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长安有我,大唐有我(八)
长孙皇后对陈杨将李承乾支出去也有些疑问,但是李承乾没有任何异议的走了出去,让她对陈杨又有些刮目相看。
“陈杨,高明也出去了,你有什么事情也该说了吧。”长孙皇后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并不好。
“娘娘,请恕陈杨放肆了。”陈杨苦笑一声,淡淡的回道:“娘娘是否到人群密集之处就会觉得胸闷吸不上气,有时候天气阴沉之时也会如此,平时稍微动作大一点,是否也会如此呢?”
“这……这,你……你怎么知道呀?”长孙皇后嘴张的大大的,眼中满是惊疑。同时,眼中有一抹狠厉一闪而过。
“娘娘不必多虑,臣以前也学过些许的岐黄之术,所以一眼便看出娘娘你凤体有恙。”陈杨刚准备学着世外高人一般抚一下下巴下面的胡须,突然想起来自己现在这副身躯还年少,没有任何的胡须,刚刚抬起的手又尴尬的放了下去。
“那此病症是否有药石可以医治?”长孙皇后看着陈杨那副模样,想笑却又忍住了,着急的问出了自己的问题。
“娘娘,微臣倒是有一个方子,但是不知是否有用,这个还是需要太医署验证一番方可使用。”陈杨想起了前世看医书时候,中医都推荐的一个治疗哮喘病的经方。那个方子是经过现代中医辩证的验证过的,但是对于古代人的这个类似于哮喘病的气疾之症是否有效,陈杨不敢打包票,只能将太医署的太医也拖下水,俗话说得好:“死道友不死贫道”,要是有问题大家一起死,不能只是我一个人受罪呀。
“这样的话,你先将方子写下来,一会我安排人拿去太医院做验证。”长孙皇后也知道陈杨的顾虑,毕竟是给国朝最重要的一位女性治病,谨慎一些也是应该的。
“当然,本宫有气疾之症的事情还没有让高明还有青雀他们知道,所以你让高明回避的事情做的很对,陛下那边本宫自会解释,但是,还是希望你能管住自己的嘴,此事万万不可让他们知道。”
“微臣谨遵皇后娘娘懿旨。”
陈杨理解这做母亲的心里,也为李承乾,李泰他们有这样的母亲而觉得羡慕。
从甘露殿出来后,陈杨本来准备回家,把自己当官的消息告诉在家一直操劳的夫人,但是刚从甘露殿出来没走几步,就被一个小太监挡住了,说卫王有请。
陈杨皱了皱眉,李承乾的这个胖子兄弟到底是要做什么?任谁在宫中稍微有点势力,都能知道自己已经被牢牢的绑在太子的这条船上了,此刻这李泰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才邀请自己去见他?
带着一肚子的疑惑,陈杨跟着带路的小太监一路出宫门,来到了李渊钦赐给李泰的卫王府。
“陈杨兄弟,青雀给你行礼了。”
刚一进门,陈杨就看到一个肉球向自己走了,而且还说除了这般让自己陷入不义的话语。
“殿下,微臣身份卑微,怎么能受您如此大礼?”陈杨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起来,心中不胜惶恐。
这是一进门就给自己一个下马威呀!
“哈哈哈,陈杨,你起来吧。”李泰看着陈杨惶恐的样子,不由得哈哈大笑了起来“来来来,你赶快进来,本王今日有一个好玩的朋友介绍给你。”
戏弄完了陈杨之后,李泰将陈杨带到了大堂。
进了大堂之后,陈杨发现里面坐着一个日本鬼子,也就是这个时候所称的倭国人。
只见那人身材矮小,身上穿着华丽的和服,脚下穿着木屐。头顶上的头发除了中间的一缕之外,其他的尽数被剃光。
“卫王殿下,这位是……?”陈杨这个时候也顾不上身份卑微,看着眼前的倭国人语气冰冷的询问着李泰。
“这是倭国派来我大唐的使臣,药师慧日。药师先生乃是倭国不折不扣的大儒,今天我们聊了些许关于经史的事情,相谈甚欢呀。”李泰没有在意陈杨的语气,带着些许崇拜的给陈杨介绍起这满脸谄媚的倭国人:“本王还准备将父皇前些时日赐给我的那本论语赠予药师先生。”
“多谢大唐魏王殿下赏识,外臣不胜感激。”药师慧日语气平平的道了声谢,并没有丝毫的恭敬。
“你别说话。”陈杨听到李泰这么说,脑子里面的血一冲一冲的,后世如果不是这群小鬼子,南京哪里会被屠杀数十万人?犯下了斑斑的血罪,还妄图改变历史。今天见到这遣唐使药师慧日,陈杨才知道这无耻原来是一脉相承的。
“卫王殿下,倭人不可信,也不可与之为谋。此国之人若无利益,不会与我大唐有所交集的。倭人狼子野心,不可与之深交,更不可给予他任何利益,不然他们将化身贪婪的野狗,虎视眈眈的觊觎着我大唐的任何东西。区区弹丸之地,也敢称国,区区弄梁小丑,也敢自称天皇,居心叵测。”
“卫王殿下,微臣还有些事情要办,就先告辞了。”
陈杨不顾药师慧日铁青的脸色,将一番话毫不避讳的说给了李泰,然后转身便离去了。
陈杨的身后,李泰跟药师慧日的脸色都是铁青。李泰紧握的拳头慢慢的松开,而药师慧日看着陈杨的背影,眼中充满了杀意。
皇子们的消息都传的飞快,陈杨从卫王府离开没有多久,他呵斥卫王跟倭国遣唐使的事情就被宫中还有各位重臣都知晓了。
各位国公都是称赞陈杨的气节和勇气,而文臣一脉却痛骂陈杨不识礼数,在他国来使面前丢了作为天朝上国的大唐的颜面,那些谏臣已经都打好腹稿,明天上朝时该如何弹劾陈杨了。
但是晚上的时候,从宫中传来了消息,李世民知道了陈杨的做法后,当天晚饭竟然多用了一碗饭。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许多本来准备弹劾陈杨的御史纷纷停下了正在写奏折的毛笔,将写了一半的奏折搁置一边。
晚上的时候,陈杨的府邸来了宣旨的太监,而且李承乾也随行。