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历来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之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人的素质的提升,特别是海南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2011年,为了解海南公民道德素质的状况,我们申请了海南省社科联课题“国际旅游岛建设与海南公民道德素质提升研究”,通过在全省范围内的问卷调查和现场采访,课题组完成了研究报告,并以此为基础,出版了《国际旅游岛建设与海南公民道德素质提升研究》一书。该书在2013年获得第四届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14年获得第八届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化。但是我们想,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大致可以反映公民道德素质的变化状况。特别是近年来,海南省组织开展“文明大行动”活动,提出了将海南打造成为公共场合礼让有序、公共环境整洁有序、公共交通安全有序、旅游出行和谐有序、诚信经营文明有序的良好社会环境,实现公民文明素质的全面提升;海口和三亚也分别开展“双创”(创全国文明城市、创国家卫生城市)、“双城双修”(双城:海绵城市建设、综合管廊建设;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等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显著。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海南公民素质确实得到比较明显的提升。为了对这种变化有比较全面的把握,2016年暑假,我们利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契机,再次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调查过程中,我们尽可能采用相同的问卷题目,只是就少数题目作了适当的调整。这也是为什么本书以“海南公民道德素质发展研究”为题的原因。在撰写报告的时候,也尽可能与上一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对比,以期反映几年来海南公民在道德素质方面的变化。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共分为三个组,分别从东线、中线和西线展开调研,行程覆盖了11个市县。带队老师有四位,分别为:邵鹏鸣(东线)、李辽宁(中线)、杨娜和陈招万(西线),参加学生共有18位,其中既有研究生,也有本科生。过程虽然比较辛苦,但是大家都很有收获,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亲身体验了海南各地的风情,开阔了视野,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尤其让大家感到高兴和欣慰的是,在2016年全国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评比中,该团队光荣上榜。
本书共包括四章内容:第一章是总报告;第二章是分报告;第三章是学生访谈记录与调研日记;第四章为调研过程中的随笔。这种安排与第一本书一致,目的在于真实地记录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大致过程。我们想以后能够每隔五年就进行一次这样的调研,以便比较全面地记录自实施“海南国际旅游岛”国家战略以来,海南公民道德素质的发展情况。这种研究虽然显得比较“慢”(五年才出一本),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也是了解海南公民道德素质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是为序。
李辽宁
2017年2月于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