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追溯系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年来电子商务、物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产品追溯系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契机。产品追溯系统既可以实现追踪产品在整条供应链上的运行路径,又可以溯源产品的历史来源,其实现的广度、深度和精度,将取决于供应链各环节间追溯数据的完整性和共享程度。在我国加快产品追溯系统开发和体系建设的进程中,人们发现,除管理体制、管理规范等方面的因素之外,追溯编码不统一等标准化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产品追溯系统开发与建设中影响数据共享和系统互联互通的主要障碍。

本书基于对我国主要产品追溯系统进行的市场调研,通过实际数据,对我国目前主要产品追溯系统应用现状、管理体系、编码技术架构、运营情况、需求和发展趋势等进行评析。在总结和归纳所获得的追溯系统信息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统一追溯编码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实施路线;即以推进追溯编码标准的兼容性和系统的协同化为主要目标,建立相对完善的统一追溯编码体系,开展追溯标准一致性测试和认证服务,并通过统一接入的国家追溯系统协同服务平台建设,逐步营造一个统一、开放、有序的社会化追溯系统服务发展环境,催生现代追溯服务新业态。

本书统一了追溯、追溯系统的定义,释义了追溯系统的分类。按追溯系统特征可分为内部追溯系统和外部追溯系统,外部追溯一般是消费者与监管部门较为关注的社会性追溯;按追溯系统管理与服务可分为企业主导型、政府主导型,进一步又可细分为:政府主导的强制监督管理、政府指导的公共管理服务、以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服务、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市场化服务。

在对产品追溯系统进行科学分析过程中,采用了建模理论与方法。本书中首次建立了我国主要追溯系统模式模型,提出在供应链体系下可分为点对点追溯模式、贸易追溯模式。

本书对现有追溯系统的编码结构、编码原则及国际追溯系统的编码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比较,对主要追溯系统中的追溯码进行码段比对,书中提出了我国追溯系统统一追溯码的编码原则。

本书提出应该建设我国统一接入的国家追溯协同服务平台,逐步建设并形成追溯系统统一测试认证服务体系规划方案,提出了统一追溯编码需求的发现、部署的应用模式。为实现各类社会化(外部)追溯系统的互联互通,为政府、企业、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的追溯服务,应建设“国家统一追溯系统协同服务平台”,通过统一编码标准。特别是统一追溯码标准,实现不同追溯系统的互联互通,这样可以把“国家统一追溯系统协同服务平台”建设成国内最权威的统一接入追溯服务平台。同时为降低不同追溯系统交互的转移成本和费用,有必要对现有的追溯系统进行整合及统一认证,逐渐形成并建立“统一测试认证服务体系”。建议选择第三方作为追溯系统的测试与认证服务商,通过建立“统一测试认证服务体系”,公平公正公开地开展对不同追溯系统的技术测试和认证服务,提升社会化追溯综合服务水平。当某一追溯系统需接入“国家统一追溯系统协同服务平台”时,首先须通过第三方追溯系统“统一测试认证服务体系”中获得授权的机构在技术层面进行测试审核获得认证后方可接入。

本书中首次提出应该建立我国追溯生态系统,利用标准化和信息技术进步手段,建立相对统一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加速发展现代追溯服务业,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追溯产业。

本书由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标准化研究所所长、21世纪中国电子商务网校校长张铎编著。本书中的大量素材与数据引自《我国主要产品追溯系统编码应用调查报告》,该报告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委托北京交通大学开展的“我国主要产品追溯系统编码应用调查分析”基础性研究项目成果。同时,21世纪中国电子商务网校副校长战复东为本书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建议。国家农业部信息中心的傅博宁参与了本书的策划和编写。北京交通大学的宋志刚、于明立、徐晓燕、陈立、朱惠琦、李锦川、薛卫星、汤斌、汪凡、王耀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冯建国、邵小景、刘世贞,华北电力大学的李昆,北京工商大学的于超群,21世纪中国电子商务网校的田金禄、寇贺双、李享、刘娟等参与了本书项目研究与编写工作。北京交通大学2011级和2012级选修《电子商务》课程的部分MBA学生参加了市场调研,本书引用了部分调研数据。感谢所有为本书作出贡献的同仁、朋友和亲人们。

因时间仓促,疏漏在所难免,敬请指正。

编者

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