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实证派犯罪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注1
几个月以前,我正忙于繁杂的日常事务,贵大学数百名同学向我发出了邀请,要我以简短专题讲座的方式,向大家概括地介绍一下犯罪社会学的主要和基本观点。我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因为这正好与我的两个理想一致。这两个理想是潜伏在我生活中的一桩秘密,它们一直扣动着我的心弦。首先,这一邀请与我个人的生活理想一致,那就是在我的同胞中传播并普及科学思想。这些思想积累在我的头脑中,并非由于我有什么杰出之处,而是由于在人生的抽彩中,我从母亲那里得到了幸运奖。其次,这个邀请触动我心中的第二个理想,是在追求品行端正和知识增长的过程中团结起来,并在社会生活中感觉一个伟大目标在发光的意大利青年人的理想。只要这一目标成为使青年人的渴望从利己主义的束缚之下摆脱出来的理想,至于它是否与我的观点一致都无关紧要。当然,我们实证主义学派十分清楚,生活上的物质要求同样会形成和决定人类意识的道德与文化目标。但是,实证科学宣称,下述认识也是人类理想更新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理想,无论个人或集体都不能存在;没有理想,整个人类就已经死亡或行将死亡。正是由于理想之火,才使得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成为可能,使它变得有益和充实。只有借助于理想,我们每个人才能在其或长或短的生命历程中,为同类的利益留下足迹。这次对我发出的邀请证明,那不勒斯大学的同学们相信这一科学的理想确实令人鼓舞地存在着,并急于更多地学习占据整个现存世界的科学思想;同时也证明,即令枯燥的法院的门关得很严,生机勃勃的科学思想也一定会透过窗户而进入室内的。
现在,我就开始讲述这门以实证派犯罪学命名、在意大利为人们所熟知的新学科。像其他各个科学发展的现象一样,这门科学也不能狭隘地或凭空想象地将其归结为这个或那个思想或科学家的独创。我们必须把它看作是为医治犯罪病患而惨淡经营的科学门类的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自然产物,是一种必然的现象。犯罪的祸患与现代文明的繁荣形成了一个阴暗而惨痛的对比。由于生理学和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人类在19世纪取得了战胜死亡和传染病的重大胜利。但是,另一方面,正当传染病逐渐消失之际,我们却看到道德疾病在我们所谓的文明社会中大量增长;当有了运用实验方法消除各种病因的科学医治手段之后而使得伤寒、天花、霍乱等疾病大大减少时,另一方面我们却看到精神病、自杀和犯罪这三种令人痛心的社会疾病在不断地增长。那么很显然,尽管不是专门但是主要研究这些社会疾病现象的科学感到,有必要发明一种更加准确地诊断这些社会道德疾病的方法,以便进行某种有效和更加人道的治疗,从而在同精神病、自杀和犯罪这三种阴暗现象的斗争中,取得更大的胜利。
实证派犯罪学作为上述奇怪对比的结果,诞生于19世纪的最后25年间。如果我们找不到它存在的历史和科学原因,便无法解释它。在意大利,当古典派犯罪学理论发展到顶峰时,另一方面这个国家却存在着过去从未见过的数量极大的犯罪行为的不光彩状况,这确实是一种令人惊异的对比。因此,犯罪学阻止不住上下波动的犯罪浪潮。正因为如此,实证派犯罪学便与其他学科一样,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它建立在我们日常生活状况的基础之上。我们当中有一部分人(他们是这个新学科和新理论的创始人)宣称,对于这门学科的出现,我们应当引以为自豪。科学家的头脑就像某种电子储存器,感觉并吸收生活的震动及其心脏的跳动——闪光的和丑恶的,并且由此得出必须满足特定社会需要的结论。另一方面,一个实证派学者如果认识不到其前辈在此辉煌而又令人厌烦的领域内进行了反对无知的斗争,并给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足迹,则足以证明其目光短浅。因此,实证派犯罪学的追随者对古典派犯罪学表示了最诚挚的敬意。并且,我今天可以高兴地说,这是我欣然接受那不勒斯大学邀请的另一个原因。我第一次在这个礼堂讲述实证派犯罪学,距今已经16年了,当时这门学科尚处于初创阶段。1885年,我曾应先于你们在贵校学习的另一批同学的邀请,有机会概述了实证派犯罪学的基本原理。今天,同学们又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深深地感到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拒绝你们的要求。那不勒斯科学协会在犯罪学研究上保持了19世纪意大利人心中的名声,连外国学者都不得不承认犯罪学是我们的专长。事实上,除了两大本水平较高的研究罗马法典的著作以及中世纪以来一直持续研究犯罪学的应用犯罪学家外,切萨雷·贝卡里亚的小册子揭开了现代犯罪学发展史上的光辉一页。现代犯罪学的发展由贝卡里亚通过弗朗西丝科·卡拉拉传给了恩里科·佩西纳。
