还包括解决CEO身份与绩效之间的内生性问题。
其次,利用经济学模型建立控股家族目标异质性与企业聘任决策之间的逻辑关系。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可以推导更加重视非经济目标的家族倾向于提供薪酬激励强度较弱的聘任合约,社会总福利最大的公司-CEO匹配方式是职业经理人去经济目标更重要、提供更大薪酬激励的公司任职,家族成员因为能力较弱在看重非经济目标的自家公司任职。
接着,本书还会利用美的集团、世茂股份、方太厨具和统一石化四个案例,从制度环境、家族和企业三个层面构建家族企业CEO的聘任决策模型,其意义在于揭示中国商业家族是否存在目标的异质性,以及与西方基于欧美企业的研究文献做出比较,观察中国情境下的家族目标如何不同,更为重要的是要回答这些目标是否影响了经营权交班给谁的聘任决策。
最后是计量分析。案例研究回答了“如何”及“为什么”的问题,大样本计量分析则是提供更为稳健的统计支持。基于全国工商联于2015年在12个省市范围内开展的“非公有制经济的两个健康指数”调研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去观察在家族成员与职业经理人都可资聘任的情况下,那些更看重非经济目标的家族与选谁担任CEO作为企业下一代领导人之间是否需要显著性数据支持。尤其是分析公司治理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制度环境及企业主的政治关联如何影响目标异质性与聘任决策关系的调节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