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女让我感到自豪
本文故事描述的隋阿姨,60余岁,是随儿女从内蒙古迁入曲江的居民,采访地点在曲江某小区隋阿姨家中,时间为2013年8月25日9点到11点之间。
我今年60岁,出生并成长在辽宁铁岭,20多岁到内蒙古成为一名教师。2010年来西安之前,我一直生活在内蒙古。我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两个孩子都在西安工作,也在西安成家了。我是为了帮儿子和女儿带孙女和外孙,才与老伴一起来到西安的。我们给儿子在曲江中海观园买了房,我女儿家也在周边社区。
给儿女带孩子
为了赶在我女儿和儿媳妇生孩子之前到西安,2010年4月,还没来得及办理退休手续,我就匆匆来到了西安。小孙女是6月1日的生日,外孙是7月末生的。为了照顾这两个孩子,第一年我都没有回去,退休手续还是第二年才有时间回去补办的。来西安之后,我回内蒙古的次数总共只有三次,每次也是待了几天就回来了。现在在我们社区也认识了一些街坊邻居,这边东北老乡还不少。

来这儿的第一年非常不适应,带孩子累得人心烦,真的,都后悔了!我以前在内蒙古的生活非常惬意,经常爬山、下河游泳、打乒乓球、打羽毛球、跳舞,没事晚上在家绣花。来到子女这里反倒成了全职保姆,还是免费的保姆。我和老伴两个人一月工资七千多块钱,我们在西安的开销也不用孩子们出的。
在曲江买房
为了凑足给儿子在西安买房子的钱,我们来之前就把内蒙古的房子卖掉了。2010年,刚来西安的时候,我们在吉祥村租房子,2011年这边的房子交房,就搬过来了。我和老伴跟着儿子住,女儿买的旁边小区的房子,是去年交房的,今年我女儿也搬过来了,这样,我们就都住在一起了。考虑买房那阵儿,有一次我瞎溜达,看到这边的售楼部打的广告非常不错。售楼小姐说,曲江未来可是有极大发展潜力的。我第一次从售楼部回来就非常喜欢这儿的房子,但是没敢跟家里人说,因为那时每平米四千多块钱还真是挺贵的。但考虑到儿子在北京也买不起房,终究还是要在西安买房,我又实在喜欢中海观园的房子,于是我就又去了售楼部一趟,这次他爸爸电话里跟我说,让我自己拿主意。我寻思我们早晚得有自己的房子住,就买了!
交首付的时候,我们老两口手里只有15万,我儿子和女儿又给我借了点,算是把首付交上了。我“五一”的时候买的房子,当时房价是四千七百多块钱,到“十一”的时候就已经涨到七千多,现在都涨到八九千块了。前两天我带孙子去中冶玩,中冶的五号楼和九号楼开盘,开盘房价就九千呢。我们小区的环境挺好,虽然住户挺密集,但是挺宽敞的。小区院里边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什么场地都有。他爸爸天天起来就打乒乓球,我要照顾孩子,出不去,也打不上。
我和老伴都是驴友
现在我们老两口的生活还挺有规律的。老伴早晨六点多去打乒乓球,打到七点半。我起来了自己收拾完,做饭,孩子醒了再给孩子收拾一下。吃完饭我要不就上女儿这儿来,或者上儿子那儿去,要不就领着孩子到处溜达。天气凉快的时候,我和老伴一人带一个孩子去唐城墙遗址公园或者南湖,带着小孩转一圈。有时候在外面吃点饭,然后领他们回来,下午就睡觉,一个白天就这么过去了,每天像个游民似的。
西安和内蒙古气候差异很大。内蒙古的天气特极端,我有关节炎、气管炎,内蒙古的冬天一到,我的身体就受不了了,但来西安之后,我这些毛病明显都没有了。在内蒙古我哪敢穿裙子,就中午穿一阵,下午回家就得换裤子,在西安夏天我从早到晚都穿裙子。不过内蒙古虽然冷,但是空气好,每天抬头总能看到蓝天白云。我刚来的时候,总是说西安雾气昭昭,满天都是烟似的,看不见晴天。