佩西纳自己是结束古典派犯罪学时代的两位伟人之一。恩里科·佩西纳于其科学思想(后来不久即转变为陈旧、抽象与玄奥的理论)闪光之时,在1879年的一个介绍性演讲中宣告,刑事司法必须接受自然科学的洗礼,以使自己恢复活力,以对事实进行灵活具体的研究代替抽象的研究。每个科学家自然都有其职责及历史的重要性。我们不能期望一个人的头脑在其已经发展到尽头时转向另一个新的方向。总之,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是,这个最著名的古典派犯罪学的代表人物在古典派犯罪学问世一年之后,曾在本大学指出了古典派犯罪学进行改革的必要性。他期望有一天能以对自然的、实际的事实的研究来指导法律上的抽象观念。在本大学历史上还有一个可以援引的先例,那就是基奥凡尼·博维奥在这个特别赞许实证派学者的地方做了科学的宣传。在佩西纳进行其概述性演讲之前的6年间,基奥凡尼·博维奥已在本大学做过几次演讲,后来将其讲稿整理出版,名为《刑法的批判研究》。基奥凡尼·博维奥在这篇论著中履行了其批判职能,但是其所处的历史时代却阻止了他参与一门新学科的创立。不过,他已将旧派学说中的破绽及弱点揭露无遗,为新观念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博维奥像基奥毕铁、弗莱罗、康福铁、蒂索克斯一样,主张旧派不可能解决古典派犯罪学的理论基础,即:刑罚与犯罪的关系问题。科学家、立法者、法官,无论任何人都未能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使我们能够说某个刑罚对某个犯罪是公平的。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暂时的权宜之计,但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我们能确定哪些犯罪为最严重的犯罪,自然可以决定最重的刑罚,并确定一个递减的标准,在犯罪与刑罚之间建立起对称的比例。如果我们同意弑父是最严重的犯罪,我们就可以明确地判定最重的刑罚,如死刑或无期徒刑,然后始可确定一个较轻的犯罪的标准与相应的刑罚。但是,问题在于构成此结构的第一块基石而不在筑于其上的台阶。哪种刑罚是适合于弑父罪的最重的刑罚呢?无论是科学、立法,还是道德观念都不能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有人说:最重的刑罚是死刑;另一些人则说:不,应该是无期徒刑;还有人说:不是死刑,也不是无期徒刑,是有期徒刑。如果有期徒刑是最高刑,那么监禁的期限应该是多少呢——30年、25年,还是10年?
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人能够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因此,基奥凡尼·博维奥得出结论如下:犯罪学中的内在矛盾是人类正义所不可避免的命运。这种正义在同这个矛盾的斗争过程中,必须转向民法求得帮助,以弥补其弱点。早逝的弗朗基里的光辉思想也曾闪烁出同样的光芒。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历史的法则,在人类处于最野蛮的状态下流行只有惩罚规定而没有关于矫正罪犯规定的刑法典。人类文明的逐渐进步将导致与此相反的只有矫正而没有惩罚的观念。
在那不勒斯大学的历史上,古典派犯罪学的著名代表人物曾经认识到古典派犯罪学需要更新。博维奥曾经预见到古典派犯罪学的发展将无结果。现在,本大学中似乎有一批青年教师在犯罪学研究中坚持实证派的研究方向,如你们熟悉的彭太、苏加力里等。然而,由于其思想仍然受恩里科·佩西纳的权威所影响,我认为法理学教师在刑法研究中仍然缺乏活力,这并不难理解。如果一棵大树巍然屹立,周围又向着蓝天长出许多枝干,其周围幼小的植物便感到缺乏阳光和空气,奄奄一息。但是,如果生长在其他地方,它们也能争奇斗艳,茁壮成长。
由于意大利人对研究犯罪学有着特殊的兴趣,因此实证派犯罪学源于我们意大利并不是偶然的。同时,它的诞生也应归结于我国的特殊环境,这种特殊环境即一方面犯罪学理论非常发达,而另一方面实际上犯罪行为又不断增长,这便形成了一个强烈而又令人惊异的对比。
1872年,切萨雷·龙勃罗梭的著作诞生,标志着实证派犯罪学的建立。自1872年至1876年,龙勃罗梭首先通过示范开辟了一条研究犯罪行为的新途径,那就是在研究和理解犯罪之前,必须首先了解犯罪人。龙勃罗梭用人类学的观点,研究了意大利各种监狱中的囚犯。他汇集了他在伦巴第科学和文学院的研究报告,后来出版了其名著《犯罪人》。此书第一版(1876年),由于其科学材料不足,或者由于龙勃罗梭尚未做出任何能够引起科学界和法律界注意的一般科学结论,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与其第二版(1878年)同时出版的两篇专著,成了新学派的胚胎,用社会学和法学方面的结论和体系补充了龙勃罗梭的人类学研究。拉斐尔·加罗法洛在《那不勒斯哲学与文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犯罪行为的论文。他在文中宣称,罪犯的危险性应当成为社会用来测量其预防犯罪职能的标准。