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西藏医心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 世界上最难解决的问题

我执

中国古代典籍《庄子·齐物论》中就曾记载,庄周一次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而飞,于是以为自己便是蝴蝶,当他醒来后,又觉得自己是庄周。于是他发出了“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这样对“我”的疑问。

◎ “我”是什么?

这无疑是世界上最深奥的问题之一。生物学将“我”定义为器官与神经的组合物,精神分析学则认为“我”是身体中三种意识的集合体。从宗教、文学、哲学到心理学,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不同的回答。虽然每个解释是都不相同的,但大多数的回答都是以“我”存在的绝对性作为先决条件,而佛教的教义中则首先否决了这一点。

佛教认为由于人的六根与外界的六境作用便产生了六识,人通过六识来认识和感觉世界,拥有了存在的意识,于是就有了“我”的出现,并且误以为“我”是绝对存在的。这种错误的认识造成了世人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种种偏执。这种偏执认为,“我”所感觉到的一切对自己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导致人将注意力集中于“我”的欲望、名誉、利益、享受上,通过各种手段希望满足“我”的感受,而正是这种追求满足的偏执带来了各种的痛苦与烦恼。佛教中将我执的表现分为: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四种。人在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自大、自满、自卑、自私等情绪、思想,都是我执的表现。

◎ 我执

我执的思想随着对自我的认识而产生,深深地扎入人的意识中,与人的意识完全融为了一体。所以要破除我执,就得将对“我”的偏执从人的意识里完全剥离出去,这无疑是十分困难的。以恐惧为例,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对许多事情感到恐惧,这些恐惧大多源于对“我”的执著。对上司恐惧,是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对鬼怪恐惧,是因为担心自己的生死;对未来恐惧,是害怕失败而打击了自己的自信。所以在治疗恐惧时,医心术主要引导修习者淡化对对象的执著,将人的心从执著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我是什么?

“我”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宗教、科学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答案。

生理学中的“我”

精神分析中的“我”

佛教中的“我”

佛教认为“我”是由五蕴构成,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物,遵循缘起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