要说在这儿习惯不习惯,怎么说呢,两个孩子都在这里,你习惯也得习惯,不习惯也得习惯,强迫自己别有非分之想,想也实现不了。不过我这个“保姆”也不用当多长时间了,今年九月份就下岗不干了。九月份两个孙子上幼儿园,就是早晨下午送和接,我和老伴也就轻松点了。
等我保姆下岗了,我肯定闲不着,我就上老年大学去。我兴趣多,或者去徒步,去秦岭。我和老伴有过一年半的徒步经历呢,走过四五个峪口,这几个地方都走得挺险的。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次爬山时他们很多人拄着拐杖都上不去,我们两个一直上到最上面,翻过山那边就是另一个省呢。
刚来西安的时候,我们的生活还是挺丰富的,徒步、游泳、早晚跳舞。像中海观园那个小区,居民的业余生活都挺丰富的,早晚院里有跳舞的、打太极拳的和打乒乓球的。我跳的是广场舞,以前跳拉丁舞,现在也没有人跳。后来整天光顾着忙家务,啥舞也不跳了。
不过看孙子长得都挺好,儿女工作也挺上进的,我也就不想啥了,累就累吧,我也没有别的能力帮他们。前天她梁姨还对我说呢:“你家闺女和他哥真有福呀,你这个老妈这么好!”我说你夸我好,那是因为我儿子和女儿好,我才帮他们,要是他们不好,我也不去管他们。梁姨是我在内蒙古的同事,她儿子在长安县的郭杜那块儿,她前段时间也随儿子来到了西安,她来之后,我们几乎是一个礼拜左右就互相见面溜达。前天打电话给她梁姨,问她咋不过来,她说天天熬药治病呢。时代变了,现在是老人跟着孩子跑,不像过去,过去都是孩子长大后回到家乡,回到父母身边,回到从小生活的那个温暖的大家庭。
我们经常去杜陵采摘,摘杏子和李子。那儿的果树林子里啊,杏子和李子成熟之后,落得满地都是,也没人摘,没人捡。吃完果子,剩下的杏核,我总是舍不得丢,我把杏仁一颗颗砸出来,但是我们家没有人吃,就是做成咸菜也没有人吃。我们出门有时候开车,有时候坐公交车,去年我们去杜陵采野果就是坐公交车。杜陵那儿有点远,不过坐公交车好去。走路不太远,也就一个多小时,我走一整天的路都没有什么问题。
给你推荐两个楼盘
我知道曲江有一期和二期,我们这里被归为一期,二期包括文化产业园。杜陵上边都是曲江的二期,一直到雁鸣湖。那个地方真好,漫山遍野的都是柿子。我以前自己进山采蘑菇、松茸什么的,都是自己采,知道有这么个可以采柿子的地方,今年柿子成熟的时候,我总和几个邻居一起过来。
都说曲江是富人区,住在这边的人收入都比较高。这里陕北人多,有神木的、延安的。小区里有一整栋楼都是一个延安人买的。我们住的那个单元自16层以上都是一个人买的,楼下的商铺,连续9个都是一个人买的。咱们买房子都是贷款,连首付还要东拼西凑,买这一套已经累得够呛了,从没想过再换一套房子。
这边陕北人挺多的,跟他们没太深的接触,平时一个楼道也就是点头打招呼。我们楼上有一个四十多岁的陕北女人怀孕了,她是老师。她家里大孩子已经在曲江一中上高一了,真想不明白她为什么一定想要两个孩子,用心培养一个孩子,自己生活也自在,活得也开心。
有人说,住在曲江就是高品质的生活。但是我觉得住在曲江的很多人情趣不是很浓,他们还有些懒惰。很多人都不想自己找些事去做,也许是他们的条件也到那个地步了(不需要做)。我闲不住,我寻思等孙子大了,上个老年大学有点业余生活。不行就做点小买卖,或者做家教。我闺女什么也不想让我干,就想让我去旅游,光旅游那得花多少钱呢?一个地方知道个代表性的地方就行了,咱也不是特意搞旅游的。
我要不是看孩子,我有的是事做,晚上去跳舞、唱歌,干啥都行!没退休的时候还准备骑自行车周游中国呢,我想象着从内蒙古出发,到呼和浩特,然后到西安,到沈阳,骑车走半年或者一年。现在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太好了,也没时间。退休之前我参加了一个自行车协会,我在协会里面有六七个不错的朋友,有时间我们总去骑行,有时候能骑一百多里地呢。