同年,即1878年,我有幸发表了一篇否认自由意志与个人责任的文章。我在文中坦率地主张,今后凡研究犯罪与刑罚的科学,都必须在人类和社会生活本身中寻求社会预防犯罪的科学的基本事实。以上三本论著同时发表,在当时的犯罪学界引起了一阵骚动。那些古典派教授们虽然接受了佩西纳和艾力罗劝其研究犯罪的自然原因的建议,但仍看不起这些新思想。当这些新方法与旧思想毅然决裂时,这些人不仅批评新思想,而且还成了新理论的激烈反对者。这种情况也是容易理解的。为生存而斗争是一条不可违抗的自然法则,就像橡树上成千上万只微生物终究要随风飘散一样,人类头脑中产生的观念终究要传播出来。但是,如果一种观念中含有真理的成分,则一切围攻、诬蔑、批评和反对都无济于事。而且,我们应当把一般知识界(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科学家)对于所谓新思想的反对视为自然的行为。当有些人的头脑中感觉到一种新思想之光时,因此而遭受的轻蔑和批评,可以视之为检验这种新观念正确与否的试金石。如果新思想是错误的,将会因失败而被放弃;如果新思想是正确的,批评、反对和围攻则可以从其粗陋的外壳中剔出金质,使这种新思想征服一切而不断前进。各行各业如艺术、政治和科学等莫不如此。大凡一种新的思想总是自然而然和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传统思想的反对。在古典犯罪学创立的伟大历史时期,贝卡里亚也被其时代以一个世纪后用来反对我们的理由所抨击。
1764年,注2切萨雷·贝卡里亚出版了其《论犯罪与刑罚》。该著作的出版日期和地点都是伪造的,书中反映出作者渴望法国革命高潮到来的愿望。在法国,当他猛烈抨击中世纪法律的野蛮,激起学术界甚至于一部分政府人员的热情时,却遭到了大多数法学家、法官和哲学界的反对、诽谤和谴责。神父法基内出版了4卷书反对贝卡里亚。仅仅因为贝卡里亚反对刑讯逼供和死刑,法基内便将其称作是人类正义和道德的破坏者。
刑讯逼供,我们错误地将其归咎于当时法官心理上的残忍,其实它是当时法学理论的必然结果。当时的法学理论认为,要判处某人有罪,必须具有证明其有罪的证据。被告人的口供是证据之王,而刑讯逼供则是取得这种王牌证据的最好方式。如果被告人拒绝承认有罪,就必须求助于刑讯,以迫使他坦白因害怕刑罚而隐瞒的事情。因此可以说,刑讯逼供可以抚慰法官的良心,他一得到被告人的口供,即可以自由处罚被告人。切萨雷·贝卡里亚与其他学者一同起来反对刑讯逼供,因此法官和法学家都提出抗议,说如果因为一个嫌疑犯不自愿坦白而得不到证据,便无法确定案情,刑事审判也无从进行下去了。所以,他们谴责贝卡里亚是强盗和杀人犯的保护伞,因为他主张取消迫使罪犯供认罪行的唯一方式——刑讯逼供。但是,贝卡里亚手中握有真理的巨大力量,他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电子储存器,他把时代气氛中即将到来的革命预兆——人类良心的震撼,统统收集起来了。各位可以从萨瓦的达奎恩、法国的佩内尔、英国的哈西·塔克的著作中发现同一例证,他们试图发动一场治疗精神病的革命。我们对这段插曲颇感兴趣,因为它是实证派犯罪学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极好的例证。精神病同样被认为应当受到谴责是因为精神病患者的行为。19世纪初,赫恩斯医生仍然认为精神病是发病者的道德罪过,因为“除非背弃了善良和敬畏上帝的正轨,没有人会发疯”。
按照这种假设,精神病患者就要被关进可怕的地牢、戴上锁链、遭到刑讯和拷打,因为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行为是出于患者自身的过错。
佩内尔当时发表了其革命思想,主张精神病并非道德过失,而是像其他疾病一样,也是一种疾病。这种观点现在看来已经很平常了,但在当时则足以使全世界对这个问题改变态度。看来,佩内尔所提出的革新观点俨然就要把整个世界和人类社会之基础打翻。巴士底狱风暴发生前两年,佩内尔进入撒勒佩特里尔的疗养院,做出了解放锁链束缚下的精神病患者的勇敢举动。他用实践来证明,当解除了精神病患者的锁链时,患者变得更为安静,而不是做出疯狂捣乱和破坏性的举动。佩内尔、恰鲁基等人的这一伟大革新,改变了公众对精神病的态度。以前视精神病为道德罪过,而今因科学之昌明,公众的意识也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即精神病和其他病症一样是一种疾病;一个人患上精神病,并不是他自己愿意那样,而是遗传以及生活环境影响的结果,是在环境的压力下形成精神病的基础,而后变成了精神病人。
实证派犯罪学以医治罪犯的观点完成了与上述几位科学家为医治精神病患者所完成的同样伟大的革新。古典派犯罪学和一般公民均认为犯罪含有道德上的罪过,因为犯罪者背弃道德正轨而走上犯罪歧途均为个人自由意志所选择,因此应该以相应的刑罚对其进行制裁,这是迄今为止最流行的犯罪观念。人的自由意志的观念(因果关系是其中唯一不可思议的因素)引出一个假定,即一个人可以在善恶之间自由选择。但是,当用现代实证研究方法武装起来的近代心理学否认了自由意志的存在,并证明人的任何行为均系人格与人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时,你还怎么相信自由意志的存在呢?
如果说每个人在放弃善行和专门从事犯罪之间都可以自由选择的话,怎么能继续墨守道德过失的陈腐观念呢?相反,实证派犯罪学主张,犯罪人犯罪并非出于自愿;一个人要成为罪犯,就必须使自己永久地或暂时地置身于一种个人的、自然的和道德的状态之下,并生活在从内部和外部促使他走向犯罪的那种因果关系链条的环境之中。我认为这就是我的结论,也是我们实证派犯罪学在主要原则上与古典派犯罪学根本不同或者是相反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是实证派犯罪学的基本原则,你们从中可以发现这一犯罪学派外表上发展缓慢的又一个原因。这是极为自然的。如果你们仔细观察贝卡里亚的思想对于中世纪刑事司法的重大改革,就会发现这一伟大的古典派的改革步伐甚小,因为其刑事司法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仍然停留在中世纪和古代的个人道德责任的观念之上。对于贝卡里亚、卡拉拉等开创者来说,这一观念只不过是罗马法汇编中第47和48篇的规定:“犯罪者应当受惩罚的程度,视其犯罪行为的道德过失的程度而定。”因此,整个古典学派只不过是一系列的改革而已。死刑在有些国家已被废除,刑讯逼供、没收财产和肉刑也被取消。但是,古典派掀起的巨大的科学运动还仍然只停留在改革上。
到19世纪,仍然用中世纪的方式看待犯罪:“凡是杀了人或盗窃的,只能由拥有无上权力的裁判者来确定他是否出于自愿。”这仍然是古典派犯罪学的基础。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古典派犯罪学为什么比实证派犯罪学发展迅速。但是,自贝卡里亚时起,到刑法典上显现出了受古典派犯罪学改革影响的迹象为止,仍然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因此可以说,古典派犯罪学从其创立到今天为人们普遍接受,也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实证派犯罪学于1878年诞生,这并不仅仅代表刑事司法方式的改革,而且代表刑事司法本身的彻底改变。这一改变已有相当的发展,在我国也已开始有所表现。实际上,我国现在实施的刑法典,就个人责任的规定而言,是自由意志的陈旧理论与否认自由意志的实证派结论之间相互妥协的产物。
古典派犯罪学大师马里奥·帕加诺曾经写过许多关于刑法典的论文,诸位可以从其文中以幻想逻辑进行雄辩的歪曲中找到上述例证。这位值得称赞的科学家和爱国者,并没有把自己锁在孤陋寡闻的研究室里,固执己见。相反地,当他发现当时令其内心激动的思想时,便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它。他仅写了区区3行文字:“一个人应对其所犯的罪行负责;如果在其犯罪之际,只有1/2的意志自由,应当负1/2的责任;如果只有1/3的意志自由,则只负1/3的责任。”诸位在此可以得知古典派犯罪学坚实而又绝对的定理。但是,在1890年的刑法典中,著名的第45条试图要把刑事责任建立在简单意志(simple will)的基础之上,排除自由意志(free will)。但是,意大利的法官却假装不知道否认自由意志的科学家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仍然立足于根据假定存在的自由意志进行刑事审判。像判决罪犯这样一种可畏的职位,怎么可能因第一个否定自由意志存在的人是否使这一职位失去根据而保持稳定或被动摇呢?