现在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带孩子了,每天带着孩子去各个楼盘转一转。带孩子去售楼部玩,因为各售楼部都有玩的。中冶隔几天去一次,中铁那里供小孩玩的地方大,还有很多吃的、喝的,观山阅、紫薇、永和坊等,108坊都去过(笑)。
你要是在曲江买房,我就给你推荐两个:一个是中铁,一个是中冶。中冶的居住密度低,2.4的容积率,绿化率60%,高层有24层、18层、15层,还有11层,小院特好。中铁有太阳能取暖,太阳能热水器,24小时热水,是国企的房。中铁的活动场地还特好,有很多瀑布,中冶的房子每平方米9000元,中铁在7000~9000元之间,楼间距挺好,不挡光,院里绿化也不错。我对周围楼盘特熟,以前没有买这个楼的时候,天天逛楼盘,我觉得这边住得挺好的。
也有人问我住在这里有没有优越感,我说优越感是什么感觉不知道,因为只要我姑娘、儿子好,我什么都优越了。我儿子挺上进的,他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就因为工作好,单位给奖励了一辆北京现代。儿媳妇也可以,单位福利待遇也挺好,去年她被评了先进,单位奖励她去韩国旅游,今年又奖励她去宁夏。
现在你看中铁、中冶买房的也多了,入住也挺多的。中铁离市区太远,在东三环的边上,航天基地、曲江管委会生态园、文化产业地和影视基地都在那边。曲江发展很快,地方很大,2010年我从大雁塔那边过来的时候,到中海观园路就断了,只有到华润万家才有公交车,从大雁塔那边得走过来。你看这三年的发展,这里的公共交通已经焕然一新。你看曲江一期、二期的发展势头,我觉得事情总是向好的方向发展,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采访手记
“现在老年人的生活就是孩子去哪儿就跟到哪儿,不像以前的观念……”亲情、友情与爱情,情感总是一根牵着彼此的红线。父母知天命之年远离家乡,陪伴在子女的身边,这种考验、经历与适应对于父母而言似乎正在成为建构“曲江认同”的一部分。从陌生到熟悉,从经验到认同,异乡人对曲江这片土地经历着从空间到地方的转换,并且在转换的过程中寻求和建构自身的身份认同。曲江不仅是自己生活的地方,而且是一个抽象意义的“家”。
时间是流动的,地方是暂时静止的注29。人对地方的感觉与认知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沉淀与积累,或者说是人在经验地方时,人对地方因情感而认同。诚如赫尔南德斯(Hernandez)所言,外地人是先产生地方依恋,再进一步形成地方认同注30,而在这一情感层次递进的过程中,人的主观性与日常生活的体验是建构地方最为重要的特征注31。刚接触一个地方时,我们只用眼睛观察其特色、感受其美感,因此并不会产生依赖;但如果长时期接触,因接触过程中的情感,使得地方不再是单纯的实体,而是有其意义与价值的,甚至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曲江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是人们透过生活实践与地方互动,把对曲江的空间认知逐步转变为对地方的情感。“也有人问我住在这里有没有优越感,我说优越感是什么感觉不知道,因为我姑娘、儿子好,我什么都优越了”,我想这就是曲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