诚然,据说意大利新刑法对这个问题一直感到很棘手。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有人主张最好是把刑事责任建立在下述的观念之上:一个人犯罪就是因为其本人要犯罪;如果他并非出于自愿而犯罪,则不负刑事责任。但是,这是对待困难的一种折衷方式,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因为在同一部刑法典中还规定,有过失行为的罪犯同样也要受到惩罚,所以过失杀人和过失伤害也与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的行为一样,都要处以监禁。我们听说,在有些案件中,也许行为人本来不愿意出现这种结果,但结果又确实为其行为所致。如:一个猎人隔着障碍物射击,打死或打伤了他人。他不是故意杀人,但其最初射击的行为是自愿的,因此仍然要负刑事责任。
以上的叙述适用于积极行为引起的过失犯罪。但对于消极行为引起的过失犯罪应如何规定呢?如:在火车站,火车的运行代表着人、物及思想的运转,开关是一种特别精密的仪器,操作人员稍有不慎,即可引起火车脱轨。铁路局派了一名工人担任此项职务,但由于他一时疲倦,或因工作时间过长而精疲力尽,失去应变能力;或因其他原因,操作人员忘记搬动开关,以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能说其最初的行为是自愿的吗?绝对不能!因为他并未打算做任何行为,实际上也未做任何事情。猎人打了一枪至少有射击的故意,但这个操作人员并没打算忘掉操作(因此他应负间接责任)。仅仅因为疲倦而忘掉其职责,他没有任何故意,但各位坚持说,无论如何都应当让他负刑事责任!各位对此案的推理的基本逻辑和对其他事物的推理逻辑是一样的。立法者自以为不用自由意志而用简单意志的折衷标准来作为刑事责任的基础,可以体现出刑法典的相应进步。但法官在平时的刑事审判过程中,不是常常将立法者所制定的这种折衷的权宜之计置之脑后吗?他们在刑事审判过程中不都是墨守其头脑中的旧观念,而仍然适用立法者认为应当舍弃的自由意志这个不合时宜的标准吗?一方面地方法官在审判中假定自由意志存在,另一方面立法者又规定这种假定不合法。我们认为,这个如此明显的矛盾是刑事法律改革不彻底而又没有诚意所导致的结果。因此,在科学和立法方面,我们应当像古典派或实证派犯罪学那样,遵循一种直接的合乎逻辑的原则。但是,无论是谁,当其提出一个非驴非马的办法,就认为自己已经解决了问题时,都将会得出最荒谬和不公正的结论。诸位在日常生活过程中自然可以发现这一点。如果将来有人犯了最凶恶而又难以理解之罪,法官的良心便会为下列问题所困扰:犯了此罪的行为人从主观上讲是自由的吗?法官可以引用立法的规定,以第46条注3或第47条注4所规定的折衷办法作为根据,减轻罪犯1/2或1/3的责任,来判处罪犯1/2或1/3的刑罚。
上述种种情况,在一些重大和令人惊异的犯罪中皆可发生。另外,诸位不妨到市法院或治安法院去看一看,有许多无足轻重的犯人,或因为在严冬时盗取一束柴火,或在沙龙中与人争吵时扇他人嘴巴,而受到莫名其妙的审判。如果他们能够找到一个辩护律师,律师要指定医学家进行鉴定,法院如何作答呢?如果有一起凶恶而又令人惊异的犯罪使法院的审判受到震动,那么作为审判前提的全部基础就会发生动摇,审判顿时止步不前,便只好求助于法医学,并要在判决之前反映出来。然而,对于那些贫穷而又无足轻重的案子,法院的审判并不会停下来考虑:这些犯罪学中的轻微罪犯,其进行盗窃是出于先天遗传或后天退化,还是由于长期饥饿引起的精神错乱呢?法院认为他们不值得同情。当这些轻微罪犯请求法院对其所犯之罪给予较为人道的同情时,法院仅对其嗤之以鼻而已。
的的确确,有时候也出现一些与公众的感情非常接近的法院,贤明的法官被对人类现实生活中痛苦的理解所触动。在刑事司法不合乎理性的情况下,他可以折衷古典派与实证派犯罪学所主张的方式,求得一些可以平抚其良心的权宜之计。
1832年,法国采取了一项刑法改革措施,似乎代表了司法界的一种进步,但实际上它是对正义的否定:其折衷办法是“减轻情节”。对一些可怜的犯罪人,法官可以不咨询法医的意见,不管社会影响如何而径行判决。然而,为了安抚法官的良心,对被告人依“减轻情节”的规定减轻一些刑罚,表面上似乎是司法的宽大,实际上是对正义的否定。因为你既然相信罪犯应当对其所犯的罪行负责,那么在本案中又以“减轻情节”的规定减轻处罚就是伪善。或者说,你引用“减轻情节”的规定是出于善意,然后你又承认该罪犯有缩小其道德责任的情节,那么“减轻情节”的适用是对正义的否定。因为如果你对有关减轻情节的确定真是出于诚意,那么你就应该深入下去,仔细审查所有有助于产生“减轻情节”的许许多多的情况。但是,什么是“减轻情节”呢?家庭环境属于“减轻情节”吗?如:一个孩子被家长单独放在家中,父母都投身于现代工业的洪流之中去。现代工业违反自然规律,妨害人类的天然作息。因为蒸汽机日夜工作,永不停息,所以太阳落山已不再是工人休息的信号,而是下一班工作的开始。这不仅适用于成年人,而且也适用于那些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的未成年人,因为他们的肌肉力量也能为资本家生产利润。而且,这还适用于在神圣的妊娠期内的母亲,她已变成了工业机械中的一个齿轮。你将会发现,把孩子留在家中,任其在污秽的生活环境中自生自长,那他这段历史必定将被记录在犯罪统计册之中,这就是我们所谓人类文明的耻辱。
在第一讲中,我自然无法告诉你们这门现代科学的积极结果,哪怕是它的一个侧面。这门科学研究的是罪犯及其环境,而不是罪犯的犯罪行为。因此,我只能讲几个有关实证派犯罪学历史起源的问题。但是,你们也会懂得,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得了的,值得人们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我只能够说,现代自然科学(不仅生理学,还有心理学)的趋势已经否定了那些坚持仅仅自己观察心理学现象而且认为不借助任何其他手段就能了解这些现象的人的错误观念。实证派科学则相反,它依靠人类学以及对环境的研究取得的证据,得出如下结论:我们不能承认自由意志。因为如果自由意志仅为我们内心中存在的幻想,则并非人类心理上存在的实际功能。自由意志应该是指:人类意志在需要自愿做出某种决定时,在促使他做出或者不做出这种决定的环境压力下,拥有最后决定取舍的力量;而且也意味着:按因果关系的规律,在对抉择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中,人类意志可以独立自由地做出或者不做出某种抉择。
例如,有人侮辱了我,当我离开受侮辱的地点时,脑子中就产生原谅、杀人或复仇的念头。假定无论任何人,除法律明文规定排除或限制其能力的人,如未成年人、先天聋哑人、精神病人、酒鬼以及激愤达到一定程度的人之外,都有完全的自由意志。如果一个人不在上述情形之列,就被认为有自由意志。他若杀了人,就负有道德上的责任,并因此而受到惩罚。
自由意志的幻想来自我们的内在意识。它的产生完全是由于我们不认识在做出决定时反映在我们心理上的各种动机以及各种内部和外部的条件。
如果一个人明白决定某种现象的是某个主要原因,他就会说此现象是不可改变的。如果他不懂得这些,他就认为这是一个偶然事件,这一点也和自然界的情况一样,人类意志的任意现象使之不懂得该这样决定还是那样决定。例如,我们当中有人认为,而且许多人仍然认为,气象现象的变化是偶然事件,是不可预测的。但是,科学却同时证明它们也受因果关系规律的支配,因为科学已发现气象变化的原因,使我们能够预测其变化过程。因此,借助于电讯联结起来的气象站网,可以成功地发现风暴及其他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气象预报便取得了惊人的进步。用偶然事件的概念来说明自然现象的性质,显然是不科学的。各种自然现象都是事前存在的决定该现象的原因的必然结果。如果那些原因为我们所知,我们则断定那种现象是必然的,是命中注定的;如果我们不了解那些原因,则认为那种作为结果的现象是偶然的。人类现象也是如此。不过,因为我们不了解大多数事件发生的内部和外部原因,便佯称这些事件是自由现象,并非必然地取决于其原因。因此,自由意志的唯精神论就意味着,尽管其内部外部条件必然在事前已经确定,但每个人都应该能够靠其自由意志的许可做出一个审慎的决定。因此,即使所有的原因都倾向于“不”,而他个人仍然可以选择“是”。反之亦然。那么有谁认识到什么是他审慎地确定某种行为的原因呢?可以恰如其分地说,我们行为的大部分系由习惯所决定,我们的心理也往往随习惯而定,而不去考虑有利或不利的理由。我们早晨一起来,就近乎自动地从事日常事务,把从事日常事务当作一种职能而履行,并没有想到所谓自由意志。只有在一些非常和重要的情况下,要求我们做出特定的抉择,即所谓自主考虑时,我们才去权衡有利和不利的理由;我们才深思熟虑,犹豫不决该怎样去做。即使在上述情况下,当我们做某种考虑时,如果在决定前一分钟有人问我们将怎样决定,我们还不知道怎么去决定,可见做出某种抉择很少取决于我们的意志。只要还未做出决定,我们就始终不能预料到我们将如何决定,因为在我们所处的情形之下,出现的那种心理过程并不是我们的意识所能预料的。我们既然不知道原因,当然也不可能说出其结果。只有在我们做出某种决定之后,才能设想它属于我们的故意行为。但是,在我们说不出其结果之前的一刹那,还不知道其原因。这就足以证明,行为的选择并非仅仅取决于我们自己。例如,你已决定和学友开个玩笑,并且这样做了。但他对此很不友好,使你感到吃惊,因为这与他的习惯和你的预料正好相反。过了一会儿,当你得知他昨天早晨收到家中传来的噩耗而不适宜开玩笑时,你就会说:“如果事先知道这样,我绝不会与他开玩笑的。”那就等于说,你的意志天平倾向于“不”的动机时,则决定不为之;但因你不知道学友心境不佳而处于反常状态时,你则决定为之。“我若知道,绝不会如此”这句话,足以代表我们的内部意识,从而就否定了自由意志的存在。
此外,无论物质或者能量都不可能创造,也不可能消灭,因为物质和能量是永恒的、不可毁灭的。它们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转化,但绝非增加或减少一个原子或者增加或减少一次振动。因此可以说,在任何特定的时候,决定我们意志的都是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力量。但是,自由意志的观念,无论在哲学还是神学方面,都背离了因果关系的规律。圣·奥古斯丁和马丁·路德提出了无可辩驳的神学论据,否定自由意志的存在。上帝万能与自由意志的观念就不相容。如果说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一种超人的万能的力量使其如此(即使一个树叶落在地上,也是上帝的意志),那怎么能说儿子杀死父亲未得到上帝的许可呢?不是上帝的意志呢?因此,圣·奥古斯丁及马丁·路德写出了《论奴隶的意志》。
但是,因为神学论据仅适用于信仰上帝的人,上帝的观念并非科学所给予我们的,所以我们只能求助于我们观察到的支配物质和力量的规律,求助于因果关系的规律。假如现代科学已经发现了通过因果关系而将各种现象联结起来的普遍联系,指出各种现象均为事先存在的原因的结果;假如因果关系的规律成为现代科学思想的基础,那么承认自由意志显然就要推翻凡果必有其因的因果规律。这样的话,支配世界万物的因果规律将自行消失在人类脚下,人类将按其自由意志而不是按照相应的原因创造出相应的结果!当人们对于人类持有完全不同的观念时自然就会这么认为。但现代科学的成就及其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已经引导我们追寻我们与世界以及我们各自之间的联系。从过去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支配文明人类的巨大幻想的泯灭,可以看出科学产生的影响。哥白尼和伽利略的科学思想,已经消除了人们把地球看作是宇宙万物中心的幻想。
翻开西塞罗的《职务篇》和但丁的《神曲》,诸位可以发现,他们认为地球是宇宙万物的中心,无数行星围绕地球运行,人是万物之王。这是一种由于许许多多的牵强附会而产生的地球中心及人类中心的幻想。但是,哥白尼和伽利略出来证明说,地球并非静止不动的。它是冲向无垠太空、从远古时候起就绕着太阳这个中心体旋转的宇宙物质中的一颗粒子。它最初是无数的原星云。当有人意识到这个新理论将推翻许多宗教传说和道德信条时,伽利略就被处以死刑。但伽利略讲的是真理。今天,人类再也不会沉溺于地球为宇宙万物中心的幻想之中了。
人们的生活依靠幻想,但随着科学的进步,为了努力使自己接受由事物本质(人类即其中一部分)所产生的新的真理,又不得不忍痛割爱。地球中心说消失之后,人类中心说仍然存在。人们仍然认为人类是地球上的万物之王,是陆栖生物的中心。各种动物、植物和矿物都是专门为人类而创造出来的,而且自远古以来便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这个形态,因此可以说,凡生长于地球上的各种动植物,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例如,西塞罗讲,天空环绕地球,人类才能够在夜间欣赏天空的星光美景;动物和植物是为了人类的使用和享乐而创造的。但是,查尔斯·达尔文于1856年出来总结了一个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以科学的名义打破了人类为万物之王和中心的堂堂幻想。为了回击黑暗势力的攻击和诽谤,他论证了人不是万物之王,而只是动物进化过程中最后的一个阶段而已,自然界充满着永恒的活力,因此动物、植物以及矿物(生化规律甚至于在结晶体中也起作用)从不可目睹的微生物演变成为最高形态——人类。
人类中心幻想派极力反驳达尔文的理论,指责达尔文把人类生活降低到污垢或畜生的程度。但达尔文的一名门生在耶拿大学宣传达尔文的理论时,对此做出了正确的回答。正是这位海克尔在演讲的结束语中说:“就我个人而言,我宁愿做一个极其完善的猿猴,也不愿做一个退化和下贱的亚当。”
人类中心说的幻想,在科学的成就面前,不得不逐渐破灭,达尔文的理论如今已经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思想之中。但是,现在仍有一种幻想存在,幻想19世纪已经建立起了永久的社会秩序,而以研究现实为目的的科学将逐渐消除这一观点。地球中心说和人类中心说已经消失,而阶级永恒不变的幻想依然存在。然而,回想一下16世纪的荷兰、17世纪的英国、1789年革命之后的欧洲,我们发现,资产阶级曾为之奋斗的科学、文学及艺术上的思想自由,已经战胜了中世纪教条的专制。这种情形并非光荣,而只是一个过渡阶段,但却被认为是人类发展的终点,若不图进一步完善改革,今后势必受到谴责。既然这种幻想声称基于贝卡里亚和卡拉拉的学说而建立的刑事司法是革命的异端学说,那么它也是反对实证派犯罪学的一个基本论据。这幻想还是攻击那些持人类将合乎逻辑地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的理由,因为以哥白尼、伽利略和达尔文的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科学,在理论上都以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的最终归宿。社会主义只不过是经济和社会制度的一种自然的和物质的变迁。地球中心说及人类中心说盛行之际,爱好社会稳定不变的思想当然会深深地表现于科学及生活之中。作为生命原子的人类岂能对依据地球中心说和人类中心说建立的万物秩序妄加改变呢?在科学引进自然形成和变化的概念、太阳系和动植物系统的观念出现为止,人类心目中的观念一直是:思想与行为可以改变世界。
因此,我们深信,对犯罪的研究以及由此而得出的合乎逻辑的结果将完全改变人类的司法制度。它不仅仅成为科学典籍中的一种理论,而且随时能够适用于那部分因陷入犯罪深渊而在痛苦中生活的人,发挥其实际功能。我们坚信,科学真理的成就将把刑事司法变成一种保护社会免受犯罪这种疾病侵害的简单职能,铲除所有今天尚存在的复仇、憎恶和惩罚等未开化时代的遗痕。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听见以“公共复仇”对待犯罪者,司法工作仍然主要以用剑而不是用剑鞘作为其象征的论调。但是,作为常人的法官不能确定谋杀或者盗窃者的道义责任。只有通过实验方法和科学方法,从犯人的生理、心理以及家庭、环境等方面,对我们称之为犯罪痼疾的病因探究之后,在科学指导下的司法才会抛弃目前降临在那些可怜的犯人头上的血腥判决,而成为另一种以除去或减少犯罪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为首要目的的医治职能。只有到那时,法官才会放弃以死刑的羞耻或单独监禁的荒谬对犯罪人进行报复。
一方面,法官的判决决定着个人的生死,但法官的死刑判决也可能有误;除非出于正当防卫的需要,社会不能剥夺某个人的生命。另一方面,当贝卡里亚宣传其理论之际,约翰·霍华德走遍欧洲,历数当时已成为全社会传染病中心的混合监禁制之恐怖,单独监禁制便随古典派犯罪学的第二个潮流而产生了。于是,古典派便仿效美国。意大利在19世纪上半叶采用了费城和哈里斯堡制度,进入了单独监禁制的鼎盛时期。我们要求夜间单独监禁,但我们反对不分昼夜的连续性单独监禁。为了安抚那些胆小鬼,帕斯奎尔·曼西尼于1876年以古典派的名义(他是此派勇敢的战士)要求废止死刑时,把单独监禁称之为“活的坟墓”。在临终时,他承认犯罪学的未来属于实证派。我们所反对的,也正是这种“活的坟墓”。将一个人活埋于一个四面有墙围着的狭窄牢房里,断绝其与社会的一切来往,并在刑期结束时告诉他:“既然你的肺已不习惯呼吸户外空气,既然你的腿已不再习惯走土路,那么你可以出去了。不过注意不要再犯,否则处刑将加重一倍。”这种做法怎么能说符合人类正义呢?
实际上,单独监禁制把人变成了愚钝的动物或狂暴的野兽。如果我讲的是真理,事实将会证明。因为犯罪行为在日益增长,诚实的人民没有保障,受到法律制裁的人不思改悔,且以多次重犯而与社会更加对立。我在报告开始时便提到这样一个鲜明对比:一方面犯罪学在理论方面非常完善,而另一方面犯罪情况却非常令人沮丧。我们因此便得出必然的结论:关于犯罪与刑罚的科学确有进行改革进步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